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过流保护电路的LED用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LED因其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照明灯,成为了人们的首选产品。但是,目前由于LED使用的电源大多都存在工作电流容易受到供电电流的影响而出现波动的问题,致使LED的工作电流不稳定,从而影响了LED的照明质量,并缩减了LED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LED使用的电源大多都存在工作电流容易受到供电电流的影响而出现波动的问题,致使LED的工作电流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为LED提供稳定的电流的基于过流保护电路的LED用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过流保护电路的LED用电源电路,主要由驱动芯片U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和DIM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和GATE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出电路,P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经过流保护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GATE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9,串接在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0,串接在极性电容C8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P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N极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以及P极经电阻R13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滑动变阻器RP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P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2,场效应管Q,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分别与电容C2和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两个输入端共同组成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5,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与二极管D3的N极之间的电阻R6,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6,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共同组成电源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的二极管D5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
为了确保效果,所述驱动芯片U1为BP3108集成芯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可对供电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处理,从而可保证为LED提供稳定的电流,因此能确保LED的照明质量,并提高LED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能将电流波动控制在0.5毫安以内,从而能确保LED工作时的电流稳定,且LED的寿命能延长至少一千小时。
(3)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过流保护,从而能防止外接电源发生电流突变而对本实用新型造成损害,因此能确保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过流保护电路的LED用电源电路,主要由驱动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源输入电路,过流保护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组成。具体的,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和DIM管脚相连接的。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和GATE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经过流保护电路后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同时,所述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GATE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芯片U1优先采用BP3108集成芯片来实现。
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2,场效应管Q,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组成。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源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同时,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分别与电容C2和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两个输入端共同组成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外接电源。
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4以及二极管D5组成。连接时,所述电阻R4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5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6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与二极管D3的N极之间。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共同组成电源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LED相连接。同时,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滑动变阻器RP,极性电容C7,极性电容C8,极性电容C9,二极管D6,二极管D7以及二极管D8组成。
连接时,所述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8的正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9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电阻R9串接在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10串接在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所述电阻R11串接在极性电容C8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之间。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P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P极经电阻R13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同时,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滑动变阻器RP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P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可对供电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处理,从而可保证为LED提供稳定的电流,因此能确保LED的照明质量,并提高LED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能将电流波动控制在0.5毫安以内,从而能确保LED工作时的电流稳定,且LED的寿命能延长至少一千小时。本实用新型还能进行过流保护,从而能防止外接电源发生电流突变而对本实用新型造成损害,因此能确保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