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4607发布日期:2020-10-13 08:0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吸尘器的抑制电磁辐射的相关机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工作时对外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具有危害人体健康及干扰吸尘器周边的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隐患,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对于吸尘器emc(电磁兼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吸尘器主要通过设置电感、电容或增加屏蔽层的方式抑制电磁辐射,效果不佳,常常出现不能通过较高要求的emc测试的情形,因此吸尘器现有的emc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外电磁辐射较低的吸尘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包括用以容纳垃圾的集尘容器、提供抽吸动力的电机、用以给电机输送电力的供电导线,所述吸尘器还包括磁环,所述电机、所述磁环分别位于所述吸尘器的内部,所述供电导线部分的穿设于所述磁环中。

供电导线给电机输送电力,吸尘工作过程中伴随着电机的高频运转,供电导线会对外发出较大的电磁辐射,本方案通过给供电导线设置了磁环,有效抑制了吸尘器在电机工作过程中供电导线对外的对外辐射,有利于本吸尘器通过更严格的emc测试,另外,所述磁环位于吸尘器的内部从而不容易受到外力损坏。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磁环保护壳,所述磁环包括第一半环、第二半环,磁环保护壳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可相对于对方进行翻转扣合,第一半环保持在第一半壳中,第二半环保持在第二半壳中;第一半壳设有第一倒钩、第二倒钩,第二半壳设有第三倒钩、第四倒钩,第一倒钩、第二倒钩、第三倒钩、第四倒钩分别延伸入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之间,第一倒钩对应限位第一半环轴向的一端且第二倒钩对应限位第一半环轴向的相反另一端,第三倒钩对应限位第二半环轴向的一端且第四倒钩对应限位第二半环轴向的相反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导线包括分别部分穿设于磁环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分别在磁环上缠绕至少一圈或者分别未缠绕的部分穿设于磁环;所述电机设有换向器、分别抵接于换向器的第一碳刷与第二碳刷,第一导线对应电性连接第一碳刷,第二导线对应电性连接第二碳刷。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扎带、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在电机与供电导线之间,磁环通过扎带被直接或间接的束缚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电路板开设有供扎带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磁环保护壳,磁环位于磁环保护壳之内,扎带直接束缚所述磁环保护壳而将磁环间接的束缚在第一电路板上。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导风罩,导风罩环绕形成有容纳穴,电机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穴内,第一电路板位于容纳穴上方,磁环位于第一电路板与容纳穴之间。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第二电路板,供电导线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第二电路板立置于导风罩上侧,第一电路板卧置于电机的上端。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固定于电机的上端,第一电路板垂直于电机转轴,磁环位于第一电路板下方并位于电机径向外侧。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供电导线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所述电机设有第一碳刷、第二碳刷,第一电路板设有电性连接在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至少一电容、电性连接在第一导线与第一碳刷之间的第一电感、电性连接在第二导线与第二碳刷之间的第二电感;所述至少一电容电连接至电机金属壳。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通过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及金属弹片电连接至电机金属壳,金属弹片一端焊接于第一电路板,金属弹片另一端抵压于电机金属壳。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为吸尘器去掉机头外壳后的一个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一个部分放大图;

图4为磁环扣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磁环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吸尘器的一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图1至图6所示,吸尘器包括用以容纳垃圾的集尘容器10、提供抽吸动力的电机11、用以给电机11输送电力的供电导线12、磁环14,电机11、磁环14分别位于吸尘器的内部,供电导线12部分穿设于磁环14中。就材料而言,磁环14可采用镍锌磁环、锰锌铁氧体磁环或镁锌铁氧体磁环等;就结构而言,磁环14可采用一体式磁环或分体式磁环,本实施方式中磁环14优选采用分体式磁环。

磁环14整体呈环形柱状,磁环14包括第一半环140、第二半环141,吸尘器还包括磁环保护壳13,磁环14位于磁环保护壳13之内,磁环保护壳13包括第一半壳130、第二半壳131,第一半壳130与第二半壳131可相对于对方进行翻转扣合,第一半环140保持在第一半壳130中,第二半环141保持在第二半壳131中。如此设计利于供电导线12穿设的方便,可在磁环保护壳13打开状态下将供电导线12放入,再将磁环14组件扣合从而供电导线12穿在了磁环14上。

