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线路快速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0147发布日期:2021-01-05 18:0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变电线路快速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线路保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变电线路快速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也随之不断发展,近年来,由于天气的变化,输变电线路冰冻造成设备损坏或引发冰闪,即造成大量输电线路断线的事故屡屡发生,这样不仅使得输电线路的使用寿命缩短,也会给人们的生活用电带来影响。目前输变电线路采用的除冰方式主要为人工除冰,现场操作起来又繁琐又复杂;而且输变电线路大多设置在高空中,人工除冰携带除冰工具不便,危险性高。

公开号为cn11055677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除冰装置,包括:电机装置、滚轮、转动轴、电机、电缆、连接杆、连接轴、除冰装置、加热装置、电热丝、电源、开关装置。使用时,加热装置先对冰层进行溶解,然后除冰装置进行除冰。

在实际生活中,架空的电缆又叫做输变电线路。但是,这种电缆除冰装置在除冰之前,需要操作者爬上电线杆将除冰装置安装到输变电线路上,然后除冰装置工作,并且除冰装置只能对相邻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除冰,所以对一截输变电线路完成除冰后,又需要操作者再次爬上电线杆将除冰装置从电缆上取下并安装到另一截输变电线路上后,再爬下电线杆,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劳动强度大,且操作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快速除冰装置,无需操作者爬上电线杆就可以将除冰装置架设到输变电线路上进行除冰,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线路快速除冰装置,包括安装块和除冰机构,安装块上贯穿开设有供输变线路穿设的穿设槽,安装块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穿设槽的豁口,所述安装块上在穿设槽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驱动安装块沿输变电线路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安装块的一端固设有驱动第一驱动轮旋转的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轴向与安装块的竖直方向保持同向,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保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预留有供输变线路穿设的空隙,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朝向第一驱动轮移动驱动件,所述安装块的相对的两侧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朝向地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块之间通过安装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时,操作者通过支撑杆将安装块支撑起来,使得安装块架设在输变电线路的上方,此时输变电线路位于低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驱动件驱动第二驱动轮朝向第一驱动轮移动,直至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分别抵触在输变电线路的两侧,接着除冰机构对输变电线路外侧的冰进行清除;同时,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旋转,使得安装块沿着输变电线路移动,从而对输变电线路进行除冰。当完成相邻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输变电线路的除冰时,操作者再通过支撑杆将除冰装置从经过除冰的输变电线路上取下,然后再将其架设到另外一截输变电线路上继续进行除冰。这样设置,无需人工爬上电线杆对除冰装置进行架设和取下,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操作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杆朝向固定块一端的连接块,所述固定块内预设有容纳槽,且所述固定块朝向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块插接进容纳槽的插接槽以及供支撑杆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容纳槽的口径大于第一滑槽的口径且两者相连通,所述连接块限制在容纳槽内且与插接槽的槽口位置错开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块被架设到输变电线路上时,操作者再将连接块沿着容纳槽朝向插接槽的槽口滑移,然后将连接块通过插接槽的槽口从容纳槽内脱离,从而将支撑杆与固定块脱离开;当需要通过支撑杆将安装块从输变电线路上取下时,操作者再将连接块与插接槽的槽口相对应,并将支撑杆沿着第一滑槽滑移,从而使得连接块限制在容纳槽内,实现支撑杆与固定块的连接,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朝向插接槽的槽口固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移动终端通信相连,当所述连接块移动至插接槽的槽口处时,所述红外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移动终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者快速将连接块与插接槽的槽口相对应,减小了操作者站在输变电线路的下方将连接块与插接槽对应插接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杆以及多个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杆的两端均设有缺口,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对一端的缺口位置对称拼接,并共同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的连接方式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以及多个第二支杆之间采用拼接安装的方式形成支撑杆,这样设置,便于操作者根据输变电线路的高度对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支撑杆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输变电线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设在安装块朝向第二驱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二驱动轮的轴心线保持垂直,所述第二驱动轮的转动轴延伸出第二驱动轮的端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块架设到输变电线路上且输变电线路位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伸出,使得第二驱动轮朝向第一驱动轮移动,直至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驱动轮同时抵触在输变电线路的外侧,从而有利于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旋转时,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能够沿着输变电线路稳定地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冰机构包括沿安装块的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均设置在穿设槽内,且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预留有供输变电线路穿设的空隙,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均沿穿设槽水平方向的槽壁滑移设置,所述安装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穿设槽的槽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沿水平方向穿设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朝向第二滑槽的一端均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相对的一侧均固接有若干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除冰时,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在第二滑槽内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在输变电线路的两侧来回移动,此时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依次撞击到输变电线路的外侧,从而将输变电线路的外侧的冰层撞碎,冰层脱离,达到了除冰的效果。采用从两侧撞击除冰的方式,减少了刮除除冰方式对输变电线路造成损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均设置为弧形,且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均朝向相背离的方向凸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输变电线路的横截面为圆形,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除冰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内设有空腔,且所述安装块背离穿设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空腔相连通,且所述安装槽内固设有风机,且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向空腔设置,所述穿设槽的槽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空腔相连通的排风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除冰的过程中,风机工作,风机朝向空腔内吹风,接着风通过排风口朝向输变电线路的外侧吹风,从而有利于加快输变电线路外侧的冰融化的速度,有利于提高除冰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外周侧固设有橡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比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外侧柔软,减少了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沿着输变电线路移动时与输变电线线路外侧的绝缘层摩擦,而导致输变电线线路外侧的绝缘层被磨损的可能,对输变电线线路起到了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设槽关于安装块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块架设在输变电线路上时,有利于安装块在输变电线路上保持受力平衡,从而有利于保证除冰装置除冰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使得除冰工作顺利进行。

