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高压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0243发布日期:2019-12-06 18:2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高压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高压开关柜。



背景技术:

高压开关柜是指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高压开关柜按作电压等级在3.6kv-550kv的电器产品,高压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自动重合与分段器,高压操作机构、高压防爆配电装置和高压开关柜等几大类。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绝大多数高压开关柜,开关柜柜门只是简单地通过设置密封条与开关柜柜体密封闭合,由于长期的使用,以及热胀冷缩的影响,开关柜柜门会出现变形,再关上就不能如当初设计的那样严丝合缝,柜门的闭合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高压开关柜,对于柜门的闭合效果较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高压开关柜,包括开关柜柜体,在开关柜柜体上通过铰链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朝向开关柜柜体的一侧上设有与开关柜柜体开口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由弹性材料制成,且能紧密插入到所述开关柜柜体的开口中;所述开关柜柜体朝向柜门的端面上开设有数个螺纹孔;对应所述螺纹孔在柜门的外围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设有手轮。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开设有三个,分别布置在开关柜柜体的上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柜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散热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呈中空口字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柜门上设有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柜柜体的底部端面上设有数个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开关柜,由于在柜门朝向开关柜柜体的一侧上设有与开关柜柜体开口相匹配的凸起,凸起由弹性材料制成,且能紧密插入到开关柜柜体的开口中,从而使得柜门能够紧密盖合在开关柜柜体上;同时通过柜门上设有的丝杆和开关柜柜体朝向柜门的端面上设有的螺纹孔的相互配合,使用时利用丝杆顶部设有的手轮将丝杆旋进到螺纹孔中,从而使得柜门牢固盖合在开关柜柜体上。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柜门与开关柜柜体双重闭合的设计方式,相比较现有的密封条设计方式,具有更好地闭合效果;手轮的调节方式,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柜门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柜门闭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关柜柜体,2-铰链,3-柜门,4-凸起,5-螺纹孔,6-丝杆,7-手轮,8-通风散热槽,9-观察窗,1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高压开关柜,包括开关柜柜体1,在开关柜柜体1上通过铰链2连接有柜门3;所述柜门3朝向开关柜柜体1的一侧上设有与开关柜柜体1开口相匹配的凸起4;所述凸起4由弹性材料制成,且能紧密插入到所述开关柜柜体1的开口中;所述开关柜柜体1朝向柜门3的端面上开设有数个螺纹孔5;对应所述螺纹孔5在柜门3的外围设有丝杆6,所述丝杆6的顶部设有手轮7。使用时,先关闭柜门3,柜门3内侧上的凸起4紧密插入到开关柜柜体1的开口中,然后通过人工手动转动手轮7,即可快速便捷的将丝杆6旋进到螺纹孔5中,从而完成柜门3与开关柜柜体1的紧密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5开设有三个,分别布置在开关柜柜体1的上侧端面、下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使用时,为了保证柜门3与开关柜柜体1的闭合均匀程度,先同时转动柜门3上侧和下侧的手轮7,再转动柜门3右侧位置处的手轮7,将丝杆6旋进到螺纹孔5中。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高压开关柜的散热性能,所述开关柜柜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散热槽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风散热槽8相对的布置在开关柜柜体1的侧壁上,从而便于空气形成对流,因而有利于散热。

进一步的,为了减轻柜门3的承重以及节约凸起4材料,所述凸起4呈中空口字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柜门3上设有观察窗9。通过观察窗的设计,在不打开柜门3的情况下,便于观察开关柜柜体1内腔相关元件运行状况。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高压开关柜的移动,所述开关柜柜体1的底部端面上设有数个万向轮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使用时,先关闭柜门3,将柜门3内侧上的凸起4紧密插入到开关柜柜体1的开口中,然后通过人工手动转动手轮7,即可快速便捷的将丝杆6旋进到螺纹孔5中,从而完成柜门3与开关柜柜体1的紧密闭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