器(无内置光纤互感器)的对地绝缘高度相同,故带电部位对地绝缘高度满足设计需求,无需重新设计;连接板3的下表面对地绝缘高度与传统隔离断路器的对地绝缘高度相同,支柱绝缘子5无需重新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0025]本实施例中252kV隔离断路器的电流路径有以下几种:
[0026]第一条电流,由于铝拉杆10和绝缘拉杆23连接,故第一条电流路径(铝拉杆10-绝缘拉杆23-绝缘子上法兰4-连接板3)不能形成通路;
[0027]第二条电流路径,由于动支座13和绝缘子上法兰4中间夹有绝缘垫14,绝缘垫14位于互感器线圈21的外围,故第二条电流路径(动支座13-绝缘垫14-互感器线圈21的外围的绝缘子上法兰4-连接板3)不能形成通路;
[0028]第三条电流路径,连接板3、绝缘子上法兰4和下紧固螺栓15连接,由于在连接板3和绝缘子上法兰4的下紧固螺栓15处夹有绝缘套16,故第三条电流路径(动支座13-长螺栓-连接板3)不能形成通路,下紧固螺栓15上无电流流过,但有电势存在,因其对地绝缘高度高于支柱绝缘子5的高度,故其存在的电势不会对地放电;
[0029]第四条电流路径,动支座13-互感器线圈21内部的绝缘子上法兰4-连接板3,能够形成电流路径,如图2中的带箭头的实线所示,且动支座13与绝缘子上法兰4通过平面接触引流(如用实线表示的面接触17),通流能力强:126kV、252kV或更高电压等级的隔离断路器/断路器主回路电流都能通过,便于252kV隔离断路器集成全光纤互感器进一步系列化。
[0030]动支座13的上表面密封圈11和下表面密封圈18用于防气、防尘(防止内部六氟化硫气体泄露、防止外部粉尘进入六氟化硫气室)。互感器线圈21位于灭弧气体外泄方向上上表面密封圈11和下表面密封圈18的下游,与断路单元气室内的灭弧气体不接触;且互感器线圈21的出线端光纤缠绕在支柱玻璃筒24外壁上,如图2中的螺旋圆点所示,也与灭弧气体无接触,所以在性能上,断路单元气室内的灭弧气体与互感器线圈21相互不影响,能保持各自的性能完整性,且不影响断路单元本身的密封性能。副密封20处于互感器线圈21的外围,用于防尘(给互感器线圈21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延长光纤互感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互感器线圈21内置于绝缘子上法兰4上环端面上的开口环槽内;互感器线圈21的出线端光纤通过斜口槽22放置于支柱绝缘子5内部,最后连接到智能控制单元,故全光纤互感器出线端光纤已具有绝缘性能,简化出线端线圈绝缘子设计。动支座13和灭弧室下法兰12通过下紧固螺栓15连接,使单断口灭弧室2成为一个整体。连接板3、绝缘子上法兰4和动支座13通过下紧固螺栓15连接,将支柱绝缘子5和连接板3整体连接于单断口灭弧室2上,此结构中,通过下紧固螺栓15的拆卸,可以机械地分离单断口灭弧室2和支柱绝缘子5,而不影响单断口灭弧室2的完整性;且全光纤互感器系统不受影响,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增大更新换代周期。
[0031]本实施例中252kV隔离断路器与传统隔离断路器相比,有以下优点:
[0032]I)随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需将全光纤互感器集成于隔离断路器/断路器内部,本实施例中隔离式断路器的设计,可提高设备运营效率、增大实用新型结构应用范围、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改善外观,降低成本;
[0033]2)将全光纤互感器集成于隔离断路器/断路器内部,减轻设备重量、提高设备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从而简化变电站设计、减少变电站内电力设备使用量、提高变电站电力设备的精确度、减少了改造停电时间。
[0034]3)与ABB公司现有技术方案一一不需要传感器绝缘,且拆装断路器灭弧室不影响互感器系统的装配方法一一相比,本实施例中隔离式断路器采用平面接触引流,通流能力提高、应用范围增大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断路单元与全光纤互感器的相互影响,减少了设计、制造、维护等成本。
[0035]4)本实施例中隔离器断路器的实现,可使252kV电压等级的隔离断路器集成全光纤互感器的发展进一步系列化,填补了国内该电压等级隔离断路器集成全光纤互感器的空白。
[0036]5)本实施例中隔离式断路器的实现,也能应用于126kV隔离断路器/断路器集成全光纤互感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度集成全光纤互感器的隔离断路器/断路器技术的前提下,由双断口构成的363kV、550kV隔离断路器/断路器集成全光纤互感器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0037]在上述实施例中,上、下表面密封圈均为端面密封圈,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密封圈也可以是周面密封圈,即在第二导电连接件的上端面设置插入第一导电连接件以内的插接柱,在第一导电连接件上对应设置插接孔,该密封件可装配在插接柱的外周面和插接孔的孔壁面之间。
