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4807发布日期:2019-04-29 13:5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7年10月18日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01711号的优先权。通过在此提及,将其的内容引入至本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光发电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之间连结时使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的框体也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光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屋顶瓦的功能,与通常的屋顶瓦混合地排列而成的瓦一体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利用金属制的框体保持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的周缘部,并且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之间使框体彼此连结,在该连结部也进行电连接。由此,如果使相互连结的任意一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接地,则能够使所有太阳能电池模块接地,从而无需相对于单个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引绕用于接地的接地布线。

即,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30013号公报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使用铝合金制的框体,在其表面通过铝阳极化处理形成有绝缘被膜。因此,为了确保连结部处的导通而在一方的框体安装板簧,利用不锈钢制的螺钉紧固于框体,并且与框体也进行电连接。此外,在另一方的框体将与所述的板簧接触的部分设为例如电镀钢板制的不同的构件。

更详细而言作为所述日本特开2014-30013号公报的第三实施方式,在一方的框体的脊檩侧的框片的上部设置有固定片,在该固定片与脊檩侧的框片的上部之间以嵌入的方式把持另一方的框体的载置片的顶端部。此时,安装于固定片的板簧被载置片的顶端部按压而进行弹性变形,因此通过其反作用力使板簧与载置片的按压状态稳定,从而电连接(导通)得以确保。

但是,在所述现有例的结构中,为了确保连结部中的板簧与载置片的电连接,载置片由不锈钢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但在该情况下载置片重叠,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模块自身的重量变大的基础上,一边重心平衡产生偏移,所以会产生难以施工这样的问题。此外,即使将载置片的材料替换为轻量的铝合金、或针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通常使用铝合金并使框体与载置片的一体化,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由于铝合金的表面被绝缘包覆,因此无法针对需要导电性的载置片直接使用铝合金。因此,在载置片成为与铝合金制的框体分立的构件的基础上,由于它们为不同种类的金属,所以有时易于导致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工序的复杂化、成本升高这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彼此连结,并且可确保其连结部处的电连接而易于进行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地有关的施工,并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轻量化、结构的简单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所述的目的而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是具备四边形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的对置的两边的周缘部,并由表面具有绝缘包覆的导体形成的第一框片及第二框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第一框片及所述第二框片具备用于与相邻的其他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二框片及所述第一框片连结的第一连结部及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具备以与所述导体的内部电连接的状态固定的导通构件,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与所述导通构件抵接的部分的绝缘包覆被去除的导通确保部。

此外,本发明的太阳光发电系统是将多个所述那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连结起来设置于屋顶上的系统,所述第一框片及所述第二框片中的任意一者被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光发电系统,在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彼此进行连结的连结部处,能够确保电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轻量化而提高施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整体结构的受光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从箭头c1方向观察图1中的c部分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从箭头d1方向观察图1中的d部分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从箭头e1方向观察图1中的e部分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从箭头f1方向观察图1中的f部分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将屋檐侧及脊檩侧的框片的连结部放大并示出其截面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用于在连结部处进行电连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从右侧观察铺设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时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7对应的图,其中将屋檐侧的框片的纵壁部一体地设置于连结片。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说明。另外,图1为表示从受光面侧观察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整体结构时的立体图,将该图1的a-a线的截面放大并示出于图2。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为其自身具有屋顶瓦的功能,并在屋顶之上与通常的屋顶瓦混合地排列而成的瓦一体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并如图1所示具备四边形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和保持其周缘部整体的框体3。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由受光面侧的透光性基板、对太阳能电池及背面侧进行绝缘保护的背板层叠而成(未图示),并利用密封材料使它们相互粘接。并且,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受光面入射的太阳光进入太阳能电池来实施发电。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单结晶、多结晶、薄膜等硅系太阳能电池、gaas、cdte、cds等化合物系太阳能电池、色素敏化、有机薄膜等有机系太阳能电池等。

