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并网结构及并网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1825发布日期:2020-12-25 08:18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储能并网结构及并网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用电及发电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并网结构及并网配电柜。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及并网规模的迅速发展,储能系统接入对电网在电能质量、安全可靠运行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储能行业内小容量分布式储能电站的并网方式是直接将储能电站交流侧出线以低压接入的方式接入用户配电网的馈线开关。然而,由于行业内尚未有具体接入方式的要求来实现规范化操作,导致不同电站对于接入点的配置处理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接入点位置的选择以及接入点处保护结构的好坏将对原有配电网产生较大的影响,储能系统的不当接入可能会导致无功补偿装置的闭锁,严重时可导致原有配电系统的奔溃。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并网结构,可解决储能电站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对原有配电网产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并网配电柜,能够保障所述储能并网结构的所述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储能并网结构,包括配电网高压母线以及从配电网高压母线上引出的高压总进线及配电总进线,所述的配电总进线与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连接,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与低压总断路器的电源侧连接,低压总断路器的负载侧出线穿过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后通过配电网低压母线连接负载回路及无功补偿设备,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信号供给无功补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系统的并网点a位于低压总断路器的负载侧和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与低压总断路器的电源侧之间还套设有一组配电网电流互感器作为储能系统所需的功率采集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系统中的储能系统进线上自并网点a一侧依次设有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及防雷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为断路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的数量有三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并网配电柜,包括柜体和安装在柜体内的上述储能并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孤岛保护装置,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的三组中的第一组的二次侧电流信号引接至该防孤岛保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设置在柜体的中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柜体的中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雷装置设置在柜体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多功能表、第二多功能表以及计量表计,所述的第一多功能表和第二多功能表设置在柜体的上部并间隔位于防孤岛保护装置的一侧,第一多功能表与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的三组中的第二组的二次侧连接,第二多功能表与配电网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连接,所述的计量表计设置在柜体的中下部且位于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的一侧,计量表计与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的三组中的第三组的二次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将储能系统的并网点位于低压总断路器的负载侧和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的电源侧之间,提供了一种通用、风险低且对原有配电系统不产生影响的储能并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储能电站和配电变压器配合而构成为功率源,同时为负载供电,即使电能倒流向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也无法检测到有反向电流,从而避免了风险的发生,可将因储能电站接入而对业主原有配电系统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能并网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并网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总进线;2.配电网高压母线;3.配电变压器;4.配电网电流互感器;5.低压总断路器;6.配电总进线;7.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8.配电网低压母线;9.负载回路;10.无功补偿设备;11.储能系统进线;12.有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13.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4.防孤岛保护装置;15.防雷装置;16.柜体;17.第一多功能表;18.第二多功能表;19.计量表计;a.并网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并网结构,包括配电网高压母线2、从配电网高压母线2上引出的高压总进线1和配电总进线6以及储能系统。所述的配电总进线6与配电变压器3的高压侧连接,配电变压器3的低压侧与低压总断路器5的电源侧连接。在配电变压器3的低压侧与低压总断路器5的电源侧之间还套设有一组配电网电流互感器4作为储能系统所需的功率采集设备。低压总断路器5的负载侧出线穿过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7后通过配电网低压母线8连接负载回路9及无功补偿设备10,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7的二次侧电流信号供给无功补偿设备10。所述的储能系统的并网点a位于低压总断路器5的负载侧和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7之间。所述的储能系统中的储能系统进线11上自并网点a一侧依次设有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12、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及防雷装置15,其中,所述的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12为断路器,可有效避免储能电站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对原有配电网产生的不良影响。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的数量有三组。

在现有配电及储能线路中,储能电站放电时,如果储能电站所在的配电段负载功率小于储能电站的放电功率,则会导致储能电站放出的电能倒流,部分不具有四象限无功补偿功能的控制器检测到电流反向时会引起闭锁及配电系统功率因数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配电系统奔溃。本实施例中,将储能系统的并网点a设置于低压总断路器5的负载侧和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7之间,由此储能电站和配电变压器3一起可构成为功率源,同时给负载供电,这样,即使电能倒流向配电变压器3,无功补偿采样互感器7也无法检测到有反向电流,从而避免了风险的发生。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并网配电柜,包括柜体16和安装在柜体16内的上述储能并网结构,还包括防孤岛保护装置14。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串入并网配电柜主回路中,二次侧电流信号引接至该防孤岛装置14中,电压信号直接采自并网配电柜主回路的三相电压。所述的防孤岛保护装置14可有效避免系统发生孤岛效应时对原有配电系统产生的安全风险。所述的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12设置在柜体16的中上部,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设置在柜体16的中下部,所述的防雷装置15设置在柜体16的下部。所述的柜体16内还包括第一多功能表17、第二多功能表18以及计量表计19。所述的第一多功能表17和第二多功能表18设置在柜体16的上部并间隔位于防孤岛保护装置14的一侧,第一多功能表17与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的三组中的第二组的二次侧连接,用于监测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第二多功能表18与配电网电流互感器4的二次侧连接,用于监测配电变压器3的功率,保证储能电站充电时不过载,放电时功率不倒送至上一级配电网,即配电网高压母线2。所述的计量表计19设置在柜体16的中下部且位于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的一侧,计量表计19与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流互感器13的三组中的第三组的二次侧连接,用于统计储能电站充放电电量。柜体16中还设有转换开关、急停按钮、运行指示灯、停止指示灯、断路器贮能指示灯、合闸按钮、分闸按钮、功能压板及不间断电源等,沿用了配电柜的常规设置,因而省略了具体的图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