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780阅读:1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不可缺少的厨房设备,是一种改善厨房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厨房电器。目前抽油烟机用电动机大多采用单相异步电动机,但是基于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存在力能指标效率和功率因数比较低和电磁噪声比较大等缺点。为了进一步满足"节能环保"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在调速和高效等方面的优点,人们开始关注、开发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用来取代抽油烟机用单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晶体管V4、晶体管V5、晶体管V6、电容C、三相电机、控制器C1和转子位置传感器R1,晶体管V1上侧连接电容C上侧,晶体管V1下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2上侧连接三相电机左侧,晶体管V2下侧连接电容C下侧,晶体管V3上侧连接电容C上侧,晶体管V3下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4上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4下侧连接电容C下侧,晶体管V5上侧连接电容C上侧,晶体管V5下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6上侧连接三相电机右侧,晶体管V6下侧连接电容C下侧,控制器C1上侧连接电容C下侧,控制器C1右侧连接转子位置传感器R1左侧,传感器R1上侧连接三相电机中间。

三相电机包括拼块式定子冲片和导线,导线绕制在拼块式定子冲片内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稀土永磁激磁,不需要激磁功率,相比于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效率高很多。在输出相同风量前提下,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需要200W的输入功率,而无刷直流电动机只需要103.6W,无刷直流电动机在效率方面要比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高出50%以上。另一方面,无刷直流电动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可以在0至1500r/min之间做到无极调速。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恰好克服抽油烟机用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的缺点,效率高,调速性能好,节能潜力巨大。此外,无刷直流电动机可以实现了起动噪音和运转噪音的双重降低:首先,直流变频实现软启动,平衡的运转状态消除了吸油烟机起动时产生的噪音;其次,用户根据使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频率,在0—1500转之间,选择相应的运转状态,获得较低的噪音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电机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晶体管V1、晶体管V2、晶体管V3、晶体管V4、晶体管V5、晶体管V6、电容C、三相电机、控制器C1和转子位置传感器R1,晶体管V1上侧连接电容C上侧,晶体管V1下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2上侧连接三相电机左侧,晶体管V2下侧连接电容C下侧,晶体管V3上侧连接电容C上侧,晶体管V3下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4上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4下侧连接电容C下侧,晶体管V5上侧连接电容C上侧,晶体管V5下侧连接三相电机上侧,晶体管V6上侧连接三相电机右侧,晶体管V6下侧连接电容C下侧,控制器C1上侧连接电容C下侧,控制器C1右侧连接转子位置传感器R1左侧,传感器R1上侧连接三相电机中间。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率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拼块式定子冲片和导线,导线绕制在拼块式定子冲片内部。

抽油烟机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恰好克服抽油烟机用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的缺点,效率高,调速性能好,节能潜力巨大。此外,无刷直流电动机可以实现了起动噪音和运转噪音的双重降低:首先,直流变频实现软启动,平衡的运转状态消除了吸油烟机起动时产生的噪音。单相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大多数家电采用单相异步电动机。抽油烟机用电动机一般采用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与其他单相异步电动机相比,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效率和过载能力都有改善。位置传感器的信号随着转子的转动不断改变,电枢的通电状态亦随之不断改变,从而使得在同一磁极下的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产生恒定的转矩。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