框体3由安装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周缘部的长条状的四个框片10、20、30、40构成,沿它们的周方向使相邻的端部彼此对接并利用螺钉构件等进行固定。上述各框片10、20、30、40均通过铝合金的挤出成形制造而成,在各自的长边方向上正交的横截面处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1、21、31、41a、41b。即纵壁部11、21、31、41a、41b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背面向下方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各框片10、20、30、40中的框片10、20分别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短边侧的缘部,框片30、40分别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长边侧的缘部。详情参照图9在下文中叙述,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设置于屋顶上时,从屋顶的屋檐侧观察时框片10位于左侧,框片20位于右侧,因此,在如此从屋顶的屋檐侧观察时,以下仅将左右称作左右,将框片10称作左侧的框片10,将框片20称作右侧的框片20。

此外,如此当太阳能电池模块1设置于屋顶上时,所述各框片10、20、30、40中的框片30位于屋顶的屋檐侧,框片40位于屋顶的脊檩侧。即,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1,使得框片30位于屋顶的水流方向下侧,框片40位于屋顶的水流方向上侧。以下,将框片30称作屋檐侧的框片30,将框片40称作脊檩侧的框片40。

对所述四个框片10、20、30、40彼此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在屋檐侧的框片30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有左侧的框片10及右侧的框片20的屋檐侧的端部,上述左侧的框片10及右侧的框片20的脊檩侧的端部分别固定于脊檩侧的框片40的左右两端部。对于如此固定的结构,以下参照分别从箭头c1~f1方向观察图1中的c~f部分时的分解立体图(图3~6)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在左侧的框片10的一方的端部(脊檩侧的端部),保持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上下一对保持片12a、12b被切掉规定长度,在该被切掉的部分嵌合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一方的端部(图3中成为近前侧的左侧的端部),并通过螺钉构件60进行紧固。因此在左侧的框片10的纵壁部11与设置于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两个螺钉槽部42a、42b对应地设置有两个螺钉孔11a。

此外,如图4所示,在左侧的框片10的另一方的端部(屋檐侧的端部),上下一对保持片12a、12b局部被切掉,在此处嵌合屋檐侧的框片30的端部,并通过螺钉构件60进行紧固。因此在屋檐侧的框片30的纵壁部31与设置于左侧的框片10的两个螺钉槽部13、14对应地设置有两个螺钉孔31a,这些螺钉槽部与螺钉孔的位置对齐,拧入螺钉构件60,从而左侧的框片10与屋檐侧的框片30被紧固。

而且,如图5所示在右侧的框片20的另一方的端部(屋檐侧的端部),与屋檐侧的框片30的右端部重合,通过螺钉构件60进行紧固。因此在右侧的框片20设置有两个螺钉槽部22、23,与其相对应地在屋檐侧的框片30的右端部,在纵壁部31设置有两个螺钉孔31b,使这些螺钉槽部与螺钉孔的位置对齐,拧入螺钉构件60,从而右侧的框片20与屋檐侧的框片30被紧固。

此外,如图6所示在右侧的框片20的脊檩侧的端部,残留从纵壁部21的上端沿横向延伸的延伸片24的一部分而形成有规定长度的切口,在此处嵌合脊檩侧的框片40的端部(图6中为近前侧的右端部),并通过螺钉构件60进行紧固。因此在右侧的框片20的延伸片24,与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两个螺钉槽部42a、42b对应地设置有两个螺钉孔24a。

-屋檐侧及脊檩侧的框片的连结结构-

接着,除所述图2以外还参照图7、8对屋檐侧的框片30及脊檩侧的框片40、以及它们的连结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图7中放大示出分别设置于屋檐侧的框片30(第一框片)及脊檩侧的框片40(第二框片)的第一连结部及第二连结部连结起来时的截面,图8中示出在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连结时用于确保电连接的结构。

首先,如图2的左侧所示在屋檐侧的框片30设置有从纵壁部31的上端部朝向一侧(是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的内侧且也是脊檩侧或水流方向上侧)延伸的上下一对保持片32a、32b。这些纵壁部31及保持片32a、32b以横跨屋檐侧的框片30的长边方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的全长的方式设置,在保持片32a、32b之间嵌入并保持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屋檐侧的缘部。

