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7370发布日期:2020-06-20 15:5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技术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建材结合的屋面材料技术。通过将承载光伏组件的光伏瓦安装在建筑屋面的外表面形成bipv屋面结构,以使得bipv屋面结构可以通过光伏组件为屋内提供电力。

目前,当多块光伏组件安装到屋顶时,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会产生接缝,为了提高bipv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需要对接缝做密封处理。即采用多个平面结构的光伏瓦,并将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光伏瓦采用扣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将一个光伏瓦的侧边扣接在另一个光伏瓦的侧边上,并使用胶条将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瓦上下粘接住,以达到阻挡雨水进入屋面的目的。

但是,目前方案中,相邻光伏瓦之间采用扣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由于扣接紧密度较低,会有微小的缝隙出现在扣接连接处,水的虹吸效应会让外界的水份慢慢通过该缝隙进入室内。且光伏瓦之间扣接的方式容易因扣接不牢靠,在大风天气下产生相邻光伏瓦之间相对位移的问题,导致屋面结构的抗风揭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面结构防水性能较差、抗风揭能力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所述光伏瓦紧固机构包括:

第一紧固单元和第二紧固单元;

所述第一紧固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抵压板和第二抵压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水槽上,且所述第一抵压板抵压在一个所述光伏瓦上,所述第二抵压板抵压在另一个所述光伏瓦上;

所述第二紧固单元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第三抵压板和第四抵压板;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板上,且所述第三抵压板抵压在一个所述光伏瓦上,所述第四抵压板抵压在另一个所述光伏瓦上。

可选的,沿朝向水槽方向,所述第一抵压板和所述第二抵压板逐渐靠近;

沿朝向水槽方向,所述第三抵压板和所述第四抵压板逐渐靠近。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通过螺栓和压铆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板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承载板连接的第一卡接板;

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板与防水盖板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卡接连接,所述防水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单元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卡接板和所述第一承载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和所述第一卡接板平行且不共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通过自攻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槽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垫和第二防水垫;所述自攻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防水垫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垫。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单元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紧固单元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位于中央的光伏瓦紧固机构通过抵压板对相邻两个光伏瓦的结构抵压,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瓦紧紧贴合在水槽的内壁,增加了光伏瓦与设置在屋面上的水槽之间的紧密程度,提高了屋面结构的抗风揭能力,并降低了水份从光伏瓦进入屋檩的几率,提高了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所属屋面结构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紧固单元的侧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紧固单元的正面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紧固单元的正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光伏瓦紧固机构10包括:第一紧固单元101和第二紧固单元102;进一步参照图2,光伏瓦紧固机构用于将相邻光伏瓦30紧固到水槽20上;相邻光伏瓦搭30接处位于所述水槽20内,形成bipv屋面结构,

具体的,参照图3,第一紧固单元10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板1011和第二承载板1012;进一步参照图4,第一承载板10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第一承载板1011固定于水槽20上,且第一抵压板b抵压在一个光伏瓦30上,第二抵压板c抵压在另一个光伏瓦30上。

进一步的,参照图5,第二紧固单元102包括:连接部1021,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部1021两端的第三抵压板d和第四抵压板e;连接部1021固定在第二承载板1012上,且第三抵压板d抵压在一个光伏瓦30上,第四抵压板e抵压在另一个光伏瓦30上。

参照图2,光伏瓦30起到覆盖屋顶和光伏发电的作用。光伏瓦30在遮风挡雨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所承载的光伏组件50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光伏瓦30包括用于承载固定光伏组件50的承载部301、以及位于承载部301的两个相对侧边的弯折结构302,一个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与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a,水槽20位于相邻光伏瓦30之间,且搭接结构a固定设置在水槽20中,搭接结构a形成独立于水槽20的防水层,降低了水份从光伏瓦进入屋檩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第一承载板1011可以位于第二承载板1012下侧,第一紧固单元101的第一承载板1011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有向上翻起的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与水槽20的内壁牢牢固定。另外由于水槽20通常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下侧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下侧牢牢固定。

