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精密的伺服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并且伺服电机无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对维护和保养要求低。
现在伺服电机的外壳的多采用金属单壳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伺服电机内部零件因热量过多影响使用的精确度及寿命,且伺服电机外部结构单一,难以根据使用需求对伺服电机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精密的伺服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伺服电机的外壳的多采用金属单壳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伺服电机内部零件因热量过多影响使用的精确度及寿命,且伺服电机外部结构单一,难以根据使用需求对伺服电机进行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精密的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液体导入管和输出端,所述电机外壳的外侧焊接固定有定位片,且定位片的外侧贯穿有螺纹孔,所述液体导入管安装在电机外壳的正上方,且电机外壳的外侧开设有电线连接孔,所述电机外壳的正下方连接有液体导出管,所述输出端安装在电机外壳的外侧,且电机外壳的正下方焊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正下方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杆,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矩形滑轨,且矩形滑轨的正下方设置有零件内壳,所述零件内壳的外侧焊接有滑块,且零件内壳左右两侧设置有导热片,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零件内壳的外侧连接有制冷片,且制冷片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液体导入管的直径小于液体导出管的直径,且液体导入管整体为“凸”字形结构,并且液体导入管与储水腔通过电机外壳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左右两侧均采用弧形结构,并且第一限位块的宽度与电机外壳宽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矩形滑轨呈矩形分布在电机外壳上,且电机外壳、矩形滑轨、零件内壳和滑块构成滑动结构,并且电机外壳为双层中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热片的表面积大于零件内壳的表面积,且导热片与零件内壳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制冷片等间距分布在零件内壳外侧,且制冷片的外侧贯穿开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高精密的伺服电机,
1、采用定位片与第一限位块,通过定位片对电机外壳的外侧进行横向固定同时利用第一限位块对电机外壳的底部进行固定,确保电机外壳使用的稳定性,避免电机外壳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震动或偏移的情况;
2、采用矩形滑轨与滑块,一方面根据需求通过矩形滑轨调节零件内壳的位置,一方面减少零件内壳与电机外壳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电机运行过程中热量导出的速度,零件内壳通过滑块进行水平滑动,确保零件内壳日常拆卸的便捷性;
3、采用导热片与制冷片,通过导热片对伺服电机内部零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导出,并利用制冷片加速内部零件冷却的速度,进而提升伺服电机日常运行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外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零件内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外壳;2、定位片;3、螺纹孔;4、液体导入管;5、电线连接孔;6、液体导出管;7、输出端;8、第一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10、限位螺杆;11、矩形滑轨;12、零件内壳;13、滑块;14、导热片;15、储水腔;16、制冷片;1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精密的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定位片2、螺纹孔3、液体导入管4、电线连接孔5、液体导出管6、输出端7、第一限位块8、第二限位块9、限位螺杆10、矩形滑轨11、零件内壳12、滑块13、导热片14、储水腔15、制冷片16和散热孔17,电机外壳1的外侧焊接固定有定位片2,且定位片2的外侧贯穿有螺纹孔3,液体导入管4安装在电机外壳1的正上方,且电机外壳1的外侧开设有电线连接孔5,电机外壳1的正下方连接有液体导出管6,输出端7安装在电机外壳1的外侧,且电机外壳1的正下方焊接有第一限位块8,第一限位块8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9的正下方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杆10,电机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矩形滑轨11,且矩形滑轨11的正下方设置有零件内壳12,零件内壳12的外侧焊接有滑块13,且零件内壳12左右两侧设置有导热片14,电机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15,零件内壳12的外侧连接有制冷片16,且制冷片16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孔17。
液体导入管4的直径小于液体导出管6的直径,且液体导入管4整体为“凸”字形结构,并且液体导入管4与储水腔15通过电机外壳1连通,利用液体导入管4直接将液体导入电机外壳1内部,进而加快电机外壳1内部设备散热的速度。
第一限位块8的左右两侧均采用弧形结构,且第一限位块8的宽度与电机外壳1宽度一致,通过第一限位块8与第二限位块9增加电机外壳1底部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电机外壳1在运行中产生震动,影响实际运行效果。
矩形滑轨11呈矩形分布在电机外壳1上,且电机外壳1、矩形滑轨11、零件内壳12和滑块13构成滑动结构,并且电机外壳1为双层中空矩形结构,通过矩形滑轨11调节零件内壳12的位置,进而提升零件内壳12日常拆卸及更换的便捷性。
导热片14的表面积大于零件内壳12的表面积,且导热片14与零件内壳12相互贴合,便于通过导热片14对零件内壳12内部热量导出,进而提升零件内壳12散热的便捷性。
制冷片16等间距分布在零件内壳12外侧,且制冷片16的外侧贯穿开设有散热孔17,通过制冷片16对电机外壳1内部设备进行冷却同时利用散热孔17将多余的热量直接传导出。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高精密的伺服电机时,根据图1及图3所示,操作人员首先通过液体导入管4将冷却的液体导入到储水腔15的内部,利用零件内壳12外侧的滑块13在矩形滑轨11的外侧进行滑动,进而完成零件内壳12与电机外壳1的固定,并通过导热片14与零件内壳12相互贴合,随后将定位片2与墙面进行对齐,利用螺纹孔3对定位片2进行固定,进而完成对电机外壳1的固定,随后将电机外壳1底部的第一限位块8与第二限位块9关于支架对称,并通过限位螺杆10同时对第一限位块8、第二限位块9及支架进行固定;
根据图1及图3所示,随后通过电线连接孔5为电机外壳1内部的设备提供电源,利用电机外壳1内部的设备带动输出端7进行转动,通过制冷片16与散热孔17将设备内部的热量导出,并利用导热片14将热量导入到储水腔15的内部,随后打开液体导出管6,将已经吸收热量的液体导出电机外壳1,将电机外壳1内部的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直接导出,确保设备使用寿命及精确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