此外,以从所述纵壁部31的下端部弯曲地向脊檩侧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使屋檐侧的框片30与相邻其他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连结的连结片33a。由这些纵壁部31和连结片33a构成第一连结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屋檐侧的框片30的纵壁部31安装作为不同的构件的连结构件33,构成连结片33a。即,如图2所示连结构件33呈大概截面l字状,其立壁部33b从背侧重叠于屋檐侧的框片30的纵壁部31,并通过螺钉构件34进行紧固。

另外,作为屋檐侧的框片30的一部分的纵壁部31及作为连结构件33的一部分的连结片33a均为实施了铝阳极化加工的铝合金,在表面形成有作为绝缘层的氧化铝的层。不过,作为螺钉构件34的紧固部分的螺钉孔的绝缘层被去除,螺钉构件34使用不锈钢等导电性材料,因此纵壁部31与连结片33a电连接。

另一方面,连结片33a的顶端部向脊檩侧(图2右侧)延伸,并如图7所示插入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壁部44与设置于其上部的固定片47之间从而被把持。即设置有从构成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表面的上壁部44向上方延伸的竖立设置片,以从竖立设置片与上壁部44平行地向左侧(屋檐侧且水流方向下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固定片47,在上壁部44与固定片47之间形成有能够供连结片33a插入的插入部,从而构成第二连结部。

如此在把持的连结片33a的顶端部设置有朝上弯曲的弯曲部33c、上表面平坦面的平坦部33d及朝下弯曲的弯曲部33e,在顶端部厚度沿上下方向增加。另外,顶端部的厚度大的部分并不限定于弯曲的形状,也可以以连结片33a的顶端部的厚度自身局部地变厚的方式,在顶端部附近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通过具有该凸部那样的局部厚度大的部分,在能够保持轻量性而不用增大连结片33a整体的厚度的同时,能够提高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的连结强度。

如此供屋檐侧的框片30载置的脊檩侧的框片40如图2的右侧所示,在横截面分别具备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壁部41a、41b,在屋檐侧的纵壁部41a的上端部以朝向脊檩侧敞开的方式形成有截面c字状的螺钉槽部42a,此外,在脊檩侧的纵壁部41b的上端部以朝向屋檐侧向敞开的方式形成有截面c字状的螺钉槽部42b,参照图3如上所述拧入螺钉构件60。

此外,在屋檐侧的纵壁部41a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向屋檐侧延伸的上下一对保持片43a、43b,在它们之间嵌入并保持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脊檩侧的缘部。此外,以使所述两个纵壁部41a、41b的上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设置有上壁部44,另一方面以使两个纵壁部41a、41b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设置有下壁部45。也就是说,脊檩侧的框片40的横截面具有大致箱状的封闭截面,其刚性得以提高。

而且,在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下壁部45设置有从其下表面的脊檩侧的缘部附近向下方突出后又朝向屋檐侧延伸的卡止片46,参照图9如以下所述,所述卡止片46卡止于屋顶的屋面板100上的固定于瓦搭条101的安装配件102的一端部。另外,在下壁部45的下表面弯曲形成台阶部,从而易于嵌入安装配件102的一端部。

除此以外,在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壁部44设置有从其上表面的脊檩侧的缘部附近向上方突出的竖立设置片,并且设置有从该竖立设置片的上端朝向屋檐侧与上壁部平行地延伸的固定片47和相反朝向脊檩侧延伸的延伸片48。并且,如图7、8所示载置有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屋檐侧的框片30,该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片33a插入并把持在上壁部44的上表面与固定片47之间的插入部。

即,参照图9如以下所述在设置多个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太阳光发电系统中,在铺置于屋顶的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上,通过重叠地载置相邻的脊檩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屋檐侧的框片30来将太阳能电池模块铺设于屋顶。此时,如图8中箭头所示,在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壁部44的上表面与固定片47之间的插入部从其顶端侧嵌入并把持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片33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上所述在屋檐侧的框片30及脊檩侧的框片40相互机械地连结的部位即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对两者进行电连接。通过如此设置,在屋顶上设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1’时,无需为了接地而使用接地布线,并在所有单个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3上引绕接地布线或利用布线对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3彼此进行电连接的操作,能够使设置操作简便化。

