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也有利于复数第一弹性端 子31在与绝缘主体21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时,增加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的稳定 性,防止成型时的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移位。
[0094] 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绝缘主体21结合方式:绝缘主体21于嵌入成型 (insert-moIding)的方式结合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通过复数延伸 段32延伸成一体(如图4所示),绝缘主体21包括有脱模槽孔25,脱模槽孔25形成在第一 板体211的后侧,复数延伸段32对应脱模槽孔25设置,脱模槽孔25的成型方式为:绝缘主 体21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时,模具内设置有复数加工治具,待绝缘主体21成型 后,第一板体211的后侧形成复数脱模槽孔25。此外,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包括有复数切 除部33,各切除部33形成在各延伸段32,且各切除部33位于脱模槽孔25内,通过冲压治 具插入脱模槽孔25内并加压切除各切除部33,使各延伸段32 (如图5所示)断开并将各第 一弹性端子31分离,具有便于切断各延伸段32,方便插头电连接器100的制造。
[0095] 绝缘主体21上包括有复数除料槽孔26 (如图6所示),复数除料槽孔26的成型方 式可在绝缘主体21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后直接形成第一板体211上,各除料槽孔 26的设置位置对应各第一弹性端子31的第一接触段315,且各除料槽孔26相邻插槽213 之开口处,换言之,各除料槽孔26为对应第一弹性端子31的结构而设置,提供第一接触段 315摆动、缓冲的空间,即第一接触段315与插座电连接器接触时,第一接触段315移动至除 料槽孔26的作用。
[0096] 上述绝缘主体21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结合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 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可以组装方式结合绝缘主体21 (如图8 所示)。在此,绝缘主体21后侧贯穿设置有复数穿槽27与各穿槽27之间的挡块,并且,将 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从绝缘主体21后侧安装入各穿槽27中,使复数第一焊接段316露出 在复数穿槽27外,再通过后塞块23套接于复数第一焊接段316,意即,后塞块23与绝缘主 体21为分离式,再通过组装方式将后塞块23结合在绝缘主体21后侧。然而,在其它实施 例中,后塞块23与绝缘主体2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如图2所示)。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以复 数第一弹性端子31设置在第一板体211之一面(下表面)作说明,但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 施例中,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设置在第二板体212之一面(上表面)。
[0097] 上述实施例以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组成单排型式的复数端子,可根据使用者需 求进行简化,并具备电流、讯号传输之基本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至图10及下述 表格,插头电连接器更包括有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搭配复数第一弹 性端子31形成双排端子使用。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为由复数第二弹性讯号端子411、第二 弹性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弹性接地端子413所组成。由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之前视观之, 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由左侧至右侧依序为第二弹性接地端子413 (Gnd)、第一对第二弹性 讯号端子411 (TX2+-,差动讯号端子)、第二对第二弹性讯号端子411 (D+-,差动讯号端子)、 第三对第二弹性讯号端子411 (TX2+-,差动讯号端子),以及三对第二弹性讯号端子411之 间的第二弹性电源端子412 (Power / VBUS)、VCON端子、预留端子(Secondary Bus,简称 SBU2)及最右侧之第二弹性接地端子413 (Gnd),然而,排列顺序仅是举例,非以此为限。在 此,为组成十二支第二弹性端子41而可符合传输USB2. 0讯号,非以此为限。
[0098]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型式端子排列表格:
[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端子可简化部份端子,双排型式之简化端子排列表格_2,形 成单排端子使用,仅至少保留如下述表格中的至少七支第一弹性端子31作为传输USB2. 0 讯号使用:_
[0101] 参阅图7至图10,各第二弹性端子41包含第二接触段415、第二连接段414及第 二焊接段416。第二连接段414设置于该第二板体212,该第二接触段415自该第二连接段 414 一侧延伸而位于该第二板体212之一面,该第二焊接段416自该第二连接段414另一侧 延伸而穿出于该绝缘主体21。复数第二弹性讯号第一弹性端子3121延伸于插槽213而传 输一组第二讯号(即USB2. 0讯号),复数第二焊接段416延伸于绝缘主体21的后侧,并且, 复数第二焊接段416为形成水平状使用。复数第一焊接段316形成水平状使用而与复数第 二焊接段416分开排列成二排,然而,复数第一焊接段316亦可经由弯折而与复数第二焊接 段416排成同一排而形成同一轴在线的对齐排列。
[0102] 参阅图1、图8与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100更连接有线材92,当复 数第一焊接段316与复数第二焊接段416外露于后塞块23的复数穿槽27时,线材92中各 细线可对应焊接在后塞块23上的复数第一焊接段316与复数第二焊接段416。并且,插头 电连接器100所连接之复数线材92可以使用同轴线型式的结构所组成,此外,复数线材92 可以是热恪焊接(Hot Bar)、热风固定或是超高频自动焊接。
[0103] 参阅图2及图3,插头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有复数夹持结构52,各夹持结构52 分别位于绝缘主体21之两侧,夹持结构52与绝缘主体21的结合方式:可以是绝缘主体21 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结合夹持结构52,或者是二者以组装方式结合,也就 是说组装方式为在绝缘主体21之两侧设置有贯穿槽孔24 (如图7、图8所示),夹持结构52 安装在贯穿槽孔24中定位。复数夹持结构52主要由复数突出状卡钩部521及复数突出状 接触部522所组成,复数突出状卡钩部521固定于绝缘主体21之两侧,复数突出状卡钩部 521的后侧接触电路板91上的接点。复数突出状接触部522自突出状卡钩部521前侧延伸 且伸入于插槽213之两侧。当插头电连接器100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座电连 接器之两侧卡扣弹片会接触到复数突出状接触部522,可通过复数突出状卡钩部521的外 侧与屏蔽壳体11接触,或者是复数突出状卡钩部521的后侧与电路板91上的接点接触,使 插头电连接器于插座电连接器内定位、传导及接地的作用。
[0104] 上述实施例以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组成双排型式的复数 端子,可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简化或形成单排型式,并具备电流、讯号传输之基本功能。此 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插座电连接器(Type-C Receptacle)具有复数上下排平板端子时, 插头电连接器100 (Plug)可省略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或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当省略第 一弹性端子31时,插头电连接器100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100 的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皆可与插座电连接器的复数上下排平板端子之其中之一接触,当 省略第二弹性端子41时,插头电连接器100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 器100的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皆可与插座电连接器的复数上下排平板端子之其中之一接 触,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100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的作用。
[0105] 请再参考图7至图10,本实施例中,由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 41的排列方式可知,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 211之一面(下表面)及第二板体212之一面(上表面),并且,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数 第二弹性端子41以收纳槽112之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所谓的点对称,是指根 据该对称中心作为旋转中心而将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旋转180度 后,旋转后的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完全重合,意即,旋转后的复数 第一弹性端子31为位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41之原本排列位置,而旋转后的复数第二弹性 端子41为位于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之原本排列位置。换言之,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与复 数第二弹性端子41呈上下颠倒,复数第一弹性端子31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复数第二弹 性端子41之排列方式。其中,插头电连接器100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用以传 输一组第一讯号,亦可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