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充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0218发布日期:2021-02-27 12:0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充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风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高温酷暑的夏天,小功率手持式风扇成为人手必备的火热单品。手持式风扇主体里面都配备有充电电池,具有蓄电功能,但由于电池储量有限,每次充满只能用上几个小时就没电了,此时需要办法为电池充电。
[0003]
传统的手持式风扇都是采用有线充电,需要电源适配器与数据线为风扇提供充电电流。这种充电方式比较麻烦,在充电的时候需要找到数据线插到风扇主体,经常插拔容易导致接口松动损坏,影响充电效果,且充电过程风扇与数据线连接,风扇的移动距离受到限制,不够便捷。传统的手持式风扇存在充电不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手持式风扇充电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充电便利性的便携式充电风扇。
[0005]
一种便携式充电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充电底座、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和充电数据线,所述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风扇主体,所述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所述充电数据线可伸缩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且与所述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连接。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包括逆变电路、发射补偿电路和发射线圈,所述逆变电路连接所述充电数据线和所述发射补偿电路,所述发射补偿电路连接所述发射线圈。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连接所述充电数据线的电源适配器。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工频整流电路和直流变换电路,所述直流变换电路连接所述工频整流电路和所述充电数据线,所述工频整流电路用于连接充电插头。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螺旋弹簧,所述充电底座开设有数据线卡槽和数据线伸缩端口,所述充电数据线缠绕于所述螺旋弹簧,所述充电数据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卡槽,且通过所述数据线伸缩端口伸出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连接;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卡线片和收线按钮,所述卡线片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用于限制所述充电数据线缩回;所述收线按钮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用于使所述卡线片取消限制状态。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接收补偿电路和整流电路,所述接收补偿电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接收补偿电路,
还用于连接储能元件。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主体包括手持柄、扇叶、扇罩、驱动电机、开关按钮、风扇控制器和储能元件,所述风扇控制器、所述储能元件、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开关按钮构成工作电路设置于所述手持柄,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扇罩罩设于所述扇叶且与所述手持柄固定设置。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元件为充电电池。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的异物检测装置,所述异物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
[0015]
上述便携式充电风扇,通过充电数据线传输的电流,可经过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传输给风扇主体,只需将风扇主体放置在充电底座上,即可实现高效率的无线充电,且充电数据线可伸缩便于使用,与传统的手持式风扇相比,提高了充电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一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0018]
图3为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0019]
图4为一实施例中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充电风扇,如图1所示,包括风扇主体100、充电底座200、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和充电数据线,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设置于风扇主体100,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设置于充电底座200,充电数据线可伸缩设置于充电底座200且与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连接。
[0022]
具体地,充电底座200内部留有数据线收纳空间202,用于收纳充电数据线。充电底座200的外壳设有充电数据线的伸缩口,使得充电数据线长度可伸缩。充电底座200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风扇主体100的凹槽,当用户需要使用风扇时,直接从充电底座200拿起风扇主体100即可使用。当风扇主体100电量不足需要充电,或不需要使用风扇主体100时,用户将风扇主体100放回充电底座200后,通过充电数据线传输的电流可经过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以电磁感应方式无线传输至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使用接收的电流给风扇主体100内的储能元件充电。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能量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配置了一个闭合线圈,电流通过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对附近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实现无线电力传输。充电数据线可伸缩设置于充电底座200,当用户需要给风扇充电时,可拉伸充电数据线以便接入外部电源,方便充电操作。此外,充电数据线还可用于充电底座200内部的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0023]