详情根据图8可知,在脊檩侧的框片40的固定片47安装有截面呈j字状折叠的板簧50(导通构件)。该板簧50为,与下侧部分50a(仅在图8中标注符号)相比上侧部分50b较长,其上侧部分50b以从固定片47的上表面横跨脊檩侧的延伸片48的上表面的方式安装,并通过螺钉构件51紧固于该延伸片48。下侧部分50a配置于固定片47与上壁部44之间的插入部内的固定片47的下方。

即,在板簧50的上侧部分50b中的靠脊檩侧的部位开设有圆孔50c,在此处从上方插入的螺钉构件51的轴部被拧入设置于延伸片48的螺钉孔(省略符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构件51为不锈钢制,如上所述通过拧入螺钉孔,铝合金制的延伸片48及与其连续的脊檩侧的框片40之间的电连接(导通)得以确保。

板簧50与螺钉构件51均使用钢铁、不锈钢等导电性的材料,如果相互接触则电连接得以确保。然而,在螺钉构件51的轴部与供其插通的板簧50的圆孔50c之间易于形成间隙,根据螺钉构件51的头的形状、大小、圆孔50c的大小的关系电连接并不可靠,因此虽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钉构件51的头部的背面设置突起,并咬入圆孔50c的周缘部上表面。由此,能够确保钢制的板簧50的上侧部分50b与螺钉构件51之间的电连接。

如此安装于铝合金制的脊檩侧的框片40的固定片47的钢制的板簧50经由不锈钢制的螺钉构件51与脊檩侧的框片40电连接。并且,该板簧50与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片33a电连接,从而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的屋檐侧的框片30及脊檩侧的框片40彼此(框体3彼此)电连接。

详情如图8中箭头所示,当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片33a嵌入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壁部44的上表面与固定片47之间时,设置于该连结片33a的顶端侧的平坦部33d与安装于固定片47的板簧50的下侧部分50a接触,对下侧部分50a进行按压而使其弹性变形。

如图示板簧50的下侧部分50a形成为,越靠其顶端侧越远离固定片47的下表面,换言之形成为在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随着朝向插入部的深处而其间隔变宽。也就是说,在插入部的入口侧板簧50与上壁部44之间的间隔变宽,该间隔随着朝向插入部的深处而变窄,易于将第一连结部的连结片33a插入插入部,且通过使连结片33a进入插入部的深处而能够使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牢固地固定。当连结片33a的平坦部33d与该下侧部分50a接触而将其推起时,下侧部分50a朝上弹性变形。并且,如图7所示,弹性变形的板簧50的下侧部分50a的下表面被按压于连结片33a的顶端侧的平坦部33d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此在平坦部33d的被板簧50的下侧部分50a的下表面按压的上表面(接触面),预先实施加工而设置有去除绝缘包覆的导通确保部。连结片33a设置于与屋檐侧的框片30分立的连结构件33,该连结构件33也与屋檐侧的框片30相同地是铝合金制的挤出成型品,在其表面通过铝阳极化处理形成有绝缘包覆,如上所述,屋檐侧的框片30及连结构件33在螺钉构件34的紧固部分被电连接。

因此,如上所述为了确保被按压的板簧50的下侧部分50a的下表面之间的电连接,而在此对被按压的平坦部33d的上表面(与导通构件的接触面)整体进行加工,设置绝缘包覆被去除的导通确保部。如此,如果对作为与屋檐侧的框片30不同的构件的连结构件33的平坦部33d的上表面进行整体加工,则其加工比较容易。此外,绝缘包覆被去除的部分的耐腐蚀性下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通确保部在插入部内成为上表面,因此位于成为腐蚀的原因的水分难以侵入的位置,而且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覆盖其上方,因此能够充分抑制因去除绝缘包覆而引起的腐蚀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33d设置于连结片33a的顶端部的厚度局部变厚而在顶端部附近向上方向突出的凸部的上表面,由此,能够使板簧50与设置于平坦部33d的上表面的导通确保部更紧密接合,因此能够使屋檐侧的框片30与脊檩侧的框片40的导通更可靠。

