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1835发布日期:2020-09-18 12:5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器领域,特别的,是一种能够提高充电效率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无线充电的输电效率大幅提高,无线充电设备也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无线充电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充电器上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端上的接收线圈正对设置,通过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进而通过交变磁场传递电能;这种方式的输电效率会因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的位置不匹配而大幅降低。

传统的无线充电器省去了充电头、充电座的配对操作,省去了充电线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需要将手机仔细的摆放在无线充电板的正中心,才能够保证较高的充电效率;如果发生偏斜或因桌面晃动而错位,则充电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该充电器能够自动调整手机端接收线圈与充电器发热线圈的相对位置,保证无线充电器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有效提高无线充电器的稳定性、充电速度。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基座、承载板、发射线圈模组、驱动模组、电源线;所述发射线圈模组、驱动模组与电源线电性连接;

所述基座包括底盘和围板,在所述围板内等距阵列设置有监测单元;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监测筒、滑动设置于监测筒内的活塞片、连动杆;

每个检测单元的活塞片与检测筒配合将监测筒滑动密封成容积可变的监测腔;

所述连动杆一端与活塞片连接,另一端与承载板铰接;在连动杆的支撑下,自然状态下所述承载板不与基座上的围板接触;

在所述底盘内设置识别控制芯片、缓存筒;

所述缓存筒包括复位板、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复位板、底盘连接;

所述复位板与缓存筒配合将缓存筒滑动密封成容积可变的缓存腔;

各所述监测腔分别通过一个导流管与所述缓存腔连通;在监测腔、导流管、缓存腔形成的封闭空间中填充有监测液;

在各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流量识别单元;各所述流量识别单元与所述识别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识别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识别控制芯片对流量识别单元传递的信息分析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所述驱动模组,并由所述驱动模组带动所述发射线圈模组沿底盘表面滑动。

对上述技术内容的有关解释如下:

1.所述“驱动模组”有多种形式,可以采用机械臂伸缩控制的形式,也可以是机械臂弯曲伸长控制的形式,也可以是支架+滑杆配合控制的形式,还可以是驱动轮或驱动履带带动控制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模组带动发射线圈模组平移的结构均应属于该“驱动模组”的发明构思。

作为优选,在所述发射线圈模组的外壳上开设有两组调节滑槽,两组调节滑槽的轴线正交或异面垂直;

所述驱动模组包括两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分别与所述调节滑槽一对一匹配;所述伸缩臂的端部形成推拉头,该推拉头滑动设置于对应的调节滑槽中;

两组伸缩臂通过推拉头牵引发射线圈模组分别在x、y方向平移,进而实现发射线圈模组的移动调节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监测单元的数量为3-36个;

作为优选,所述监测液为轻质绝缘油;

作为优选,在围板的上端设置有防尘膜;以便于减少灰尘进入充电器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手机等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设备放置在承载板上,在智能设备的重力作用下所述承载板受压下移,并通过连动杆推动活塞板下移,于是监测腔内的监测液通过导流管进入缓存腔,复位板滑动、复位弹簧形变;在监测液流动过程中,所述流量识别单元记录每个导流管中流过的液体量并将信息传递给识别控制芯片;在智能设备被拿走后,复位弹簧、复位板回复原状态,监测液也原路回流,此时无线充电器复位。

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如果用户随意的将手机放置在承载板上,手机位置总会与承载板的中心存在一定的偏移,此时手机的重力并不作用于承载板的中心,承载板在下移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偏斜;当承载板偏斜时,各个监测单元内活塞板的下移程度将各不相同,进而各导流管内监测液的流量将产生差别;比如手机靠近承载板中心的左侧时,处于承载板中心左侧的监测单元中的活塞板将产生更多的下滑量,对应的导流管中流过的监测液也将更多;同时,手机越靠近承载板的边缘,各导流管中流过的监测液的差值将越大,手机越靠近承载板中心,各导流管中流过的监测液的多少越接近;因此,识别控制芯片根据各流量识别单元传递的数据即可判断手机位于承载板中心什么方位、以及偏离承载板中心的距离,进而确定手机处于承载板的位置;得知该信息后,识别控制芯片控制驱动模块带动所述发射线圈模组沿底盘表面滑动,于是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与智能设备端的接收线圈位置正对匹配,从而实现高速充电。

综上,在手机等智能设备放置在承载板上后,本发明能够智能、自动的调节内部元件,促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正对,从而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及方便程度;同时,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如果因碰撞造成无线充电器或智能设备二次移动时,本发明也能够根据流量识别单元传递的信息实时调整,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涉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目前无线充电设备虽然能够省去电源线的束缚,但是充电时仍需精确对准,如果对准不够,充电效率急速降低,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方便。

为此,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基座1、承载板2、发射线圈模组3、驱动模组4、电源线;所述发射线圈模组3、驱动模组4与电源线电性连接;承载板2与基座1同轴设置;

所述基座1包括底盘11和围板12,在围板12的上端设置有减少灰尘进入的防尘膜;在所述围板12内等距阵列设置有12个监测单元5;

