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6457发布日期:2019-09-12 08:5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定子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定子绕组引出线与外部电源线进行连接,现有的操作方式为:采用绕组漆包线脱漆皮浸锡与电源线焊锡连接,即先刮掉定子绕组引出线的漆皮,再与外部电源线的线芯焊接,然后再在焊接处套上绝缘套管,最后再将其绑扎固定在定子绕组的端部,该操作复杂繁琐、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且定子绕组引出线与外部电源线的连接比较容易松脱,质量稳定性不高,严重影响了电机的生产质量。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且可提高电机生产质量的定子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且可提高电机生产质量的定子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其包括:

定子铁芯;

绕组,所述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上且具有多个引出线;

多个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定子铁芯上,用于连接电源线和绕组引出线,其横截面呈U字型,包括一底板及分别自该底板一端向上延伸出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该底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凹槽,每一电源线和一绕组引出线放置于一第一凹槽内并通过碰焊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一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中部向内凸起形成有一第一凸起部,且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电源线和绕组引出线之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矩形板顶端向内弯折形成一第二矩形板,该第二矩形板顶端连接有一横截面呈倒U字型的夹板,所述第二矩形板与第一矩形板间的弯折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一第三矩形板以及两分别自该第三矩形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向外弯折而形成一插接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横截面呈U字型。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定子铁芯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子凸极,所述绕组绕设于所述定子凸极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定子铁芯顶部设有一环形支撑座,所述环形支撑座内周面对应于定子凸极处设有线架,每一线架抵接于一定子凸极,该环形支撑座上端面设有多个插接装置,每一所述插接装置包括两长条状的插接体,两插接体相对的端面均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侧板通过第二凹槽插接于所述插接装置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形支撑座上还设有一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有两相对设立的定位板,一所述定位板的内端面形成有一第三凹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板内端面顶部向外凸起形成有一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环形支撑座顶面形成所述第三凹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多个所述插接装置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支撑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定子组件中的绕组引出线通过连接端子和外部电源线连接,即通过将定子组件中的绕组引出线和外部电源线放置于连接端子底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中,可对绕组引出线和电源线进行限位,且其通过碰焊连接,工艺简单、简化了生产工序,可提高生产效率,且绕组引出线和电源线的连接更为牢固,不易松脱,可提高电机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定子组件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定子组件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定子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定子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定子组件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定子组件中连接端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定子组件中环形支撑座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至图7,图1至图7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定子组件1的一具体实施例。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0、绕组20和多个连接端子30,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芯10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定子凸极102,所述绕组20绕设于所述定子凸极102上且具有多个引出线201,优选地,所述绕组20引出线201为铝漆包线;所述连接端子30设于所述定子铁芯10上,用于连接电源线2和绕组20引出线201,其横截面呈U字型,包括一底板301及分别自该底板301一端向上延伸出来的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且该底板301与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03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凹槽304,每一电源线2和一绕组20引出线201放置于一第一凹槽304内并通过碰焊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30设置为三个,所述绕组20引出线201为三根,对应连接三相交流电源,一连接端子30的第一凹槽304内放置一根火线和一根绕组20引出线201,可理解地,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30和绕组20引出线2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若对应连接单相交流电源时,则所述连接端子30和绕组20引出线201的数量对应设为两个。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定子组件1中的绕组20引出线201通过连接端子30和外部电源线2连接,工艺简单、简化了生产工序,可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将定子组件1中的绕组20引出线201和外部电源线2放置于连接端子30底板301与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03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304中,可对绕组20引出线201和电源线2进行限位,且通过碰焊机对绕组20引出线201和电源线2进行一次碰焊,以使两者的连接更为牢固,不易松脱,可提高采用该定子组件1进行组装的电机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302包括一第一矩形板3021,所述第一矩形板3021中部向内凸起形成有一第一凸起部3022,且所述第一凸起部3022位于所述电源线2和绕组20引出线201之间。且所述第一矩形板3021顶端向内弯折形成一第二矩形板3023,该第二矩形板3023顶端连接有一横截面呈倒U字型的夹板3024,所述第二矩形板3023与第一矩形板3021间的弯折角度大于90°且小于180°。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2可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3022的下端部,优选地,所述电源线2放置于第一凸起部3022下端部的部分进行脱皮处理,相应的,所述引出线201放置于该第一凸起部3022的上端部,基于该设计,可利用第一凸起部3022限定电源线2和绕组20引出线201的位置,更便于所述电源线2和绕组20引出线201的连接。可理解地,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所述绕组20引出线201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3022的下端部,将电源线2放置于该第一凸起部3022的上端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303包括一第三矩形板3031以及两分别自该第三矩形板303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连接板3032,每一所述连接板3032的底部向外弯折而形成一插接片303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01横截面呈U字型,基于该设计,更便于所述电源线2或绕组20引出线201的放置。

参照图7,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芯10顶部还设有一环形支撑座40,所述连接端子30通过所述环形支撑座40设于所述定子铁芯10上,所述环形支撑座40内周面对应于定子凸极102处设有线架401,每一线架401抵接于一定子凸极102,该环形支撑座40上端面设有多个插接装置402,所述每一插接装置402包括两长条状的插接体4021,两插接体4021相对的端面均设有一第二凹槽4022,且多个所述插接装置402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支撑座40上。可理解地,本实施例中,插接装置40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连接端子30的第二侧板303通过第二凹槽4022插接于所述插接装置402上,即本实施例中,两所述插接片3033分别插设于一第二凹槽4022内,以使得所述连接端子30固定于环形支撑座40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座40上还设有一定位装置403,所述定位装置403包括有两相对设立的定位板4031,一所述定位板4031内端面顶部向外凸起形成有一第二凸起部4033,所述第二凸起部4033和环形支撑座40顶面形成一第三凹槽4032。可理解地,该定位装置403还可通过一安装架404设于所述环形支撑座40上,则该第二凸起部4033和安装架404顶面形成所述第三凹槽4032。基于该设计,为了便于该定子组件1与电机的其他部件组装后电源线2的出线,一所述电源线2可穿设所述两定位板4031形成的空间,且通过所述第二凸起部4033和第三凹槽4032限位,并与其他电源线2共同引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定子组件中的绕组引出线通过连接端子和外部电源线连接,即通过将定子组件中的绕组引出线和外部电源线放置于连接端子底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凹槽中,可对绕组引出线和电源线进行限位,且其通过碰焊连接,工艺简单、简化了生产工序,可提高生产效率,且绕组引出线和电源线的连接更为牢固,不易松脱,可提高电机生产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