另外,虽未图示但板簧50在脊檩侧的框片40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一个,在靠近两端的部位分别配置有一个的共计三个部位即可,通过如此设置,参照图9如以下说明那样,在屋顶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1、1’时,不仅能够应对使它们左右方向对齐地排列,还能够应对左右方向偏移地呈交错状排列等各种设置图案。

即,例如在使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脊檩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相互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的情况下,能够经由配置于靠近端部的部位的板簧50,使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脊檩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电连接。此外,假设即使在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与脊檩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经由配置于三个部位中的任意部分的板簧50进行电连接。

对于第二连结部,板簧5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板簧50不具有下侧部分50a,在板簧50的下表面设置向下方突出的销形状的凸部,在固定片47设置有供所述的凸部贯通的开口部,设置于板簧50的凸部通过该开口部而在第二连结部的插入部内位于固定片47的下方。此外,也可以板簧50具有向下方弯曲的部分,以便设置局部去除位于板簧50的正下方的固定片47的切口部,板簧50的一部分通过该切口部而位于固定片47的下方、即第二连结部的插入部内。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组装及屋顶的铺设-

在使用上述的各框片10、20、30、40组装太阳能电池模块1时,首先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周缘部嵌入弹性体树脂等端面密封构件(未图示)。接下来分别使长边侧的两个缘部与屋檐侧的框片30的保持片32a、32b及脊檩侧的框片40的保持片43a、43b嵌合,分别使短边侧的两个缘部与左侧的框片10的保持片12a、12b及右侧的框片20的保持片(未图示)嵌合。

如此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周围使周方向上相邻的各框片10、20、30、40的端部彼此对接,参照图3~6如上所述,通过螺钉构件60进行紧固。由此,如图1所示四个框片10、20、30、40作为整体构成框体3,并保持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的周缘部。即,太阳能电池模块1被组装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如此组装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在房屋的屋顶上从其屋檐侧朝向脊檩侧依次铺设。即,如图9所示在向屋顶的屋面板100上的铺设时,将屋檐侧的框片30配置于屋檐侧(图9的左侧),将脊檩侧的框片40配置于脊檩侧(图9的右侧),以该脊檩侧的框片40比屋檐侧的框片30高的方式大致沿着屋顶的倾斜设置。即,以屋檐侧的框片30配置于屋顶的水流方向下侧,脊檩侧的框片40配置于屋顶的水流方向上侧的方式设置。

并且,在铺设于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之上,以重合的方式配置与该脊檩侧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屋檐侧的框片30,且从屋檐侧朝向脊檩侧铺设。即,在屋面板100上的瓦搭条101,通过螺钉构件110固定安装配件102,并利用设置于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下部的卡止片44使该安装配件102的一端部卡止。

接着,将安装在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构件33固定在屋檐侧已经铺设的其他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上。即,如图9所示的连结构件33呈截面l字状,且从其下部朝向脊檩侧延伸的连结片33a从上方重合于脊檩侧的框片40,并被设置于连结构件33上部的固定片47和上壁部44之间的插入部把持。

如此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脊檩侧的框片40经由安装配件102固定于屋面板100上的瓦搭条101,另一方面,屋檐侧的框片30经由与屋檐侧相邻的其他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而固定于屋面板100的瓦搭条101。另外,对于屋檐侧的最下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屋檐侧的框片30的固定结构及脊檩侧的最上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的固定结构,省略图示。这样,构成了在屋顶上设置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太阳光发电系统。

以上,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屋顶上在屋檐侧及脊檩侧以相邻的方式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中的、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壁部44及固定片47之间的插入部,把持脊檩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屋檐侧的框片30所设置的连结片33a而机械地进行连结。并且,在包含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片33a的第一连结部与包含脊檩侧的框片40的上壁部44及固定片47的第二连结部之间确保电连接。

即,在所述脊檩侧的框片40的固定片47处,相对于以与脊檩侧的框片40电连接的方式安装的板簧50的下侧部分50a,按压所述屋檐侧的框片30中的连结片33a的顶端侧的平坦部33d,并且剥离该平坦部33d的上表面的绝缘包覆而成为导通确保部,通过如此设置,能够确保板簧50与连结片33a之间的电连接(导通)。

