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1657发布日期:2019-12-31 16: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系统三相负荷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三相不平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规定范围,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是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以及系统元件三相参数不对称所致,电力系统三相电压平衡的状况是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三相不平衡将导致旋转电机附加发热和振动,变压器漏磁增加和局部过热,电网线损增大以及多种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等等。

中国专利cn201810357955.0公开了一种混合型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包括主控制器、三相智能调平模块、补偿电容、散热系统、无线模块、显示模块、互感器模块、外围开关和保护模块;主控制器负责整个混合补偿的机制以及各模块的配合运行;三相智能调平模块实现三相负荷的线性转换,提高功率因素,稳定电压等主要功能;补偿电容实现有功无功的阶跃式补偿;散热系统实现装置内部散热;无线模块实现装置自组网功能;显示模块实现显示电流、电压值;互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电流信号;外围开关实现对强电,电和电容的控制;保护模块分防雷模块和电流保护模块线成,保护整机的稳定运行,其中,散热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和风扇,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风扇连接。

上述专利文件中的散热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和风扇,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风扇连接,因而当温度控制器与风扇之间的连接导线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时,会使得风扇无法工作,从而不能对装置进行散热,使装置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可以解决上述专利文件提供的混合型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整装置不能进行有效散热使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一种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包括箱体,其中,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罩壳,所述罩壳的内端与所述箱体的侧壁相连,所述罩壳的下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罩壳的外端上;

隔板,所述隔板的外侧与位于所述端盖内端上的第一侧槽滑动配合,所述隔板的内侧与位于所述箱体对应侧壁上的第二侧槽滑动配合,且所述隔板将所述罩壳的内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

一对上弹簧,其中,一个上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槽的上侧壁之间,另一个上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侧槽的上侧壁之间;

一对下弹簧,其中,一个下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槽的下侧壁之间,另一个下弹簧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端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侧槽的下侧壁之间;

吹风散热组件,所述吹风散热组件包括一对上吹风散热组件和一对下吹风散热组件,一对上吹风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的两侧上,且所述上吹风散热组件位于所述上腔室内,一对下吹风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端的两侧上,且所述下吹风散热组件位于所述下腔室内。

较佳的,所述上吹风散热组件包括:

上齿条,所述上齿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隔板上端对应的上柱相连,且所述上齿条与位于所述上腔室内对应的一对上导向座滑动配合;

上齿轮,所述上齿轮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且所述上齿轮与所述上齿条啮合连接;

一对上叶轮,一对上叶轮分别位于所述上齿轮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上叶轮与所述上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上叶轮具有若干个上螺旋叶片。

较佳的,所述下吹风散热组件包括:

下齿条,所述下齿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隔板下端对应的下柱相连,且所述下齿条与位于所述下腔室内对应的一对下导向座滑动配合;

下齿轮,所述下齿轮设置在所述下腔室内,且所述下齿轮与所述下齿条啮合连接;

一对下叶轮,一对下叶轮分别位于所述下齿轮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下叶轮与所述下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下叶轮具有若干个下螺旋叶片;

蓄水桶,所述蓄水桶设置在所述下腔室的底壁上,且所述下叶轮的下部能够伸入所述蓄水桶内。

较佳的,所述上螺旋叶片呈牛角状,且所述上螺旋叶片的内曲面上设有若干个凸齿。

较佳的,所述下螺旋叶片的连接端为小端,所述下螺旋叶片的非连接端为大端,所述下螺旋叶片上具有一凸棱、使所述下螺旋叶片上形成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

较佳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对橡胶柱,一对橡胶柱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腔室的底壁和所述下腔室的底壁上,位于所述隔板上端的上轴和位于所述隔板下端的下轴能够分别抵压在对应的橡胶柱上。

