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光伏电站结构及光伏电站阵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资源也需要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在资源紧缺的现如今社会,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是广大社会群体所希望采用的能源,即清洁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所以受到广大群体的青睐。
一般光伏阵列支架系统会考虑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不同,使得光伏阵列在冬至日的9时(当地真太阳时)到15时(当地真太阳时)之间前后排无遮挡。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而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为保证冬至日光伏阵列前后排无遮挡,前后排阵列之间会在夏季时有部分阳光无法利用。现有技术的支架系统相对较复杂,施工安装难度较大,并且光伏组件与反射器的安装角度改变时会相互影响,有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电站结构,其反射器为独立设置,调节反射器的角度不会对其他的反射器造成影响,并且该光伏电站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电站阵列系统,其反射器为独立设置,调节反射器的角度不会对其他的反射器造成影响,并且该光伏电站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电站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承载体、光伏组件和反射器,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承载体,并且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光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并且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反射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架能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调节杆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杆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杆能相对所述第一支架移动并缩短或者增长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调节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杆能沿所述导向孔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调节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自由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所述第三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三调节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安装部倾斜设置并使得所述第一侧边高于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调节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体包括支撑柱、连接支耳和顶杆,所述连接支耳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支耳,所述顶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端面,并且所述顶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顶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
一种光伏电站阵列系统,包括光伏电站结构。所述光伏电站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承载体、光伏组件和反射器,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承载体,并且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光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并且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反射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架能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角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站结构及光伏电站阵列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站结构及光伏电站阵列系统通过在承载体上设置第一支架,并将第二支架活动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使得第二支架在相对第一支架运动时,能调节第二安装面和第一安装面之间的角度,即能调节反射器的角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并且,每个光伏电站结构及反射器独立设置,使得在调节反射器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他反射器的位置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阵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阵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光伏电站结构;100-第一支架;110-第二调节杆;120-第三调节杆;130-第二安装部;140-第一安装面;200-第二支架;210-第一调节杆;220-第一安装部;230-第二安装面;300-承载体;310-支撑柱;320-连接支耳;330-顶杆;410-反射器;420-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结构10,其反射器410为独立设置,调节反射器410的角度不会对其他的反射器410造成影响,并且该光伏电站结构10结构简单,成本低。
光伏电站结构10包括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承载体300、反射器410和光伏组件420。其中,第一支架100连接于承载体300,以通过承载体300向第一支架100提供承载,并且第一支架100上具有第一安装面140,光伏组件420则连接于第一安装面140。光伏组件420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例如电能等。第二支架200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架100,并且第二支架200上具有第二安装面230,反射器410连接于第二安装面230。反射器410用于将部分阳光反射至光伏组件420上,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支架200能相对第一支架100活动以调节第一安装面140和第二安装面230之间的角度,以使得反射器410能位于适当的角度位置,增强反射器410反射至光伏组件420上的阳光的强度,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第二支架200包括第一安装部220和第一调节杆210,其中第一安装部2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100,以使得第一安装部220能相对第一支架100转动,其中,第二安装面230位于第一安装部220的其中一个侧面,即能使得第一安装部220在相对第一支架100转动时,能使得反射器410翻转。第一调节杆210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架100并凸出于第一支架100,第一调节杆210凸出于第一支架1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20。第一调节杆210能相对第一支架100移动并缩短或者增长凸出于第一支架100的长度。即通过第一调节杆210相对第一支架100的活动,使得第一调节杆210带动第一安装部220翻转,即能翻转反射器410,便能实现反射器410的角度调整。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00上开设有导向孔(图未示),第一调节杆210远离第一安装部220的端部伸入导向孔中,并且第一调节杆210能沿导向孔滑动。当第一调节杆210沿导向孔滑动时,则能缩短或者延长第一调节杆210凸出于第一支架100的长度,便能实现通过第一调节杆210翻转第一安装部220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杆210的端部于第一安装部220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调节杆210在沿导向杆移动并且第一安装部220在翻转时,第一调节杆210能相对第一安装部220转动。