第一半壳130设有第一倒钩132、第二倒钩133,第一倒钩132与第二倒钩133位于第一半壳130的相反两端,第二半壳131设有第三倒钩134、第四倒钩135,第三倒钩134、第四倒钩135位于第二半壳131轴向的相反两端,第一倒钩132、第二倒钩133、第三倒钩134、第四倒钩135分别延伸入第一半环130与第二半环131之间。

第一倒钩132对应限位第一半环140轴向的一端且第二倒钩133对应限位第一半环140轴向的相反另一端,以将第一半环140保持在第一半壳130中;第三倒钩134对应限位第二半环141轴向的一端且第四倒钩135对应限位第二半环141轴向的相反另一端,以将第二半环141保持在第二半壳131中。

吸尘器还包括扎带15、第一电路板16,第一电路板16电性连接在电机11与供电导线12之间,磁环14通过扎带15被直接或间接的束缚在预定位置。进一步的,磁环14通过扎带15被直接或间接的束缚在第一电路板16上,第一电路板16开设有供扎带15穿过的通孔160,进一步的,扎带15直接束缚磁环保护壳13而将磁环14间接的束缚在第一电路板16上。

吸尘器还包括导风罩17,导风罩17环绕形成有容纳穴170,电机11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纳穴170内,第一电路板16位于容纳穴170上方,磁环14位于第一电路板16与容纳穴170之间。

吸尘器还包括第二电路板18,供电导线12电性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6与第二电路板18之间,第二电路板18立置于导风罩17上侧,第一电路板16卧置于电机11的上端。供电导线12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16、第二电路板18。导风罩17上侧设置有若干支撑筋位171及支架172,用以安装定位第二电路板18。

第一电路板16固定于电机11的上端,第一电路板16垂直于电机11转轴(未图示),磁环14位于第一电路板16下方并位于电机11径向外侧。第一电路板16水平设置,第二电路板18竖直设置。

供电导线12包括第一导线120、第二导线121,第一导线120、第二导线121分别在磁环14上缠绕至少一圈或者分别未缠绕的部分穿设于磁环14。未缠绕的穿设于磁环14即穿设于磁环14且未缠绕磁环14。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20、第二导线121直接并排穿设于磁环14,从而没有缠绕磁环14。

电机11可以为直流电机,第一导线120为正极导线,第二导线121为负极导线;电机11还可为交流电机,第一导线120为零线,第二导线121为火线。本实施例中电机11为直流电机。

本实施例中电机11为有刷电机,电机11设有换向器(未图示)、第一碳刷110、第二碳刷111,第一碳刷110与第二碳刷111分别抵接于换向器,第一碳刷110与第二碳刷111位于电机11转轴的径向上的相反两侧,第一导线120对应电性连接第一碳刷110,第二导线121对应电性连接第二碳刷111。本电机11工作时第一碳刷110、第二碳刷111通过高频率的换向,导致会通过电连接第一碳刷110、第二电刷的第一导线120、第二导线121向外输出较大的电磁辐射,磁环14的存在可显著降低第一导线120、第二导线121的对外电磁辐射。

第一电路板16设有电性连接在第一导线120与第二导线121之间至少一电容、电性连接在第一导线120与第一碳刷110之间的第一电感161、电性连接在第二导线121与第二碳刷111之间的第二电感162,电机11为直流电机。如此设置的第一电路板16可进一步抑制本吸尘器的电磁辐射,与磁环14一起达成更强的抑制电磁辐射的效果。所述至少一电容包括第一电容163、第二电容164;第一电容163、第二电容164通过第一电路板16上的线路及金属弹片19电连接至电机金属壳112,金属弹片19一端190焊接于第一电路板16,金属弹片19另一端抵压于电机金属壳112。

磁环14的内径为4毫米至6毫米,磁环14的外径为7毫米至9毫米,磁环14的厚度为1.5毫米至3毫米,磁环14的长度为14毫米至18毫米。吸尘器采用电池包供电,还包括电池包插入腔20、开关组件21、设于电池包插入腔20内侧的供与插入的电池包连接的端子组件22、机头外壳23,开关组件21电性连接在端子组件22与第一电路板16之间。电机11、第一电路板16、第二电路板18、供电导线12位于机头外壳23之内,电池包插入腔20、开关组件21暴露于机头外壳23的外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