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定子一般包括定子铁芯本体、定子齿和线圈,其中多个定子齿位于定子铁芯本体内部周向分布,相邻的两个定子齿之间形成定子槽,且每个定子齿的绕线部上均缠绕有线圈,每个定子槽中均容纳有两束线圈。绕制线圈过程中,为了保证两束线圈之间留有安全距离,防止相邻的两束线圈之间擦伤或交叉串电,定子槽内的两束线圈边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定子槽中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的间隙较大,定子槽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且总是存在相邻线圈之间交叉打火等安全隐患。另外,为了保证各线圈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相对限制了线圈的匝数,不利于提高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保证定子线圈绝缘、提高定子槽空间利用率的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包括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所述第一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环、第一槽绝缘衬套、第一挡线板、第一护线圈;所述第一绝缘环覆盖于定子一端;多个所述第一绝缘衬套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环的一面,并分别贴覆于各个定子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护线圈为筒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环的另一面;所述第一挡线板垂直设置于第一绝缘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护线圈的内侧,用于止挡绕设于定子齿上的线圈;所述第二绝缘结构包括第二绝缘环、第二槽绝缘衬套、第二挡线板、第二护线圈;所述第二绝缘环覆盖于定子一端;多个所述第二绝缘衬套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环的一面,并分别贴覆于各个定子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护线圈为筒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环的另一面;所述第二挡线板垂直设置于第二绝缘环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护线圈的内侧,用于止挡绕设于定子齿上的线圈;所述第一槽绝缘衬套和所述第二槽绝缘衬套分别从定子两端插入定子槽中,两者自由端对接,使所述第一绝缘结构和所述第二绝缘结构将各个定子齿的绕线部完全包覆。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还包括槽楔架;所述槽楔架包括绝缘圆盘和槽楔齿;所述槽楔齿为条形板状,多个所述槽楔齿垂直设置于所述绝缘圆盘的一面,每一个所述槽楔齿分别楔入相互对接的所述第一槽绝缘衬套和所述第二槽绝缘衬套中,并阻隔于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中所述槽楔齿上纵向设置有棱条状的槽楔挡位。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绝缘圆盘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护线圈上开设有出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槽绝缘衬套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交叉位,所述第二槽绝缘衬套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交叉位;所述第一交叉位上设置有外台阶,所述第二交叉位上设置有内台阶,所述第一交叉位与所述第二交叉位通过所述外台阶与所述内台阶之间的配合相互对接,使所述第一绝缘结构和所述第二绝缘结构将各个定子齿的绕线部完全包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经过同一定子槽的两束线圈完全隔离开来,避免两者之间短路引发危险;无需为了保持线圈之间的安全距离而增大定子槽尺寸或减少线圈匝数,提高了定子槽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槽绝缘结构端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槽绝缘结构中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槽楔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槽绝缘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5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结构10和第二绝缘结构20。
第一绝缘结构10包括第一绝缘环11、第一槽绝缘衬套12、第一挡线板13、第一护线圈14。第一绝缘环11覆盖于定子一端。多个第一绝缘衬套12垂直设置于第一绝缘环11的一面,并分别贴覆于定子槽的侧壁上。第一护线圈14垂直设置于第一绝缘环11的另一面。第一挡线板13垂直设置于第一绝缘环1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护线圈14的内侧,第一挡线板13与第一护线圈14之间为过线位,线圈40通过该过线位绕设于定子绕线部。