有益效果:

1、便于操作者将除冰装置架设到输变电线路上,无需操作者爬到电线杆上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

2、除冰机构进行除冰的同时,风机进行吹风,加快了电线杆上的冰层融化的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除冰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智能除冰装置与输变电线路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安装块的内部结构以及除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杆和固定块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安装块;11、穿设槽;111、第二滑槽;12、配重块;13、固定块;131、容纳槽;132、插接槽;133、第一滑槽;134、红外传感器;135、移动终端;14、空腔;15、安装槽;151、风机;152、排风口;2、除冰机构;21、第一立板;22、第二立板;221、凸块;23、第二气缸;3、支撑杆;31、第一支杆;311、连接块;32、第二支杆;321、缺口;322、螺杆;323、螺母;4、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轮;411、电机;42、第二驱动轮;421、第一气缸;422、橡胶层;5、输变电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输变电线路快速除冰装置,包括安装块1和除冰机构2,安装块1上贯穿开设有供输变线路穿设的穿设槽11,穿设槽11关于安装块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安装块1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穿设槽11的豁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穿设槽11的豁口始终开口朝下,安装块1朝向地面的一侧关于穿设槽11对称连接有配重块12,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强安装块1开口向下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块1的一侧粘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朝向地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是由第一支杆31以及多个第二支杆32拼接而成,第一支杆31的一端与固定块13相连接,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均为横截面大小相同的圆柱杆,第一支杆31远离固定块13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杆32的两端均设有缺口321,缺口321的横截面形成一个半圆,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相对一端的缺口321位置对称拼接,并共同穿设有螺杆322,螺杆322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323,相邻两个第二支杆32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支杆32和第一支杆31的连接方式相同。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杆3与固定块13之间通过安装件可拆卸连接,安装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杆31远离第二支杆32的一端的连接块311,固定块13内预设有容纳槽131,且固定块13朝向连接块311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块311插接进容纳槽131的插接槽132以及供支撑杆3滑移的第一滑槽133,容纳槽131的口径大于第一滑槽133的口径且两者相连通,容纳槽131的槽口与第一滑槽133的槽口保持垂直,且容纳槽131和第一滑槽133均与容纳槽131相连通。

