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电机及其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小体积大功率密度的车用电机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美观、安全、传热效果好等一直是新能源电机需要不断提升的方向。
目前比较常用的电机壳体,大致分为轴向水道壳体、周向水道壳体,但是由于轴向水道壳体的水道覆盖面积较小,因此其水道的散热效率较低,而周向水道壳体一般采用环形水道壳体或螺旋形水道壳体,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3023219B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该电机的壳体上设置有供水冷液流经整个即可的螺旋水道,将机壳的热量带走后从出水口流出。如图1所示的螺旋水道壳体,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螺旋水道2这种结构的水道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优于轴向型水道结构,但是该结构在机壳加工时需要内外圈拼焊,外观较差,对焊接工艺要求高,如果焊接不牢固,会造成密封性差,水道打压渗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电机的机壳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液冷电机的机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机壳的技术方案是:
机壳,包括内孔构成冷却液流道的预埋管,还包括通过浇注与所述预埋管形成整体结构的浇注壳。
预埋管位于浇注壳的壳壁内部。
预埋管为与浇注壳同轴线设置的螺旋管。
预埋管的进液口处焊接或一体成型有进液引导管,进液引导管的轴线与预埋管的中心线相切。
预埋管的出液口处焊接或一体成型有出液引导管,出液引导管的轴线与预埋管的中心线相切。
本实用新型液冷电机的技术方案是:
液冷电机,包括机壳,机壳包括内孔构成冷却液流道的预埋管,还包括通过浇注与所述预埋管形成整体结构的浇注壳。
预埋管位于浇注壳的壳壁内部。
预埋管为与浇注壳同轴线设置的螺旋管。
预埋管的进液口处焊接或一体成型有进液引导管,进液引导管的轴线与预埋管的中心线相切。
预埋管的出液口处焊接或一体成型有出液引导管,出液引导管的轴线与预埋管的中心线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液冷电机的机壳,包括内孔构成冷却液流道的预埋管,还包括通过浇注与所述预埋管形成整体结构的浇注壳,一体成型的浇注壳能够保证机壳的防护和密封性能大大提升,避免了因焊接质量不够而导致的冷却液通道渗水的现象,且管道的设置形式多样,不受现有机壳的加工工艺的限制,外型美观,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冷电机的机壳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沿机壳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至图3所示,该液冷电机的机壳包括壳体和内孔构成冷却液流道的预埋管4,其中,壳体为一体浇注成型的浇注壳3,通过浇注与预埋管4形成整体结构,预埋管4为螺旋管,其位于浇注壳3的壳壁内部,预埋管4由导热效果良好的柱状金属管螺旋弯折形成,浇注壳3为由液态(或半固态)的金属溶液浇注成型,其中预埋管在浇注壳3的侧壁外周面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处一体成型由进液引导管5,出液口处一体成型由出液引导管6,整体性更佳。进液引导管5和出液引导管6的延伸轴线分别与预埋管的中心线相切,可以保证液体平滑进入,避免冲击和涡流产生。
在制造时,将螺旋弯折的金属预埋管固定放置后,采用合适的模具和工艺,然后采用合适的工艺浇注液态(或半固态)金属溶液,使溶液完全包裹预埋管,待冷却固化成型后,壳体和预埋管就完美成型为一个整体,其密封性和防护等级比较高。
在其他实施例中,预埋管的设置形式可以由沿壳体轴线横向设置,沿壳体周向环向设置等代替;进液引导管和出液引导管中的至少一个也可由通过在冷却成型后,在壳体上位于金属管的两端的位置处焊接短管分别形成;进液引导管和出液引导管可不与预埋管的中心线相切;预埋管的螺旋升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埋管的内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其他截面,如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其预埋管的内截面为矩形;预埋管的外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由方形、异形等其他形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