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出轴上衬套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电机出轴上热配衬套的各个步骤都需要工人进行操作,耗费时间长,工人手容易被烫伤,且难以实现衬套与出轴的同轴压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压装效率高的电机出轴上衬套热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出轴上衬套热压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热配机和电机定位框架,所述电机定位框架与平台固定并包括上横板和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用于对电机的支撑固定,所述下横板设有供出轴通过的U形槽,所述上横板上设有对出轴进行上限位且用于使出轴保持竖向设置的上升降驱动装置,所述上升降驱动装置输出端设有压杆,所述平台下设有下升降驱动装置,所述下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端用于定位衬套,所述定位套具有向上贯穿以对出轴下端让位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径大于衬套内径及出轴下端外径,所述热配机设有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位于下横板下侧并套设在定位套外,在上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压杆向下移动以使压杆压在出轴上端,在下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定位套向上移动以将衬套压装在出轴上,并使出轴下端移动至让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于出轴两端均延伸至壳体外的电机,进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时,将衬套放置在下升降驱动装置的定位套的上端,将电机固定在下横板上,通过上升降驱动装置将电机出轴上端压住,通过对出轴上端施力以保证出轴的垂直度,以保证衬套与出轴的同轴,通过热配机的加热线圈对衬套进行加热,最后启动下升降驱动装置进行定位套的上升以实现衬套与出轴的压装,操作方便,工人只需要进行上下料和装置启动,效率更高。其中,可预先进行升降驱动装置行程的测量,通过调节电机固定后出轴位置高度位置,以保证衬套的压装到位。电机与下横板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现有各种固定方式,比如利用电机端盖侧本身的螺孔定位在下横板上或采用螺钉与下横板固定。其中,下横板上设有U形槽,可使设置U形槽的大小,以使电机端盖侧的圆形凸起能外缘定位在U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套上端形成有沉槽,当衬套放置于定位套上时,衬套下端位于所述沉槽内,所述沉槽周向内缘形状大小与衬套周向外缘形状大小相适应。上述设置便于衬套的定位与压装,只要实现定位套与电机固定后出轴的同轴便可实现衬套与出轴的同轴。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均设置于若干竖板之间,所述下横板滑配在导轨上,且导轨沿竖向设置并与竖板固定,所述下横板通过紧固件与竖板相固定,所述竖板设有若干上下间隔设置以用于配合所述紧固件的固定孔。下横板能上下移动,以使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范围更大。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线圈套设在定位套外并使加热线圈下缘位于衬套以下、使加热线圈上缘位于衬套以上,当电机固定于下横板上时,所述出轴下端位于加热线圈上方,在下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定位套带动衬套向上移动以使衬套移动至加热线圈上方并与出轴紧配。上述设置以使衬套的加热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热配机包括时间调节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时间调节模块包括时间继电器、时间调节旋钮和时间显示屏,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阻值调节电路、电压调节旋钮和电压显示屏,所述执行模块包括所述加热线圈;所述上升降驱动装置、下升降驱动装置均为行程可调式气缸。上述设置以使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范围更广,能用于不同型号衬套与电机出轴的压装。
作为优选,所述压杆下端设有贯穿压杆下端面的压槽,在上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压杆向下移动以使出轴上端移动至所述压槽顶端。上述设置以进一步保持出轴的竖向设置,压槽顶端槽壁可以采用工艺要求较低的方式进行加工,不需要使压槽顶端槽壁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所示,一种电机出轴上衬套热压装置,包括平台1,平台1上设有热配机2和电机定位框架,电机定位框架与平台1固定并包括上横板31和下横板32,下横板32用于对电机4的支撑固定,下横板32设有供出轴41通过的U形槽33,上横板31上设有对出轴41进行上限位且用于使出轴保持竖向设置的上升降驱动装置5,上升降驱动装置5输出端设有压杆51,平台1下设有下升降驱动装置6,下升降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固定有定位套7,定位套7上端用于定位衬套8,定位套7具有向上贯穿以对出轴41下端让位的让位槽71,让位槽71的内径大于衬套8内径及出轴41下端外径,热配机2设有加热线圈21,加热线圈21位于下横板32下侧并套设在定位套7外,在上升降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压杆向下移动以使压杆51压在出轴41上端,在下升降驱动装置6的作用下,定位套7向上移动以将衬套8压装在出轴41上,并使出轴41下端移动至让位槽71内。其中,压杆51下端设有贯穿压杆51下端面的压槽52,在上升降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压杆51向下移动以使出轴41上端移动至压槽52顶端。
定位套7上端形成有沉槽,当衬套8放置于定位套7上时,衬套8下端位于沉槽内,沉槽周向内缘形状大小与衬套8周向外缘形状大小相适应。
上横板31和下横板32均设置于若干竖板34之间,下横板32滑配在导轨35上,且导轨35沿竖向设置并与竖板34固定,下横板32通过紧固件与竖板34相固定,竖板34设有若干上下间隔设置以用于配合紧固件的固定孔36。
加热线圈21套设在定位套7外并使加热线圈21下缘位于衬套8以下、使加热线圈21上缘位于衬套8以上,当电机4固定于下横板32上时,出轴41下端位于加热线圈21上方,在下升降驱动装置6的作用下,定位套7带动衬套8向上移动以使衬套8移动至加热线圈21上方并与出轴31紧配。
热配机2包括时间调节模块、电压调节模块和执行模块,时间调节模块包括时间继电器、时间调节旋钮22和时间显示屏23,电压调节模块包括阻值调节电路、电压调节旋钮24和电压显示屏25,执行模块包括所述加热线圈21;上升降驱动装置5、下升降驱动装置6均为行程可调式气缸,上升降驱动装置5、下升降驱动装置6共用一个气源。
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于出轴两端均延伸至壳体外的电机,进行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时,将衬套放置在下升降驱动装置的定位套的上端,将电机固定在下横板上,通过上升降驱动装置将电机出轴上端压住,通过对出轴上端施力以保证出轴的垂直度,以保证衬套与出轴的同轴,通过热配机的加热线圈对衬套进行加热,最后启动下升降驱动装置进行定位套的上升以实现衬套与出轴的压装,操作方便,工人只需要进行上下料和装置启动,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