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725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英文:Electric 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电机外壳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定位和防护的作用,但是现有电机外壳散热效果不是很好,长时间工作后产生的高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具有良好的密封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包括:转子、安装在转子上的电机轴、位于转子外周的定子、以及位于定子外周并用于对转子和定子进行定位、防护的机壳,其中:

机壳内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挤压气囊,挤压气囊位于电机轴的一侧并固定安装;

机壳的内、外壁之间设有绕其内腔环形布置的风道,风道的一端与挤压气囊连通,其远离挤压气囊的一端与外界连通;

电机轴水平布置,且电机轴的一端穿过机壳延伸至机壳的外部;电机轴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挤压气囊进行挤压使其压缩的挤压头。

优选地,挤压头包括安装环和压头,安装环的外径大于电机轴的外径,安装环套装在电机轴上并与其固定;压头位于安装环的外周并与其固定。

优选地,压头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压头与挤压气囊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挤压气囊与风道之间设有只进气不排气的单向进气阀。

优选地,挤压气囊设有与机壳内腔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处安装有只排气不进气的单向排气阀。

优选地,机壳远离挤压气囊出气口的一端设有排风口。

优选地,沿电机轴的延伸方向,挤压气囊的两侧均分别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限位的挡板。

优选地,机壳的外周设有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机壳内设置挤压气囊,在壳体的内、外壁之间设置风道,并使风道的一端与挤压气囊连通,其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同时,通过在电机轴上安装挤压头,利用挤压头对挤压气囊进行挤压,使挤压气囊进行吸气和吹气动作,使得外界冷空气不断向风道内涌入,在涌入过程中与壳体进行热交换后再由风道排出,从而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包括:转子1、安装在转子1上的电机轴2、位于转子1外周的定子3、以及位于定子3外周并用于对转子1和定子3进行定位、防护的机壳4,其中:

机壳4内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挤压气囊5,挤压气囊5位于电机轴2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机壳4的内、外壁之间设有绕其内腔环形布置的风道41,风道41的一端与挤压气囊5连通,其远离挤压气囊5的一端与外界连通;电机轴2水平布置,且电机轴2的一端穿过机壳4延伸至机壳4的外部;电机轴2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挤压气囊5进行挤压使其压缩的挤压头6。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4内设置挤压气囊5,在壳体的内、外壁之间设置风道41,并使风道41的一端与挤压气囊5连通,其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同时,通过在电机轴2上安装挤压头6,利用挤压头6对挤压气囊5进行挤压,使挤压气囊5进行吸气和吹气动作,使得外界冷空气不断向风道41内涌入,在涌入过程中与壳体进行热交换后再由风道41排出,从而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挤压头6包括安装环61和压头62,安装环61的外径大于电机轴2的外径,安装环61套装在电机轴2上并与其固定;压头62位于安装环61的外周并与其固定,压头62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且压头62与挤压气囊5接触的面为弧形面;挤压头6中安装环61的设置,以延长挤压头6中压头62在对挤压气囊5挤压时,两次挤压的间隔时间;压头62的材料选择和弧形面的设置,避免在挤压过程中对挤压气囊5的破坏。

本实施例中,挤压气囊5与风道41之间设有只进气不排气的单向进气阀;挤压气囊5设有与机壳4内腔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处安装有只排气不进气的单向排气阀;机壳4远离出气口的一端设有排风口,使得挤压气囊5从外界吸入的冷空气直接排向机壳4内,并由机壳4中的排风口排出,从而将机壳4内部的热量带走,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沿电机轴2的延伸方向,挤压气囊5的两侧均分别设有挡板7,在挤压过程中用于对挤压气囊5进行限位,以提高挤压气囊5的吸气和排气效 果。

本实施例中,机壳4的外周设有散热翅片8,以进一步提高壳体4的散热效果。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壳散热式电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