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检修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设备检修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检修高处的电力设施时,通常需要检修人员登高作业,操作人员通常采用安全带进行悬挂或者简易的梯子登高爬低,这些方法中安全带或者梯子与被检修设备之间有接触,不满足电力行业安全作业的要求,并且其接不牢固,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时高度以以及横向距离难以调节,这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设备检修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电力设备检修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设备检修架,包括装置本体、底座、蓄电池、支架和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与固定栓连接;
所述底座上侧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一端安装有电力输入口,所述蓄电池输出端与电量显示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上侧安装有支架,且支架之间通过横杆连接;
所述支架上侧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一侧安装有横向伸缩杆,且横向伸缩杆一端与护栏连接,所述护栏底端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护栏内部安装有工具箱,所述护栏上侧安装有纵向操纵按钮,且纵向操纵按钮左侧安装有横向操作按钮。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底端安装有支腿,且支腿底端安装有摩擦板。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底端安装有水平仪,且水平仪在底座上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侧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上侧焊接有支杆。
优选的,所述护栏上侧安装有扣环,且扣环上侧安装有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该设备的支腿底端安装有摩擦板,摩擦板一方面可以分担装置本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摩擦,防止装置本体移动,水平仪在底座上侧固定后可以检测装置本体是否处于水平位置,防止发生危险,伸缩杆上侧焊接有支杆,可以对检修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扣环上侧安装有安全带,可以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从检修架上侧掉落下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装置本体;
2、移动轮;
3、工具箱;
4、纵向操纵按钮;
5、横向操作按钮;
6、扣环;
7、安全带;
8、护栏;
9、横向伸缩杆;
10、承重板;
11、支杆;
12、横杆;
13、伸缩杆;
14、底座;
15、支腿;
16、摩擦板;
17、固定板;
18、万向轮;
19、水平仪;
20、电量显示器;
21、蓄电池;
22、电力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电力设备检修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变电设备检修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变电设备检修架,包括装置本体1、底座14、蓄电池21、支架11和护栏8;装置本体1底端安装有底座14,底座14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8,且万向轮18与固定栓17连接。
所述底座14上侧安装有蓄电池21且蓄电池21一端安装有电力输入口22,蓄电池21输出端与电量显示器20输入端电性连接,底座14上侧安装有支架11,且支架11之间通过横杆12连接。
所述支架11上侧安装有承重板10,承重板10一侧安装有横向伸缩杆9,且横向伸缩杆9一端与护栏8连接,护栏8底端安装有移动轮2,护栏8内部安装有工具箱3,护栏8上侧安装有纵向操纵按钮4,且纵向操纵按钮4左侧安装有横向操作按钮5。
进一步,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安装有支腿15,且支腿15底端安装有摩擦板16。
进一步,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安装有水平仪19,且水平仪19在底座14上侧。
进一步,所述底座14上侧安装有伸缩杆13,且伸缩杆13上侧焊接有支杆11。
进一步,所述护栏8上侧安装有扣环6,且扣环6上侧安装有安全带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使用时,通过电力输入口22对蓄电池21内部进行充电,供给装置本体1进行使用,操作人员通过横杆12进入护栏8内部,通过纵向操纵按钮4和横向操作按钮5对高度和横向距离进行调节,支腿15底端安装有摩擦板16,摩擦板16一方面可以分担装置本体1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摩擦,防止装置本体1移动,水平仪19在底座14上侧,固定后可以检测装置本,1是否处于水平位置,伸缩杆13上侧焊接有支杆11,可以对装置本体1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扣环6上侧安装有安全7带,可以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从装置本体1上侧掉落下来。
上述方案中,该设备的支腿底端安装有摩擦板,摩擦板一方面可以分担装置本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摩擦,防止装置本体移动,水平仪在底座上侧固定后可以检测装置本体是否处于水平位置,防止发生危险,伸缩杆上侧焊接有支杆,可以对检修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扣环上侧安装有安全带,可以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从检修架上侧掉落下来。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