参照图2和图3,容纳槽131的槽壁上朝向插接槽132的槽口固设有红外传感器134,红外传感器134与移动终端135通信相连,移动终端135可以是手机、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35为笔记本电脑。使用时,操作者拿着支撑杆3使得连接块311与插接槽132的槽口进行对准,当连接块311移动至插接槽132的槽口处时,红外传感器134发送信号给移动终端135,操作者通过笔记本电脑得知连接块311与插接槽132的槽口相对准,操作者将连接块311和支撑杆3通过插接槽132插接进容纳槽131内,接着通过支撑杆3沿着第一滑槽133滑移,使得连接块311和插接槽132的槽口位置错开,从而使得连接块311限制在容纳槽131内,实现支撑杆3与固定块13的连接固定。然后,操作者通过支撑杆3将安装块1架设到输变电线路5上进行除冰,减少了人工攀爬到电线杆上将安装块1架设到输变电线路5上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能。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块1上在穿设槽1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驱动安装块1沿输变电线路5移动的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的外周侧裹设有一层橡胶层422。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保持平行设置,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之间预留有供输变线路穿设的空隙,安装块1的一端固设有驱动第一驱动轮41旋转的电机411,电机411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轮41同轴连接,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的轴向与安装块1的竖直方向保持同向。安装块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42朝向第一驱动轮41移动驱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气缸421,第一气缸421固定连接在安装块1上且位于第二驱动轮42背离第一驱动轮41的一侧,第一气缸421的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二驱动轮42的轴心线保持垂直,第一气缸421的伸缩杆用于跟延伸出第二驱动轮42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块1架设在输变电线路5上,根据输变电线路5的直径大小,通过第一气缸421驱动第二驱动轮42移动,直至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分别抵触在输变电线路5的两侧,此时电机411驱动第一驱动轮41旋转,利用滚动摩擦力驱动安装块1沿着输变电线路5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除冰机构2对输变电线路5进行除冰时。

参照图2,除冰机构2包括沿安装块1的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均设置在穿设槽11内,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均设置为弧形,且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均朝向相背离的方向凸出,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之间预留有供输变电线路5穿设的空隙,且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相对的一侧均固接有若干凸块221。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均沿穿设槽11水平方向的槽壁滑移设置,安装块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23,穿设槽11的槽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11,第二气缸23的伸缩杆沿水平方向穿设过安装块1并穿设在第二滑槽111内,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朝向第二滑槽111的一端均与第二气缸23的伸缩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参照图2,安装块1内设有空腔14,且安装块1背离穿设槽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与空腔14相连通,且安装槽15内固设有风机151,且风机151的排风口152朝向空腔14设置,穿设槽11的槽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空腔14相连通的排风口152。

参照图2,对输变电线路5进行除冰时,输变电线路5位于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之间,第二气缸23的伸缩杆做伸缩运动,使得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之间先后来回撞击在输变电线路5的外侧,凸块221对输变电线路5外侧的冰层进行破冰,使得冰层从输变电线路5上脱离。与此同时,风机151进行吹风,风吹到空腔14内并通过排风口152吹到输变电线路5,加快了穿设槽11内输变电线路5周围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输变电线路5外侧的冰层融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除冰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操作者首先根据地面和输变电线路5之间的高度差对支撑杆3的长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将支撑杆3和连接块311插接并限制在容纳槽131内,再通过支撑杆3将固定块13抬升起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轻一个支撑杆3上的受力过大,会通过两个支撑杆3分别与两个固定块13连接,从而将安装块1抬升起来。当安装块1位置上升至输变电线路5的高度位置时,操作者将其中一个支撑杆3从固定块13内卸除,接着通过一个支撑杆3将安装块1架设在输变电线路5上,使得输变电线路5通过安装块1底部的豁口穿进穿设槽11内,接着第一气缸421驱动第二驱动轮42朝向输变电线路5移动,直至第一驱动轮41和第二驱动轮42分别抵触在输变电线路5的两侧,此时,操作者将支撑杆3从固定块13内卸除,电机411驱动第一驱动轮41沿着输变电线路5滚动,从而使得安装块1沿着输变电线路5移动。

与此同时,第二气缸23驱动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来回移动,从而对输变电线路5外侧的冰层进行撞击,达到破冰的效果;风机151工作,通过排风口152朝向输变电线路5吹风,加速冰层的融化和脱离。当完成对相邻电线杆之间的输变电线路5的除冰后,第一气缸421驱动第二驱动轮42远离输变电线路5,操作者再将支撑杆3和连接块311对准着插接进插接槽132内,并将支撑杆3沿第一滑槽133滑动,使得支撑杆3与固定块13固定,然后通过支撑杆3将安装块1从输变电线路5上脱离,再将安装块1架设到另一截输变电线路5上进行除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