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6540发布日期:2020-03-06 06:2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中的一种。目前智能机器人产品主要功能大致分为教育、娱乐与陪伴三种。智能机器人作为后起之秀,携带着互联网基因,为儿童类产品市场打开了一道新的缺口,受到人们的关注。

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对话,在它自身的“意识”中单独形成了一种使它得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实际情况的详尽模式。它能分析出现的情况,能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能拟定所希望的动作,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和环境迅速变化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动作,例如比较常见的语音智能助手:天猫精灵、小米机器人等。

现有的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既能通过语音控制各个智能产品,又能将其与使用者教育结合起来。现将智能语音助手与儿童陪伴教育功能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通过语音助手来操控家居环境中的灯光照明、窗帘开关,还可以通过其与使用者对话、陪伴教育使用者。

由于智能机器人在陪伴教育使用者使用情况下时,其使用者为孩童,因此其在造型上采用了具有亲和力且接近于卡通人物造型的外形。因此这类智能机器人的头部尺寸较大,身子较小。且为了保证智能机器人的完整性,其充电孔设置在智能机器人的底部,如图6所示。这种设置导致智能机器人充电极其不方便,将其直接竖直放置在桌面充电时,不仅会损伤充电线的插头端的质量,且由于导线的存在会使机器人的底部不平整,容易倾倒;而将智能机器人卧放,然后进行充电,由于智能机器人整体为圆弧过渡的结构,因此卧放的智能机器人不仅会占用较大的承载面,还会随意滚动,不利于自身顺利地完成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解决了由于智能机器人的充电口设置在底部而不便于充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在智能机器人充电时,对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不仅能保证其占用较小的支撑面,还防止其随意滚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包括充电线和固定机构,所述充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端、导线和插头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和螺栓,在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在固定块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卡线槽,所述卡线槽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在凹槽的槽底设置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将凹槽与卡线槽连通,所述插头端穿过配合孔后位于凹槽中,导线上位于固定块下方的部位位于卡线槽中;

所述螺栓有两个,并沿配合孔的轴线中心对称,且螺栓均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其杆部末端均位于凹槽中,且在其杆部末端均设置有弹性件。

插头端固定在固定块上。插头端可以通过卡接、胶黏等固定在固定块上。

给智能机器人充电时,将机器人底部的充电孔与插头端对齐,接着向凹槽的槽底移动机器人,直至机器人的底部与凹槽的槽底接触,插头端插入充电孔中;接着旋转螺栓,以使弹性件压紧机器人,接着将接口端插入电插座上,以对机器人充电。螺栓提高了机器人与固定机构之间的同步性,防止机器人与固定机构之间存在间隙时,非正常触碰机器人导致机器人晃动时,损伤充电孔与插头端质量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在智能机器人充电时,对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其占用较小的支撑面,同时防止其随意滚动。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在智能机器人充电时,对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其占用较小的支撑面,同时防止其随意滚动。

2.本实用新型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螺栓提高了机器人与固定机构之间的同步性,防止机器人与固定机构之间存在间隙时,非正常触碰机器人导致机器人晃动时,损伤充电孔与插头端质量的情况出现;

3.本实用新型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纳米贴增大了本实用新型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非正常外力推动固定机构时,导致固定机构移动,而机器人由于惯性的存在导致其倾倒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机器人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是智能机器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充电线,2-接口端,3-插头端,4-固定块,5-螺栓,6-凹槽,7-卡线槽,8-配合孔,9-导线,10-弹性件,11-限位板,12-纳米贴,13-磁铁ⅰ,14-磁铁ⅱ,15-智能机器人,16-充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智能家居系统用充电设备,包括充电线1和固定机构,所述充电线1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口端2、导线9和插头端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4和螺栓5,在所述固定块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凹槽6,在固定块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卡线槽7,所述卡线槽7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在凹槽6的槽底设置有配合孔8,所述配合孔8将凹槽6与卡线槽7连通,所述插头端3穿过配合孔8后位于凹槽6中,导线9上位于固定块4下方的部位位于卡线槽7中;

所述螺栓5有两个,并沿配合孔8的轴线中心对称,且螺栓5均与固定块4螺纹连接,其杆部末端均位于凹槽6中,且在其杆部末端均设置有弹性件10。

插头端3固定在固定块4上。插头端3可以通过卡接、胶黏等固定在固定块4上。

给智能机器人充电时,将机器人底部的充电孔与插头端3对齐,接着向凹槽6的槽底移动机器人,直至机器人的底部与凹槽6的槽底接触,插头端3插入充电孔中;接着旋转螺栓5,以使弹性件10压紧机器人,接着将接口端插入电插座上,以对机器人充电。螺栓5提高了机器人与固定机构之间的同步性,防止机器人与固定机构之间存在间隙时,非正常触碰机器人导致机器人晃动时,损伤充电孔与插头端3质量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在智能机器人充电时,对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其占用较小的支撑面,同时防止其随意滚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固定块4的稳定结构做出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固定块4的侧壁上靠近底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的一侧与固定块4铰接,在限位板11的一个板面上设置有纳米贴12,绕着铰接的轴线转动限位板11能使限位板11平行于固定块4的下表面,且此时限位板11设置有纳米贴12的一侧与固定块4的下表面共面。

限位板11的设置增大了固定机构所获得限位力。充电时,位板11平行于固定块4的下表面,纳米贴12粘附在支撑固定机构的桌面上。纳米贴12增大了本实用新型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非正常外力推动固定机构时,导致固定机构移动,而机器人由于惯性的存在导致其倾倒的情况出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不使用限位板11时做出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限位板11的另一个板面上设置有磁铁ⅰ13,在固定块4的侧壁上设置有磁铁ⅱ14,绕着铰接的轴线转动限位板11,且当限位板11转动到垂直于固定块4的下表面位置时,磁铁ⅰ13与磁铁ⅱ14互相接触并互相吸附。

在非光滑的支撑面上,例如铺设有桌布的支撑面,对机器人充电时,则无法使用纳米贴12,因为纳米贴12的粘性,纳米贴与桌布接触时,会黏贴下桌布表面的纤维、灰尘,导致纳米贴12无法稳定地固定在桌布上,且还会影响纳米贴12的粘性。因此在这种支撑面上时,则将磁铁ⅰ13与磁铁ⅱ14互相接触并互相吸附,以防止纳米贴12黏贴灰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卡线槽7的结构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卡线槽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半径大于导线9的外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弹性件10的具体实施做出说明。

所述弹性件10为气囊或者橡胶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