所述监测单元5包括监测筒51、滑动设置于监测筒51内的活塞片52、连动杆53;

每个检测单元5的活塞片52与检测筒51配合将监测筒51滑动密封成容积可变的监测腔54;

所述连动杆53一端与活塞片52连接,另一端与承载板2铰接;在连动杆53的支撑下,自然状态下所述承载板2不与基座1上的围板12接触;

在所述底盘11内设置识别控制芯片111、缓存筒6;

所述缓存筒6包括复位板61、复位弹簧62;所述复位弹簧62的两端分别与复位板61、底盘11连接;

所述复位板61与缓存筒6配合将缓存筒6滑动密封成容积可变的缓存腔63;

各所述监测腔54分别通过一个导流管7与所述缓存腔63连通;在监测腔54、导流管7、缓存腔63形成的封闭空间中填充有监测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液为轻质绝缘油,还可以为纯水等其他液体;

在各所述导流管7内设置流量识别单元71;各所述流量识别单元71与所述识别控制芯片111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发射线圈模组3的外壳上开设有两组调节滑槽,两组调节滑槽的轴线正交或异面垂直;所述驱动模组4包括两组伸缩臂41,两组伸缩臂41的轴线相互垂直且所述伸缩臂41分别与所述调节滑槽一对一匹配;所述伸缩臂41的端部形成推拉头,该推拉头滑动设置于对应的调节滑槽中;伸缩臂41的轴线与和它匹配的调节滑槽的轴线垂直,伸缩臂沿自身轴线伸缩过程中通过推拉头带动发射线圈模组3平移。

工作过程中,识别控制芯片111对流量识别单元71传递的信息分析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所述驱动模组4,所述驱动模组4上的两组伸缩臂41通过推拉头牵引发射线圈模组3分别在x、y方向平移,进而实现发射线圈模组沿底盘表面的移动调节控制。

将手机等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设备放置在承载板2上,在智能设备的重力作用下所述承载板2受压下移,并通过连动杆53推动活塞板下移,于是监测腔54内的监测液通过导流管7进入缓存腔,复位板61滑动、复位弹簧62形变;在监测液流动过程中,所述流量识别单元71记录每个导流管7中流过的液体量并将信息传递给识别控制芯片111,识别控制芯片111根据该信息控制驱动模组4调节发射线圈模组3的位置,进而实现正对高速充电;在智能设备被拿走后,复位弹簧62、复位板61回复原状态,监测液也原路回流,此时无线充电器复位。

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如果用户随意的将手机放置在承载板2上,手机位置总会与承载板2的中心存在一定的偏移,此时手机的重力并不作用于承载板2的中心,于是承载板2在下移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偏斜;当承载板2偏斜时,各个监测单元5内活塞板的下移程度将各不相同,进而各导流管7内监测液的流量将产生差别;比如手机靠近承载板2中心的左侧时,处于承载板2中心左侧的监测单元5中的活塞板将产生更多的下移量,对应的导流管7中流过的监测液也将更多;同时,手机越靠近承载板2的边缘,各导流管7中流过的监测液的差值将越大,手机越靠近承载板2中心,各导流管7中流过的监测液的差值越小,该差值变化与手机偏离承载板2中心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因此,识别控制芯片111根据各流量识别单元71传递的数据即可对应的判断出手机位于承载板2中心什么方位、以及偏离承载板2中心的距离,进而确定手机处于承载板2的位置;得知手机的位置后,识别控制芯片111控制驱动模块带动所述发射线圈模组3沿底盘11表面滑动,直至发射线圈模组3移动至智能设备的正下方;于是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与智能设备端的接收线圈位置正对匹配,从而实现高速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臂41可以通过伸缩控制发射线圈模组3移动,两组伸缩臂41能够分别在x、y方向与推拉发射线圈模组3,进而实现在底盘11平面上的自由移动;比如当一个伸缩臂41通过伸缩带动发射线圈模组3在x方向移动时,另一伸缩臂41的推拉头与调节滑槽之间相对滑动,即可不改变发射线圈模组3在y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单个方向的独立调节;两个伸缩臂41配合、协同工作,即可实现发射线圈模组3在平面上的二维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本实施例中举例公开的驱动模组结构,所述“驱动模组”还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机械臂弯曲伸长控制的形式,也可以是支架+滑杆配合控制的形式,还可以是驱动轮或驱动履带带动控制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模组带动发射线圈模组平移的结构均应属于该“驱动模组”的发明构思。

综上,在手机等智能设备放置在承载板上后,本发明能够智能、自动的调节内部元件,促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正对,从而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及方便程度,有效降低无线充电器与智能设备的配对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如果因碰撞造成无线充电器或智能设备二次移动时,智能设备在承载板2的位置发生变化,智能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会再次促使检测单元中的活塞板运动,于是对应的导流管7中会再次也监测液流过;本发明能够根据流量识别单元71传递的信息再次实时调整无线充电器中发射线圈模组3的位置,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