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能源的提倡,太阳能发电的逐渐普及。每个建筑的屋顶是太阳能发电装置最佳的位置。将光伏发电装置设于屋顶上,不仅可减少屋内的室内温度,还可以为屋内提供电源。
现有的屋顶太阳能发电,一般通过在屋顶的表面铺设若干个光伏板,进行光伏发电。对于个别建筑,如工厂、单车棚等简单建筑,会将光伏板当作屋顶面进行铺设,因此在下雨的时候,多块光伏板之间的间隙容易渗入屋内,最终形成漏水。
对此,现有公开号为CN207427039U的光伏组件的支架及光伏系统,其为了避免光伏组件之间渗漏雨水,在其所述安装部的下方设置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使渗入的水经过其所述的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排出。
但是上述专利的防水设计,光伏组件安装固定于其安装部时,需要根据实际组件的安装情况对其安装部进行钻孔,才能实现上述专利中的压块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从而增加安装难度,对日后维修或较大的更换,可能会因以前的钻孔位置不适用,需要重选钻孔而且还要将旧孔修补。
而且钻孔处,即压块组件与安装部的连接处暴露在外,会受到雨水的冲刷,容易腐蚀连接的螺丝,从而使雨水从钻孔处渗入屋内。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中所述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设于光伏组件的下方,且其内部的渗入的水只能从纵向导水槽槽的末端排出,因此,所述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内容易残留积水,而且根据其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的设计,其内部空气流动性极差,积水难以挥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简单、防水性能好、安装及后期维护简单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主梁、设于所述主梁上方的副梁以及若干个铺设于所述副梁上的光伏板;
其中,沿所述主梁方向,相邻的光伏板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位于所述副梁上,通过在所述副梁上并列设置所述光伏板,以使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副梁上形成排水道;
沿所述副梁方向,相邻的光伏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内嵌入用于密封第二间隙的密封件,以将流入所述第二间隙的水导入所述排水道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主梁的立柱,所述主梁的上端为带有预设角度的倾斜面,以使设于所述主梁上方的副梁形成倾斜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光伏板包括光伏板边框,所述光伏板边框的外侧设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与所述排水道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件的顶部设有密封胶,以密封所述第二间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件的顶部形状为U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副梁与所述光伏板之间设有密封带,以防雨水从所述副梁与所述光伏板之间的间隙渗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副梁的顶部表面为齿形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副梁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排水道排水及光伏板安装的第一安装槽;
所述第一安装槽还配有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的光伏板压块,所述光伏板压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光伏板压块能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梁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副梁的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二安装槽还配有用于固定所述副梁的副梁压块,所述副梁压块与所述第二安装槽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副梁压块能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副梁的底部设有向上的翻边,所述副梁压块设有与所述翻边相适配的卡钩,所述卡钩勾住所述翻边,以限制所述副梁的移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主梁、设于所述主梁上方的副梁以及若干个铺设于所述副梁上的光伏板;
沿所述主梁方向,通过使相邻的光伏板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位于所述副梁上,以使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副梁上形成排水道,从而解决了光伏板在所述第一间隙上的渗水问题。
沿所述副梁方向,相邻的光伏板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通过在所述第二间隙内嵌入密封件,以使流入所述第二间隙的水导入所述排水道中,从而解决了光伏板在第二间隙上的渗水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及后期维护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间隙部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梁与副梁的连接结构示意;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副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主梁1、设于所述主梁1上方的副梁2以及若干个铺设于所述副梁2上的光伏板3;
所述副梁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所述光伏板3安装的第一安装槽21;所述第一安装槽21还配有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3的光伏板压块22,所述光伏板压块2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1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光伏板压块22能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1内移动,进而便于所述光伏板3的固定安装。因此在所述光伏板3的安装固定上,可根据所述光伏板3的实际排布位置进行压紧固定。
而且,所述主梁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副梁2的第二安装槽11;所述第二安装槽11还配有用于固定所述副梁的副梁压块12,所述副梁压块1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1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副梁压块12能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1内移动。
所述副梁2的底部设有向上的翻边23,所述副梁压块12设有与所述翻边23相适配的卡钩13,所述卡钩13勾住所述翻边23,以限制所述副梁2的移动,使所述副梁2的安装更加稳固。
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使所述光伏板3在地面上预先进行安装,使所述光伏板3在所述副梁2上安装完毕后,再用吊机或其他起重机械吊于所述主梁1上进行最后的固定安装,最终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人员在高空上长时间作业。
本实用新型可在拧松所述副梁压块12的情况下,对已经安装光伏板3的副梁2进行整体移动,使其可沿所述第二安装槽11进行移动。
在防水方面上,沿所述主梁1方向,相邻的光伏板3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7位于所述副梁2上,通过在所述副梁2上并列设置所述光伏板3,以使所述第一间隙7在所述副梁2上形成排水道;而且所述排水道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1的配合,即流入所述排水道的雨水会直接流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1内,进而提高所述排水道的疏水性。
而且,所述副梁2与所述光伏板3之间设有密封带,以防雨水从所述副梁2与所述光伏板3之间的间隙渗入。所述副梁2的顶部表面24优选为齿形结构,所述齿形结构可使所述副梁与所述密封带更加贴合,从而提高密封性。
参见图3,沿所述副梁方向,相邻的光伏板3之间会形成第二间隙6。为了避免雨水从所述第二间隙6渗入屋内。在所述第二间隙6内嵌入用于密封第二间隙6的密封件5,以将流入所述第二间隙6的水导入所述排水道中。
具体地,所述密封件5的顶部优选为U形结构,以使雨水在流入所述密封件5的顶部后,尽可能地让水从所述密封件5的顶部中间流动,即所述U形结构的凹陷处。上述的设计可大大减少水从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光伏板3之间的间隙渗入。
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第二间隙6更具有密封性,所述密封件5的顶部设有密封胶51,以密封所述第二间隙6。当所述密封件5安装结束后,安装人员再用密封胶51对所述第二间隙6进行填充处理,而所述密封件5可使密封胶51的填充效果更加均匀的同时也防止过多的密封胶51透过所述第二间隙6滴落于屋内。
为了保证所述第二间隙6的防水性,所述光伏板3包括光伏板边框31,所述光伏板边框31的外侧设有防水槽32,所述防水槽32与所述排水道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密封胶51出现老化或其它原因能造成雨水可透过密封胶51进入所述密封件5上时,由于能进入所述密封件5上的雨水量极少,故雨水要渗入屋内需要经过所述光伏板边框31与所述密封件5之间的间隙,即需要透过所述防水槽32,而所述防水槽32可留住渗入的雨水,并将其导向所述排水道中。
优选地,所述防水槽32至少设有2道,更佳地,所述防水槽32设有4道。
参见图5,当本实用型建立于平面地面或平面屋顶时,为了使安装后的所述光伏板3可保持倾斜设置,以提高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主梁1的立柱4,所述主梁1的上端为带有预设角度的倾斜面,以使设于所述主梁1上方的副梁2形成倾斜设置,进而使铺设于所述副梁2上的光伏板3形成倾斜设置。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