[0038]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连接件为动支座,第二导电连接件为绝缘子上法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也可以是导电连接在灭弧室的动端或静端的其他导电连接件,而第二导电连接件则对应第一导电连接件配装,即在第一导电连接件处于灭弧室上方时,第二导电连接件不与支柱绝缘子接触。
[003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二导电连接件以凹凸配合的方式直接面接触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二导电连接件也可以通过环形的导电接触件实现面接触导电连接,且第一、二导电连接件不但可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端面接触的方式实现导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周面配合的方式实现导电连接。
[0040]本实用新型中互感器线圈的安装结构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互感器线圈的安装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主权项】
1.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对扣导电固连的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第一导电连接件用于与灭弧室的动端或静端导电连接,第一、二导电连接件之间设有用于阻止灭弧室内灭弧气体外泄的密封圈及用于容纳互感器线圈的环形的线圈容纳腔,其特征在于,线圈容纳腔处于灭弧气体的外泄方向上密封圈的下游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沿相对方向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密封圈为夹设在第一、二连接件的相对面之间的端面密封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位处于灭弧气体的外泄方向上密封圈的下游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位处于线圈容纳腔和密封圈之间,且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位通过环形的凹面和凸面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相互导电接触,导电接触方式为面接触。6.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及其端部通过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装配的互感器线圈,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包括对扣导电固连的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第一导电连接件与灭弧室的动端或静端导电连接,第一、二导电连接件之间设有用于阻止灭弧室内灭弧气体外泄的密封圈及用于容纳互感器线圈的环形的线圈容纳腔,其特征在于,线圈容纳腔处于灭弧气体的外泄方向上密封圈的下游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沿相对方向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密封圈为夹设在第一、二连接件的相对面之间的端面密封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位处于灭弧气体的外泄方向上密封圈的下游位置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位处于线圈容纳腔和密封圈之间,且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位通过环形的凹面和凸面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电连接件相互导电接触,导电接触方式为面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及其互感器线圈安装结构。线圈容纳腔处于灭弧气体的外泄方向上密封圈的下游位置处,即将密封圈加装在第一、二导电连接件之间于线圈容纳腔以内的部位,这样在分、合闸过程中,灭弧室的动端和静端分合过程中,掺杂在灭弧气体中的金属粉末的等杂物会被密封圈封挡在灭弧室内,同时也将灭弧气体封隔在灭弧室内,避免了灭弧气体及其内夹杂的杂物对互感器线圈的侵蚀、损伤,保证了互感器线圈的正常使用寿命。同时,在将互感器线圈置于密封圈外之后,互感器线圈的出现也将处于密封圈之外,这就避免了互感器线圈出线结构对整个断路器的灭弧室密封所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整个断路器的灭弧室良好的密封效果。
【IPC分类】H01H33/02, H01H33/53
【公开号】CN204706504
【申请号】CN201520302903
【发明人】钟建英, 仝永刚, 姚永其, 杨珂, 赵晓民, 王鹏超, 张敬涛, 张鸣帅, 韩峰, 李小钊, 刘文魁, 朱秋楠
【申请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