具体的,为了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的上侧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上侧牢牢固定,可以在与第二承载板1012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021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有向上翻起的第三抵压板d和第四抵压板e,第三抵压板d和第四抵压板e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上侧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上侧牢牢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屋面结构的防水效果和抗风揭性能,需要将两个相邻光伏瓦30牢牢固定在水槽20内壁。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由第一紧固单元101和第二紧固单元102组成的光伏瓦紧固机构,实现光伏瓦30与水槽20之间的固定,更具体地,第一紧固单元101抵压在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靠下的位置,而第二紧固单元102抵压在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靠上的位置。

另外,由于水槽20及光伏瓦30的长度较长,且在实际情况下,光伏瓦紧固机构50的长度远小于光伏瓦30的长度,因此可以在光伏瓦3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组光伏瓦紧固机构50,相邻光伏瓦紧固机构50之间可以间隔预设距离,以通过多组光伏瓦紧固机构50实现将水槽20与光伏瓦30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1011可以位于第二承载板1012下侧,第一紧固单元101的第一承载板1011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有向上翻起的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上侧牢牢固定。另外由于水槽20通常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下侧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下侧牢牢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位于中央的光伏瓦紧固机构通过抵压板对相邻两个光伏瓦的结构抵压,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瓦紧紧贴合在水槽的内壁,增加了光伏瓦与设置在屋面上的水槽之间的紧密程度,提高了屋面结构的抗风揭能力,并降低了水份从光伏瓦进入屋檩的几率,提高了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参照图4,沿朝向水槽方向,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逐渐靠近;参照图5,沿朝向水槽方向,第三抵压板d和第四抵压板e逐渐靠近。另外,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也可以朝向面向水槽2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第三抵压板d和第四抵压板e也可以朝向面向所述水槽2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1和图5,连接部1021通过螺栓60和压铆螺母70固定在第二承载板1012上。具体的,第二承载板1012的中部可以设置有压柳螺母70,连接部1021上可以对应设置有螺栓60,通过螺栓60与压柳螺母70的连接,第二紧固单元102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紧固单元101上,提高了第二紧固单元102和第一紧固单元101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也增加了第二紧固单元102和第一紧固单元101之间的拆卸便捷度。

可选的,参照图3,第一紧固单元101还包括:与第二承载板1012连接的第一卡接板1013;参照图1,通过第一卡接板1013与防水盖板80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接部801之间的卡接连接,防水盖板80固定设置在第一紧固单元101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水槽20的槽口还可以设置有防水盖板80,防水盖板80可以将大量雨水阻挡在水槽20外,起到防水的作用。具体的,防水盖板80面向屋檩40的一面可以设置有对应第一卡接结构1013的第二卡接结构80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1013和第二卡接结构801的卡接连接,防水盖板80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水槽20的槽口。另外,防水盖板80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水槽20的槽口,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3,第二承载板1012设置在第一卡接板1013和第一承载板1011之间,且第一承载板1011、第二承载板1012和第一卡接板1013平行且不共面,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承载板1011两端的第一抵压板b和第二抵压板c,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下侧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下侧牢牢固定。位于中间的第二承载板1012两端的第三抵压板d和第四抵压板e,可以将光伏瓦30的弯折结构302上侧与水槽20的内壁的上侧牢牢固定。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卡接结构1013通过和防水盖板80的第二卡接结构801的卡接连接,可以使得防水盖板80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水槽20的槽口。

可选的,参照图2,第一承载板1011通过自攻螺钉90固定连接于水槽20的底部。其中,自攻螺钉,也称快牙螺丝,为钢制经表面镀锌钝化的快装紧固件。

可选的,第一承载板1011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垫901和第二防水垫902;自攻螺钉90穿过第一防水垫901以及第二防水垫90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屋面结构的防水密封性,可以在第一紧固单元101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垫901和第二防水垫902,以增强自攻螺钉90位置处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第一紧固单元101一体成型;第二紧固单元102一体成型,第一紧固单元101和第二紧固单元102可以采用一体铸造成型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第一紧固单元101和第二紧固单元102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瓦紧固机构,位于中央的光伏瓦紧固机构通过抵压板对相邻两个光伏瓦的结构抵压,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瓦紧紧贴合在水槽的内壁,增加了光伏瓦与设置在屋面上的水槽之间的紧密程度,提高了屋面结构的抗风揭能力,并降低了水份从光伏瓦进入屋檩的几率,提高了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