上述便携式充电风扇,通过充电数据线传输的电流,可经过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
置、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传输给风扇主体100,只需将风扇主体100放置在充电底座200上,即可实现高效率的无线充电。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对手持式风扇进行充电,既避免了有线充电方式限制灵活性,又可以减少插拔引起的接口故障,且充电底座200中的充电数据线可伸缩设置便于使用,提高了充电便利性。
[002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包括逆变电路204、发射补偿电路206和发射线圈208,逆变电路204连接充电数据线和发射补偿电路206,发射补偿电路206连接发射线圈208。本实施例中,逆变电路204为高频逆变电路,通过控制信号进行驱动,高频逆变电路将输入的低频低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高频交流电,然后经过发射补偿电路(采用电容电感耦合)将交流电送到发射线圈208。
[0025]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连接充电数据线的电源适配器。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市电处理后,通过充电数据线输送至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具体地,电源适配器包括工频整流电路和直流变换电路,直流变换电路连接工频整流电路和充电数据线,工频整流电路用于连接充电插头。220v交流市电输入到工频整流电路后,经过工频整流电路整流滤波后变换为相对稳定的直流电,滤波之后的直流电再通过直流变换电路降压到所需电压后经充电数据线提供给高频逆变电路。
[002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102、接收补偿电路104和整流电路106,接收补偿电路104连接接收线圈102,整流电路106连接接收补偿电路104,还用于连接储能元件。具体地,整流电路106为高频整流电路,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线圈208中的交流电耦合到电磁感应充电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102里,通过接收补偿电路104与高频整流电路将低压高频交流电转变为满足用电要求的直流,将直流电存储到储能元件中,以便为风扇主体100的工作回路提供电能。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扇主体100包括手持柄、扇叶、扇罩、驱动电机、开关按钮、风扇控制器和储能元件,风扇控制器、储能元件、驱动电机和开关按钮构成工作电路设置于手持柄,具体可以是将风扇控制器、储能元件、驱动电机和开关按钮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储能元件连接风扇控制器提供电能。扇叶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扇罩罩设于扇叶且与手持柄固定设置。具体地,储能元件为充电电池,如锂电池等。
[0028]
如图1所示,风扇主体100外部设有开关按钮108,风扇主体100内置充电电池110,贴近底面位置内部设有接收线圈102。用户可通过开关按钮108控制风扇的开关、风速档位等。充电数据线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适配器相连,充电数据线的电流输出端与充电底座200的内部电路相连提供电流。在充电底座200与风扇主体100接触的上表面内设发射线圈208。电流通过发射线圈208产生磁场,对与其相近的接收线圈102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使接收线圈102产生电流,用作驱动风扇主体100内的工作电路。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螺旋弹簧212,充电底座200开设有数据线卡槽210和数据线伸缩端口214,充电数据线缠绕于螺旋弹簧212,充电数据线设置于数据线卡槽210,且通过数据线伸缩端口214伸出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用户在需要对便携式充电风扇充电时,可从数据线伸缩端口214将充电数据线往外拉,充电数据线经数据线卡槽210从数据线伸缩端口214处往外拉至所需要的长度,以便连接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电源,此时螺旋弹簧212是收紧状态。在充电结束断开充电数据线与电源适配器的连接后,螺旋弹簧212释放弹力,使得充电数据线往里收缩,方便存放。
[0030]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卡线片216和收线按钮218,卡线片216设置于充电底座200,用于限制充电数据线缩回;收线按钮218设置于充电底座200,用于使卡线片216取消限制状态。具体地,当用户将充电数据线从数据线伸缩端口214处往外拉伸后,卡线片216自动固定充电数据线,避免充电时充电数据线回缩。充完电后,用户可以按下收线按钮218,此时卡线片216松弛,螺旋弹簧212释放弹力使得充电数据线缩回。
[0031]
在使用时,用户从充电底座200的数据线伸缩端口214拉取充电数据线,将充电数据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输入充电底座200的低压直流电即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电流。充电底座200与风扇主体100的手持柄底部内分别有发射线圈208与接收线圈102,可将发射线圈208与接收线圈102之间的距离设计的尽可能小,例如小于10mm。将风扇主体100放置到充电底座200上,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方式,接收线圈102将接收到的电能输入到充电电池110中。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包括设置于充电底座200的异物检测装置,异物检测装置连接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利用异物检测装置实现异物检测功能,防止金属等异物与底座接触消耗电能。例如,异物检测装置可包括充电控制器和异物检测电路,充电控制器连接异物检测电路以及电磁感应充电发射装置中的逆变电路204。通过充电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逆变电路204,驱动逆变电路204进行电流转换,以及在异物检测电路检测到金属等异物时控制逆变电路204停止电流转换,防止金属等异物与底座接触消耗电能。
[0033]
此外,无便携式充电风扇还可检测风扇的电池状态,若电池满电则不进行充电;若没满电,则进行充电。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器还与风扇控制器连接,通过风扇控制器检检测风扇的电池状态,若充电电池110的电量大于设定电压值,则可认为充电电池满电,充电控制器控制逆变电路204停止电流转换,不进行充电。若充电电池110的小于设定电压值,则可认为充电电池110没满电,充电控制器驱动逆变电路204进行电流转换进行充电,可实现随放随充,充满电后自动断开。
[003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