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输电线牵引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按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19世纪80年代首先成功地实现了直流输电。但由于直流输电的电压在当时技术条件下难于继续提高,以致输电能力和效益受到限制。19世纪末,直流输电逐步为交流输电所代替。交流输电的成功,迎来了20世纪电气化社会的新时代。但是在电缆在布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牵引布线,耗费人工成本,难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包括车轮、电机、主轴和联轴器,所述车轮表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旁边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表面安装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表面设置有无线接收器,所述电机旁边连接有所述主轴,所述主轴尽头连接有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旁边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旁边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表面设置有推块,所述车轮内侧设置有缠绕架。
上述结构中,当所述轴承座处于所述车轮中心位置时,可以通过所述电机将电缆缠绕在所述缠绕架上,当布线时,可以推动所述推块,将所述齿轮处于所述车轮中心位置,所述电机转动以带动所述车轮进行转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将信号发送至所述无线接收器上,以驱动所述电机进行转动,达到布线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功能,所述支撑杆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轮表面,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轮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功能,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法兰盘表面,所述无线接收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表面,所述主轴通过键槽安装在所述电机轴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功能,所述联轴器通过键槽安装在所述主轴尽头,所述活动轴通过键槽安装在所述联轴器上,所述轴承座通过滑槽安装在所述车轮内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功能,所述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座表面,所述推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齿轮表面,所述缠绕架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
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极大的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无线接收器;2、法兰盘;3、主轴;4、联轴器;5、轴承座;6、齿轮;7、推块;8、车轮;9、支撑杆;10、缠绕架;11、电机;12、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包括车轮8、电机11、主轴3和联轴器4,车轮8表面安装有支撑杆9,支撑杆9用以对车轮8进行加固,支撑杆9旁边设置有法兰盘2,法兰盘2用以安装电机11,法兰盘2表面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用以驱动主轴3进行旋转,电机11表面设置有无线接收器1,无线接收器1用以接收手机信号,电机11旁边连接有主轴3,主轴3用以安装联轴器4,主轴3尽头连接有联轴器4,联轴器4用以安装活动轴12,联轴器4上设置有活动轴12,活动轴12用以调节轴承座5的位置,活动轴12旁边设置有轴承座5,轴承座5用以安装齿轮6,轴承座5旁边设置有齿轮6,齿轮6用以驱动车轮8进行转动,齿轮6表面设置有推块7,推块7用以方便将齿轮6位置进行调节,车轮8内侧设置有缠绕架10,缠绕架10用以对电缆进行缠绕。
上述结构中,当轴承座5处于车轮8中心位置时,可以通过电机11将电缆缠绕在缠绕架10上,当布线时,可以推动推块7,将齿轮6处于车轮8中心位置,电机11转动以带动车轮8进行转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将信号发送至无线接收器1上,以驱动电机11进行转动,达到布线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布线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功能,支撑杆9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车轮8表面,法兰盘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轮8表面,电机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法兰盘2表面,无线接收器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11表面,主轴3通过键槽安装在电机11轴端,联轴器4通过键槽安装在主轴3尽头,活动轴12通过键槽安装在联轴器4上,轴承座5通过滑槽安装在车轮8内部,齿轮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轴承座5表面,推块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齿轮6表面,缠绕架10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支撑杆9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