如以上所述,能够确保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电连接,因此如果屋顶上相邻地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1‘中的任意一个屋檐侧的框片30或脊檩侧的框片40接地,则能够在太阳光发电系统整体使太阳能电池模块接地,无需引绕用于使所有单个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分别接地的接地布线,能够提高施工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的连结片33a设置于与屋檐侧的框片30不同的构件的连结构件33,但由于连结构件33为与屋檐侧的框片30相同的铝合金制,因此与使用电镀钢板、不锈钢等通常的导电性金属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此外以大面积使铝合金与钢材、不锈钢等不同种类金属接触的情况下,还能够抑制产生腐蚀的现象。此外,由于设为与屋檐侧的框片30不同的构件,所以能够在通过铣刀盘等通常的加工装置容易地加工连结片33a的平坦部33d的上表面之后安装于框片30。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以下所示。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0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屋檐侧的框片30的纵壁部31连续地一体形成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构件的连结片33a。即,连结片33a从纵壁部31的下部弯曲地向脊檩侧延伸,在其顶端侧设置有弯曲部33c、平坦部33d及弯曲部33e。

如此,如果与屋檐侧的框片30的纵壁部31连续地设置连结片33a,则由于它们均为铝合金制,所以能够通过挤出成形临时地形成,如此通过使构件一体化,能够实现构件件数的削减及组装中的工序数的削减,还能够提高强度、耐久性。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备:四边形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2);第一框片(30)及第二框片(40),它们分别固定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主体的对置的两边的周缘部,由表面具有绝缘包覆的导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框片及所述第二框片具备用于与相邻的其他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所述第二框片及所述第一框片连结的第一连结部(31、33a)及第二连结部(44、47),所述第二连结部具备以与所述导体的内部电连接的状态固定的导通构件(50),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与所述导通构件抵接的部分的绝缘包覆被去除的导通确保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体彼此的连结部(第一及第二连结部),向与一方的框体电连接的导通构件按压另一方的框体的绝缘包覆被剥离的导通确保部,能够确保电连接。由此,无需利用与框体不同的金属形成用于设置导通确保部的构件,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轻量化而提高施工性。

本发明的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连结片(33),所述连结片(33)具有所述第一连结部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内侧方向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所述第二框片的上壁部;从所述上壁部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竖立设置部;与所述第二框片上表面平行地从所述竖立设置部延伸的固定片(47),在所述上壁部与所述固定片之间设置有供所述连结片的顶端部插入的插入部。此外,所述导通构件以在所述插入部内位于所述固定片的下侧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连结片的顶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导通确保部。

此外,本发明的方式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为,以在所述固定片之间具有间隔的状态固定的所述导通构件,在将所述连结片插入所述插入部时所述导通构件弹性变形,所述导通确保部按压于所述导通构件而把持所述连结片。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将导通构件强力地按压于连结片的导通确保部,能够使电连接更可靠。

而且,本发明的方式4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为,在插入至所述插入部的所述连结片的顶端部设置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凸部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导通确保部。通过具有该凸部那样的局部厚度大的部分,在保持轻量性而不用增大连结片整体的厚度的同时,能够提高连结强度。

另一观点的本发明的方式5为,在将多个所述那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连结起来设置于屋顶上的太阳光发电系统中,所述第一框片及所述第二框片中的任意一者接地。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所有太阳能电池模块接地,而无需相对于单个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引绕用于接地的接地布线。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通过对各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例如,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构成框体3的四个框片10、20、30、40均设为铝合金制,安装于屋檐侧的框片30的连结构件33也为铝合金制,但这些材料并不限于铝合金,绝缘包覆也并不限定于通过铝阳极化加工而得到的氧化铝的层。例如,在框片10、20、30、40能够由钢铁、铝或上述多种材料的组合形成,其表面涂覆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绝缘性的涂料而形成有绝缘包覆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此外,安装于脊檩侧的框片40的固定片47的板簧50为钢制,对其进行紧固的螺钉构件51为不锈钢制,但并不限定于此。

而且,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连结屋檐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和脊檩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的部分设置电连接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应用于从屋檐侧观察时连结左右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的部分。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例示了瓦一体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是瓦一体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