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146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电隔离效果的信号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行业中,无纸记录仪、有纸记录仪、数显表、温控器、电导率控制器、溶氧控制器等产品都使用共同的信号,即4~20mA电流信号。一般情况下,工业现场的干扰较大,导致仪器仪表的输出值不稳定。因此,研发一种将其它信号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并稳定输出的电路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隔离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隔离光耦、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PNP三极管Q3、NPN三极管Q2、逻辑与门、基准芯片、运算放大器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的隔离光耦采用HCPL-M453-500E光电耦合器,所述的基准芯片采用TL431ACDBZR基准电压芯片。所述的隔离光耦的1引脚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3.3V电压。隔离光耦的6引脚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及24V电压;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外部地。隔离光耦的3引脚接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及第二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九电阻R9接第十电阻R10的那端即信号输入端。隔离光耦的5引脚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逻辑与门的第一输入引脚及第二输入引脚;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隔离光耦的4引脚接第六电阻R6、第七电容C7的一端、基准芯片的阳极及逻辑与门的低电平基准供电引脚;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外部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基准芯片的阴极、参考极、逻辑与门的高电平基准供电引脚及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逻辑与门的输出引脚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容C3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运算放大器的正供电电压端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及24V电压;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及运算放大器的负供电电压端接外部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一电容C1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2的基极;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即变送输出端。

所述的逻辑与门采用SN74AHC1G08DBVR逻辑与门。

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00欧姆。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将占空比为16%~80%的PWM波信号转换为稳定输出的4~20mA电流信号。

2、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离输出,抗干扰能力强。

3、本实用新型的输入信号采用PWM波信号,精度较高。

4、本实用新型采用仅单个光耦进行光电隔离,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隔离转换电路,包括隔离光耦U4、第二PNP三极管Q3、第一PNP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逻辑与门U2、基准芯片U3、运算放大器U1A和稳压二极管Z1。隔离光耦U4采用HCPL-M453-500E光电耦合器,基准芯片U3采用TL431ACDBZR基准电压芯片,逻辑与门U2采用SN74AHC1G08DBVR逻辑与门。

隔离光耦U4的1引脚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3.3V电压。隔离光耦U4的6引脚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及24V电压;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外部地AGND。隔离光耦U4的3引脚接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及第二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DGND。第九电阻R9接第十电阻R10的那端即信号输入端PWM。隔离光耦U4的5引脚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逻辑与门U2的1引脚及2引脚;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隔离光耦U4的4引脚接第六电阻R6、第七电容C7的一端、基准芯片U3的阳极及逻辑与门U2的3引脚;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外部地AGND;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基准芯片U3的阴极、参考极、逻辑与门U2的5引脚及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逻辑与门U2的4引脚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容C3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第一电阻R1为阻值100欧姆的精密电阻。运算放大器U1A的正供电电压端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及24V电压;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A的负供电电压端接外部地AGND。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接第一电容C1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2的基极;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即变送输出端IOut;变送输出端IOut的电流信号就是所需的4~20mA输出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外部产生的占空比为16%~80%的PWM波信号从信号输入端PWM输入,通过第二PNP三极管Q3进行放大,从而驱动隔离光耦U4。隔离光耦U4输出一个峰值电压为3.3V,周期及占空比均与外部产生的PWM波信号相同的PWM波信号。隔离光耦U4输出的PWM波信号通过逻辑与门U2后峰值电压变为2.5V。第五电阻R5及第五电容C5组成一个RC滤波电路;第四电阻R4及第四电容C4组成另一个RC滤波电路;逻辑与门U2输出的PWM波信号通过两个RC滤波电路后转换为0.4~2V电压信号。运算放大器U1A、第一PNP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2组成V/A变换电路。0.4~2V电压信号经过V/A变换电路后转换成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的大小与第一电阻R1的阻值有关。由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00欧姆;故输出的电流大小为4~20mA。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