第二绝缘结构20的构造与第一绝缘结构10相类似,其包括第二绝缘环21、第二槽绝缘衬套22、第二挡线板23、第二护线圈24。第二绝缘环21覆盖于定子一端。多个所述第二绝缘衬套22垂直设置于第二绝缘环21的一面,并分别贴覆于定子槽的侧壁上,第二护线圈24垂直设置于第二绝缘环21的另一面,第二挡线板23垂直设置于第二绝缘环2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护线圈24的内侧,第二挡线板23与第二护线圈24之间为过线位,线圈40通过该过线位绕设于定子绕线部。上述第一绝缘环11和上述第二绝缘环21都为与定子端面的面积相适应的圆盘状结构,用于对定子槽绝缘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槽绝缘衬套1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交叉位15,第二槽绝缘衬套2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交叉位25,第一槽绝缘衬套12和第二槽绝缘衬套22分别从定子两端插入定子槽中,并通过第一交叉位15和第二交叉位25之间的配合相互对接,使第一绝缘结构10和第二绝缘结构20将各个定子齿的绕线部完全包覆,线圈40通过缠绕包覆于其上的定子槽绝缘结构,间接绕设于定子齿的绕线部,使线圈不会接触到定子齿。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槽绝缘衬套12和第二槽绝缘衬套22对接以后就在定子槽中形成一个半闭合的筒状,其侧壁贴紧定子磁极的绕线部。相邻两个定子磁极上的线圈40通过上述槽绝缘衬套,间接绕设于定子磁极上,保证线圈40不与磁极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还包括槽楔架30。槽楔架30包括绝缘圆盘31和槽楔齿32,槽楔齿32为板状,多个所述槽楔齿32垂直设置于绝缘圆盘31的一面。使用中,每一个所述槽楔齿32分别楔入相互对接的第一槽绝缘衬套12和第二槽绝缘衬套22中,阻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线圈4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绝缘槽结构与特定型号的定子相适应,根据不同型号的定子做出具体设计,包括槽绝缘衬套、挡线板的数量、尺寸等方面,不同的具体设计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电机的定子一般包括定子铁芯本体50、定子齿和线圈40,其中多个定子齿位于定子铁芯本体内部周向分布,相邻的两个定子齿之间形成定子槽,且每个定子齿的绕线部上均缠绕有线圈40,每个定子槽中均容纳有两束线圈40。绕制线圈40过程中,为了保证两束线圈40之间留有安全距离,防止相邻的两束线圈40之间擦伤或交叉串电,定子槽内的两束线圈40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定子槽中相邻的两个线圈40之间的间隙较大,定子槽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且总是存在相邻线圈40之间交叉打火等安全隐患。另外,为了保证各线圈40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相对限制了线圈40的匝数,造成了功率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定子槽绝缘结构完全包覆定子齿的绕线部,线圈40通过缠绕于其上的定子槽绝缘结构,间接绕设于定子齿的绕线部,并用条形板状的槽楔齿32间隔于同一定子槽中的两束线圈40之间,一方面避免了线圈40与定子齿之间的接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相邻的两个线圈40之间的接触。因此,既可以避免相邻线圈40的擦伤或交叉串电,也可避免线圈40与定子齿间发生连电,在提高定子槽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定子的安全稳定。
参照图1、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中,槽楔架30的槽楔齿32上纵向设置有棱条状的槽楔挡位33。如上所述,第一绝缘衬套12和第二绝缘衬套22为半闭合的筒状,其位于定子内侧的一面留有缝隙,槽楔架30的槽楔齿32从定子一端,沿着上述缝隙插入相互对接的第一绝缘衬套12和第二绝缘衬套22中。棱条状的槽楔挡位33的作用就在于,当槽楔齿32就位以后,将槽楔齿32卡于上述缝隙上,避免槽楔齿32从绝缘衬套中脱出,保证了整个槽楔架30的安装稳定。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槽楔架30的绝缘圆盘31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34。由于为了提高绕组的绝缘强度、防潮性能、耐热性、散热性等性能,需要通过浸漆烘干来驱除潮气,用绝缘漆填满空间气隙。通气孔34的作用就在于保证上述过程中,整个定子槽绝缘结构的通气性。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其中第一护线圈14上开设有若干出线槽16,出线槽16开设于与定子绕线部相对应的位置。出线槽16的作用在于,在定子绕线过程中把线头线尾从出线槽16向外分出去,避免线头线尾和绕组缠在一起,同时也可在绕线过程中做过线用。
参照图3和图7,关于上述第一槽绝缘衬套12与第二槽绝缘衬套22之间的对接方式,两个绝缘衬套的自由端至少应当相接触,使两者之间没有间隔,以保证定子槽的内壁被完全覆盖。为了确保第一槽绝缘衬套12与第二槽绝缘衬套22之间的连接紧密以及整个定子槽绝缘结构的安装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交叉位15上设置有内台阶17,第二交叉位25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外台阶27,内台阶17和外台阶27都设置在衬套的壁上,内台阶17设置于内壁上,外台阶27设置于外壁上,两者尺寸相对应,能够相互配合。第一交叉位15与第二交叉位25通过内台阶17与外台阶之间的配合相互对接。因此,整个第一绝缘结构10和整个第二绝缘结构20之间是通过第一交叉位15和第二交叉位25之间的配合连接而相互对接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槽绝缘结构将定子齿的绕线部完全包覆,并在相邻线圈之间阻隔槽楔齿,避免了相邻线圈之间的接触串电,也避免了线圈与定子齿之间接触发生连电,既保证了安全,又提高了定子槽的空间利用率;槽楔挡位保证了槽楔架与绝缘结构之间安装稳定;交叉位的设计保证了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通气孔保证浸漆烘干过程中的通气性;出线槽的设计保证了绕线的安全和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