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70878阅读:来源:国知局
互扣合固定于所述后段121上。所述上接触件4与所述下接触件5 分别包括位于所述后段121的一接触部40、50W及自所述接触部40、50延伸至所述基部11 的延伸部41、51。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两个所述接触部40、50 用W与两个所述接地件14的所述接地弹片140分别扣接接地。除此外,所述后段121的前 端设置一挡止部123高于所述接触件,W阻止所述接触件向前移动;所述挡止部123设有一 导引面124位于所述隔离部122与所述挡止部123之间且高于所述隔离部122,用W导引所 述接地件14插入与所述接触件扣接。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触件亦可为一件式,并不W为 限。
[0040] 此外,所述接触部40、50与所述延伸部41分别设有弹片401、501、411抵接于所述 接地端子21、31,实现所述接触件与所述接地端子21、31的机械和电性接触,增强所述电连 接器100的接地效果。所述延伸部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片413,所述基部11对应每一所 述卡片413处设有一卡槽110,所述卡片413插置于所述卡槽110内,将所述延伸部41固定 于所述基部11,增大所述触件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配合稳定性。除此外,所述延伸部41向 后延伸形成多个弹臂412抵接于所述金属壳7W实现所述接触件与所述金属壳7的机械和 电性接触,进一步增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接地效果。
[0041] 所述屏蔽片6包括分别突出所述舌板12两侧面的一扣持槽60,供所述对接连接 器200的扣持端子(未图示巧时妾。所述扣持槽60包括位于所述扣持槽60前端的一第一凸 出部601和位于所述扣持槽60后端的一第二凸出部602 ;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扣持端 子扣接于所述扣持槽60时,所述第一凸出部601防止所述扣持端子沿前后方向脱落,所述 第二凸出部602防止所述扣持端子过度插入。所述隔离部122向前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凸出 部602,W增加所述隔离部122的隔离阻挡面积,进一步防止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信号 端子20、30的对接部201、301直接接触而造成短路。另,所述屏蔽片6还包括延伸出所述 基部11两侧的接地部603,所述接地部603与所述金属壳7焊接固定,从而使所述屏蔽片6 与所述金属壳7接触,W增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EMI效果。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扣持槽60 亦可由舌板12凹陷成型,在此并不限制。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成型步骤为先将上排端子2与一绝缘块15 -体 射出成型W定位所述上排端子2,然后将所述上排端子2、所述绝缘块15与所述屏蔽片6再 一体射出成型未为一上端子模组(未标号);所述下排端子3与另一绝缘块16 -体射出成型 为一下端子模组(未标号);最后将所述下端子模组组装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从而形成一电连 接器主体101。
[0043] 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其它结构与 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重复叙述,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多个所述隔离部122连接为一体, 包覆所述对接部20U301靠近所述后段121的部分,增加所述隔离部122阻挡于所述接地 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20U301之间的阻挡面积,进一步隔离所述接地 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201、301,避免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 子20、30的对接部201、301直接接触造成所述电连接器100短路。该实施例中,所述电连 接器100的成型步骤为先将所述上排端子2与所述屏蔽片6经一次嵌射成型为一上端子模 组;所述下排端子3与一绝缘块16经二次嵌射成型为一下端子模组;最后所述上端子模组 与所述下端子模组再经=次嵌射成型为一电连接器主体101。
[004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0045] I、每一所述隔离部122均高于所述对接部201、301而低于所述后段121,且至少部 分的所述隔离部122位于所述接地弹片140的插接路径;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与所述电 连接器100经过频繁的对接后,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舌板12经过多次的碰撞而产生溃 pin现象,使得所述接地弹片140在所述对接腔90内向后移动;此时,所述隔离部122将所 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20U301隔离开,防止所述接地弹片140 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20U301直接接触造成所述电连接器100短路。
[0046] 2、多个所述隔离部122连接为一体,包覆所述对接部201、301靠近所述后段121 的部分,增加所述隔离部122阻挡于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 20U301之间的阻挡面积,进一步隔离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 201、301,避免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信号端子20、30的对接部201、301直接接触造成所 述电连接器100短路。
[0047] 3、所述隔离部122向前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凸出部602,W增加所述隔离部122的隔 离阻挡面积,进一步防止所述接地弹片140与所述接触部40、50直接接触造成所述电连接 器100短路。
[0048] 4、所述后段121的前端设置一挡止部123高于所述接触件,W阻止所述接触件向 前移动;所述挡止部123设有一导引面124位于所述隔离部122与所述挡止部123之间且 高于所述隔离部122,用W导引所述接地件14插入与所述接触件扣接。
[0049] W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 利范围,所W,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 利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所述舌板包 括一后段和一前段,所述后段高于所述前段; 多个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包括显露于所述前段的一对接部; 所述前段靠近所述后段处设有一隔离部,所述隔离部高于所述对接部且低于所述后 段;以及 一接触件,设于所述后段,对接时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的接地弹片扣接,所述隔离部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接地弹片的插接路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为多个,分别设于每一所述 对接部的两侧。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为多个且连接为一体,包覆 每一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后段的部分。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靠近所述后段处的上、下 表面均设有多个所述隔离部。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屏蔽片至 少部分位于所述舌板内,所述屏蔽片包括突出所述舌板侧面的一扣持槽,所述扣持槽包括 位于所述扣持槽前端的一第一凸出部和位于所述扣持槽后端的一第二凸出部。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向前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凸 出部。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金属壳框 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金属壳包围所述舌板形成一插接腔。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包括设于所述后段的一接 触部及自所述接触部延伸至所述基部的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有一弹臂抵接于所述金属 壳。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片,所 述基部对应每一所述卡片处设有一卡槽,所述卡片插置于所述卡槽内。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包括一上排端子和一下 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一上绝缘体经一次嵌射成型为一上端子模组,所述下排端子与一 下绝缘体经二次嵌射成型为一下端子模组,所述上端子模组与所述下端子模组再经三次嵌 射成型为一电连接器主体。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包括一上排端子和一下 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所述下排端子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的前端设置一挡止部高于 所述接触件,所述挡止部包括一导引面位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挡止部之间且高于所述隔离 部。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弹片的宽度大于所述对接部 的宽度。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对接部呈错位设 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凸伸的一舌板,所述舌板包括一前段及一后段;多个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包括显露于所述前段的一对接部;一接触件,设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与所述后段的交界处设有多个隔离部,每一所述隔离部高于所述对接部且低于所述后段。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所述隔离部将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对接部隔离开,有效防止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接地弹片与所述对接部直接接触,造成所述电连接器短路。
【IPC分类】H01R13/40
【公开号】CN205081266
【申请号】CN201520794974
【发明人】张文昌, 胡金科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