另外,第一调节杆210和第一支架100之间还设置有固定件(图未示),使得第一调节杆210沿导向孔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能通过固定件将第一调节杆210锁止于第一支架100,以使得第一调节杆210和第一安装部220能处于稳定的位置,保证反射器410能稳定地进行阳光的反射。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210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2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220连接于第一支架1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调节杆210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2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220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以使得通过移动第一调节杆210翻转第一安装部220时,通过杠杆原理可知,能减小第一调节杆210翻转第一安装部220的作用力,使得对于第一调节杆210的操作更省力。并且也能使得第一安装部220对于第一调节杆210的反作用力较小,能避免第一调节杆210受力过大造成损坏。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0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安装部220通过一个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100,使得第一安装部220能以转动轴为轴转动并实现第一安装部220翻转的目的,或者,第一调节杆210和导向孔的连接方式可以设置为丝杆结构等。
第一支架100包括第二调节杆110、第三调节杆120和第二安装部130。其中第一安装面140位于第二安装部130的其中一侧。第二调节杆1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承载体300,第二调节杆11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第三调节杆1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承载体300,第三调节杆1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向第二安装部130提供支撑作用,使得第二安装部130能稳定地向光伏组件420提供支承。另外,第二调节杆110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的端部与第三调节杆120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的端部之间具有间距,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安装部13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130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二安装部130倾斜设置并使得第一侧边高于第二侧边,第二支架200靠近第二侧边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支架200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20较低的一端,以避免第二支架200遮挡光伏组件420,使得光伏组件420能有效地接收阳光并提高太阳能的能量转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20的端部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导向孔开设有第一安装部220上,并且导向孔设置于靠近第二侧边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分别与第二安装部130活动连接,并且能通过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沿第一安装部220移动,调节第二调节杆110的端部和第三调节杆12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第一安装部220的倾斜角度。以便于使得光伏组件420设置于适当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杆110的长度大于第三调节杆120的长度。以避免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重合造成第二安装部130的连接不稳定。其中,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重合指代的是,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的端部连接于承载体300的同一处以及第一安装部220的同一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140和第二安装面230之间形成钝角,并且第一安装面140和第二安装面230之间形成的钝角大于太阳光入射反向与第一安装面140之间形成的角度。即,反射器410与光伏组件420之间形成的钝角大于太阳光入射反向与第一安装面140之间形成的角度。以使得反射器410设置于第二安装面230上时,能避免反射器410遮挡射入光伏组件420的阳光。
承载体300包括支撑柱310、连接支耳320和顶杆330。连接支耳320设置于支撑柱310的侧面,第一支架100连接于连接支耳320,其中,连接支耳320至少两个,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通过连接支耳320连接于支撑柱310,以保证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保持稳定。顶杆330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柱310的端面,并且顶杆330的延伸方向于支撑柱310的延伸方向相同,顶杆33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架100,其中,顶杆33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通过连接支耳320连接于第二调节杆110和第三调节杆120以及顶杆330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使得第二安装部130的稳定性更高,保证光伏组件420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电站结构10通过在承载体300上设置第一支架100,并将第二支架200活动设置于第一支架100上,使得第二支架200在相对第一支架100运动时,能调节第二安装面230和第一安装面140之间的角度,即能调节反射器410的角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并且,每个光伏电站结构10及反射器410独立设置,使得在调节反射器410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他反射器410的位置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阵列系统,其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电站结构10,该光伏电站阵列系统其反射器410为独立设置,调节反射器410的角度不会对其他的反射器410造成影响,并且该光伏电站结构10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电站阵列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电站结构10,多个光伏电站结构10间隔排列。
请参阅图2,图2中的箭头指代的是寒季的太阳光入射方向,尤其指代的是冬季的太阳光入射角度。其中,反射器410与光伏组件420形成钝角,相邻两个光伏电站结构10中的两个光伏组件420相邻的一端的连线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相平行,以使得其中一个光伏组件420没能接收到的太阳光能由另一个光伏组件420接收,保证了太阳能的高利用率。即,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相邻两个光伏电站结构10之间的距离,并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电站结构10中的两个光伏组件420相邻的一端的连线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相平行。
请参阅图3,图3中的箭头指代的热季的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尤其指代的是夏季的太阳光入射角度。其中,反射器410与光伏组件420形成钝角,并且反射器410与光伏组件420之间形成的钝角大于光线入射角度与光伏组件420之间形成的角度,以避免反射器410遮挡太阳光,并且能通过反射器410反射部分阳光至光伏组件420上加以利用,能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