较佳的,所述橡胶柱内嵌设有一u形件,所述u形件的顶部向所述橡胶柱的非连接端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散热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能够对箱体进行有效散热,使本实用新型正常且平稳地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i处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101-第二侧槽,1011-第二上导向轴,20-罩壳,201-通气孔,30-端盖,301-第一侧槽,3011-第一上导向轴,40-隔板,401-上腔室,4011-上导向座,402-下腔室,4021-下导向座,403-上柱,404-下柱,405-上轴,406-下轴,407-上外导向轴,408-上内导向轴,409-下外导向轴,410-下内导向轴,50-上弹簧,60-下弹簧,1-上齿条,2-上齿轮,3-上叶轮,31-上螺旋叶片,32-凸齿,4-下齿条,5-下齿轮,6-下叶轮,61-下螺旋叶片,611-凸棱,612-第一导流面,613-第二导流面,7-蓄水桶,8-橡胶柱,9-u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罩壳20、端盖30、隔板40、一对上弹簧50、一对下弹簧60和吹风散热组件,所述罩壳20的内端与所述箱体10的侧壁可拆卸相连,所述罩壳20的下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201,所述端盖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罩壳20的外端上,所述隔板40的外侧与位于所述端盖30内端上的第一侧槽301滑动配合,所述隔板40的内侧与位于所述箱体10对应侧壁上的第二侧槽101滑动配合,且所述隔板40将所述罩壳20的内腔分隔成上腔室401和下腔室402,一个上弹簧50设置在所述隔板40的上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槽301的上侧壁之间,且一个上弹簧50的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隔板40上端的上外导向轴407上,一个上弹簧50的另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第一侧槽301上壁上的第一上导向轴3011上,另一个上弹簧50设置在所述隔板40的上端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侧槽101的上侧壁之间,且另一个上弹簧50的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隔板40上端的上内导向轴408上,另一个上弹簧50的另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第二侧槽101上侧壁上的第二上导向轴1011上,一个下弹簧60设置在所述隔板40的下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槽301的下侧壁之间,且一个下弹簧60的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隔板40下端的下外导向轴409上,一个下弹簧60的另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第一侧槽301下侧壁上的第一下导向轴3012上,另一个下弹簧60设置在所述隔板40的下端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侧槽101的下侧壁之间,且另一个下弹簧60的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隔板40下端的下内导向轴410上,另一个下弹簧60的另一端套设在位于所述第二侧槽101下侧壁上的第二下导向轴1012上,所述吹风散热组件包括一对上吹风散热组件和一对下吹风散热组件,一对上吹风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40的上端的两侧上,且所述上吹风散热组件位于所述上腔室401内,一对下吹风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40的下端的两侧上,且所述下吹风散热组件位于所述下腔室402内。

如图2所示,所述上吹风散热组件包括上齿条1、上齿轮2和一对上叶轮3,所述上齿条1的一端与位于所述隔板40上端对应的上柱403相连,且所述上齿条1与位于所述上腔室401内对应的一对上导向座4011滑动配合;所述上齿轮2设置在所述上腔室401内,且所述上齿轮2与所述上齿条1啮合连接;一对上叶轮3分别位于所述上齿轮2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上叶轮3与所述上齿轮2同轴设置,所述上叶轮3具有若干个上螺旋叶片31。

如图3所示,所述上螺旋叶片31呈牛角状,且所述上螺旋叶片31的内曲面上设有若干个凸齿32。

如图2所示,所述下吹风散热组件包括下齿条4、下齿轮5、一对下叶轮6和蓄水桶7,所述下齿条4的一端与位于所述隔板40下端对应的下柱404相连,且所述下齿条4与位于所述下腔室402内对应的一对下导向座4021滑动配合;所述下齿轮5设置在所述下腔室402内,且所述下齿轮5与所述下齿条4啮合连接;一对下叶轮6分别位于所述下齿轮5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下叶轮6与所述下齿轮5同轴设置,所述下叶轮6具有若干个下螺旋叶片61;所述蓄水桶7设置在所述下腔室402的底壁上,且所述下叶轮6的下部能够伸入所述蓄水桶7内。

如图4所示,所述下螺旋叶片61的连接端为小端,所述下螺旋叶片61的非连接端为大端,所述下螺旋叶片61上具有一凸棱611、使所述下螺旋叶片61上形成第一导流面612和第二导流面6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叶轮3和下叶轮6均通过螺母限定在上齿轮2和下齿轮5的转轴上。

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对橡胶柱8,一对橡胶柱8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腔室401的底壁和所述下腔室402的底壁上,位于所述隔板40上端的上轴405和位于所述隔板40下端的下轴406能够分别抵压在对应的橡胶柱8上,由于设置了橡胶柱8,因而能够防止上弹簧50和下弹簧60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后,使散热装置不能对箱体进行有效散热。

如图2所示,所述橡胶柱8内嵌设有一u形件9,所述u形件9的顶部向所述橡胶柱8的非连接端延伸,由于橡胶柱8内嵌设了u形件9,因而增大了橡胶柱8的刚度,可以防止橡胶柱8发生过度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当该三相不平衡调整装置工作后,箱体10内部的电气元件会通过箱体的侧壁散发出热量,同时,由于热空气是向上走的,所以,当热空气通过通气孔201进入下腔室402中后,会促使隔板40上移,使一对下齿条4和一对上齿条1移动,进而带动一对下齿轮5和一对上齿轮2转动,从而带动两对下叶轮6和两对上叶轮3转动,使蓄水桶7中的水对下腔室402中的热空气进行降温,产生冷空气,对箱体10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消除,且位于上腔室401中的上叶轮3转动后也会对箱体10进行降温;当下腔室402中的气压减小时,会促使隔板40下移,再度对箱体10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消除。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