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9461阅读:10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罩极电机通常是由前支架、定子、转子、后支架和止推垫片构成,转子穿过定子内孔,前、后端分别套入前、后支架,转子就固定在止推垫片与后支架之间。电机通电后,转子就会旋转。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各个零部件都存在一定的公差,如:定子厚度±0.5,转子厚度±0.5,前、后支架高度各±0.1,止推垫片高度公差±0.1,累积公差就是±1.2mm,而大部分罩极电机的虚位(即:间隙)要求是0.2-1.0mm。当转子在轴向方向的间隙(即:虚位)过大时,其通电运转时,转子组件前、后窜动厉害,既不能保证转子组件上负载的位置,又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而当间隙过小时,又会出现转子组件卡死在前、后支架之间,导致电机不能运转,或者转子组件与前、后支架间的摩擦力大增,从而影响电机寿命,并增大噪音。在实际的批量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每台电机通过慢慢地调整止推垫片的高度来达到合适的轴向间隙,只能增设检测该间隙的工位,并增设不合格品修理岗位,从而增加了制作成本。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280023407.5)公开的“用于电机的止推垫片”,所述止推垫片在轴(16)上布置在轴承(18)与转子(14)、优选所述转子(14)的由电刷(38)加载的、转动的电接触元件(24)和/或摩擦片组(36)之间,其中所述止推垫片(28)具有带有两个端侧(32、34)的、用于密封的区域,并且在每个端侧(32、34)上存在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轴承(18)或所述转子(14)的径向的贴靠部段(50、52)。按本发明的止推垫片(28)的特征在于,其由至少一个硬质组件(54)和软质组件(56)构成,其中所述径向的贴靠部段(50、52)的贴靠在所述转子(14)和/或轴承(18)上的部件通过所述软质组件(56)形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调整虚位,能够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的罩极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包括前支架1、定子2、转子3和止推垫圈4,所述转子3穿装在定子2中,前支架1和后支架5分别安装在定子2的前、后两端,止推垫圈4安装在定子2与后支架5之间;所述止推垫圈4是由基座4-3、可压缩筒4-2和承重筒4-1构成,所述可压缩筒4-2设置在基座4-3上,承重筒4-1设置在可压缩筒4-2上。

所述的承重筒4-1是锥形筒。

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由于采用了由三段构成的止推垫圈,利用薄壁圆筒状的可压缩筒的可挤压性能较好的特点,可以很方便地将止推垫圈挤压到某个范围的任意高度,从而达到消除各个零部件的累积公差的作用,保证转子在前、后支架间的轴向虚位。因而,其虚位调整比较方便,且产品的合格率也比较高。此外,由于虚位调整较快、且产品的合格率较高,故其生产效率也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推垫圈的主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

1是前支架,2是定子,3是转子,4是止推垫圈,5是后支架,4-1是承重筒,4-2是可压缩筒,4-3是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的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是由前支架1、定子2、转子3和止推垫圈4以及后支架5构成。

止推垫圈4是由基座4-3、可压缩筒4-2和承重筒4-1三段构成,基座4-3为薄垫片状,中间开有用于穿装转子轴的通孔;可压缩筒4-2为可挤压性能较好的薄壁圆筒状,设置在基座4-3上;承重筒4-1为薄壁圆锥形筒,设置在可压缩筒4-2上。止推垫圈4是由铜板材料一次性加工而成。

转子3穿装在定子2的孔中,前支架1安装在定子2的前端,转子3后端的转子轴上先穿止推垫圈4,然后再安装后支架5。

其具体的安装调整如下:

先将定子2的底面固定在工装上,再将转子3穿过定子2的孔,定位在工装模拟的前支架1上,然后,工装上所带的双压头气缸下行,其中的一个压头把转子3上的止推垫圈4往下压,另一个压头与定子2顶面接触后立即停止气缸下行,此时,止推垫圈4被压缩到合适的高度(主要是利用薄壁圆筒状的可压缩筒4-2所具备的可挤压性能较好的特点,可压缩筒4-2在受力被压缩后,从而紧固在转子3的轴上),其后,后支架5穿过转子3与定子2配合,由固定螺钉将后支架5、定子2、前支架1锁紧,装配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调整虚位的罩极电机,在使用上与普通罩极电机无异,其止推垫圈既可应用于罩极电机,也可拓展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机上,具有同样的使用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