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5185发布日期:2021-04-21 05:1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电压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压转换成为前级电源组件必不可少的功能,常见的实现电压转换功能的部件有变压器、电感等。随着目前电器设备功能多样性的不断提高,前级电源组件所需要的元器件数量也会变得更多,因此,无形中会增加了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本,目前亟需寻求降低前级电源组件制造成本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
6.交流输入端,用于输入交流电信号;
7.共模电感,用于滤除所述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所述共模电感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绕组;
8.变压器,用于对经过所述共模电感滤除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的所述交流电信号进行电压转换,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二绕组;
9.其中,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所述磁芯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结构的四个第一基柱,所述第二芯体包括第二基柱和两个侧柱,两个所述侧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柱的两端并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芯体,所述第一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上,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上。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共模电感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并且,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的磁芯,将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分别对应绕制在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上,实现磁路共用,使得电压转换电路在保持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降低磁芯的成本,从而降低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本。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
12.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连接于所述共模电感和所述变压器之间。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整流模块,实现将交流电信号转化成直流电信号,满足后级电路的输入需求。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
15.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连接于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变压器之间。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升压模块,实现输入电压的放大,满足后级电路的输入需求。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侧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或者多段气隙。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至少一个所述侧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单段气隙,有利于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或者,通过在至少一个所述侧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多段气隙,在实现同样电感量的情况下,多段气隙的每一段气隙的宽度比仅设置单段气隙的宽度要小,从而可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并且,将单段气隙或者多段气隙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侧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可以便于加工,提升加工效率。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柱上设置有指向所述第一芯体的第二中柱,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中柱上。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中柱,并且将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二中柱上,可以在满足相同的磁通量的前提下,缩小第二芯体两侧的宽度,进一步降低成本。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或者多段气隙。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单段气隙,有利于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或者,通过在第二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多段气隙,在实现同样电感量的情况下,多段气隙的每一段气隙的宽度比仅设置单段气隙的宽度要小,从而可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体还设置有第一中柱,所述第一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中柱上。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中柱,并且将第一绕组绕制在第一中柱上,可以在满足相同的磁通量的前提下,缩小第一芯体两侧的宽度,进一步降低成本。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体还设置有第一中柱,所述第一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两侧的所述第一基柱。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中柱,并且将第一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两侧的所述第一基柱,第一中柱可以为第一绕组提供磁路,使得有一部分的磁信号不被抵消,从而可以增加共模电感的差模分量,提升对差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或者多段气隙。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单段气隙,有利于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或者,通过在第一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多段气隙,在实现同样电感量的情况下,多段气隙的每一段气隙的宽度比仅设置单段气隙的宽度要小,从而可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采用铁粉芯类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芯体连接。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铁粉芯类材料自身存在均匀气隙,因此第二芯体的两端均与第一芯体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的作用,并且,均匀气隙可以
在实现同样功效的前提下使得每个气隙的宽度变得更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
3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压转换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通过设置共模电感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并且,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的磁芯,将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分别对应绕制在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上,实现磁路共用,使得电压转换电路在保持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降低磁芯的成本,从而降低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本。
32.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的电压转换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共模电感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并且,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的磁芯,将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分别对应绕制在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上,实现磁路共用,使得电压转换电路在保持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降低磁芯的成本,从而降低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本。
3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共模电感为两相线圈);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共模电感为三相线圈);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共模电感为四相线圈);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无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无第二中柱,第二芯体右侧的侧柱与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无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无第二中柱,第二芯体右侧的侧柱与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多段气隙);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无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有第二中柱,第二芯体的侧柱均与第一芯体连接,第二中柱与第二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
4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无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有第二中柱,第二中柱与第一芯体连接,第二芯体的侧柱与第二芯体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
4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
无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有第二中柱,第二中柱与第一芯体之间、第二芯体的侧柱与第二芯体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
43.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有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无第二中柱,第二芯体右侧的侧柱与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有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无第二中柱,第二芯体的侧柱与第一芯体之间均设置有多段气隙);
45.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无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无第二中柱,第二芯体右侧的侧柱与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多段气隙);
46.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有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有第二中柱,第二芯体的侧柱均与第一芯体连接,第二中柱与第二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
47.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有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有第二中柱,第二中柱与第一芯体连接,第二芯体的侧柱与第二芯体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
48.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一芯体有第一中柱,第二芯体有第二中柱,第二中柱与第一芯体之间、第二芯体的侧柱与第二芯体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
49.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种绕制结构示意图;
50.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与变压器的绕制结构示意图(第二芯体采用铁粉芯类材料制成);
51.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的第一绕组包括三相线圈时的绕制结构示意图;
52.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的第一绕组包括四相线圈时的绕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4.应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5.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用于输入交流电信号的交流输入端101、用于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的共模电感lf,用于对经过共模电感lf滤除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的交流电信号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t,其中,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磁芯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第一芯体401
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结构的四个第一基柱4011,第二芯体402包括第二基柱4021和两个侧柱4022,两个侧柱40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柱4011的两端并形成开口,示例性地,第一芯体401呈“口”字形,第二芯体402呈“u”字形,第一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上,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二芯体402上。其中,第一绕组包括两相线圈,第一绕组的两相线圈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上组成共模电感lf;通过设置共模电感lf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并且,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的磁芯,将共模电感lf的第一绕组和变压器t的第二绕组分别对应绕制在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上,实现磁路共用,使得电压转换电路在保持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降低磁芯的成本,从而降低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本。
56.可以理解,参照图1,上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可以包括整流模块,具体地,整流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第一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通过设置整流模块,实现将交流电信号转化成直流电信号,满足后级电路的输入需求。
57.可以理解,参照图1,上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可以包括升压模块,具体地,升压模块可以为升压斩波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开关管q1、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与上述整流模块相并联,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储能电感l1以及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依次串联,开关管q1可以为mos管或者三极管,当开关管q1为mos管时,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当开关管q1为三极管时,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二电容c2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两端作为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将升压后的电信号传输至变压器t。通过设置升压模块,实现输入电压的放大,满足后级电路的输入需求。具体地,可以通过向开关管q1发送脉冲信号,以控制储能电感l1的储能或者放能,从而配合第二电容c2实现升压功能。
58.可以理解,参照图2,第一绕组也可以包括三相线圈,第一绕组的三相线圈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上组成共模电感lf。相应地,整流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和第三整流桥,第一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七二极管d7。第一绕组为三相线圈时,可以适用于输入为三相三线无中线的交流电源。
59.相应地,图2中升压模块也可以为升压斩波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开关管q1、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与上述整流模块相并联,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储能电感l1以及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依次串联,开关管q1可以为mos管或者三极管,当开关管q1为mos管时,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当开关管q1为三极管时,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开关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二电容c2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
60.可以理解,参照图3,第一绕组也可以包括四相线圈,第一绕组的四相线圈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上组成共模电感lf。相应地,整流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第三整流桥和第四整流桥,第一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
六二极管d6和第七二极管d7,第四整流桥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八二极管d8和第九二极管d9。第一绕组为四相线圈时,可以适用于输入为三相四线有中线的交流电源。
61.相应地,图3中的升压模块结构与图2中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62.参照图2或者图3,当第一绕组包括三相线圈或者四相线圈的时候,还可以设置对应数量的滤波电容,达到滤除干扰的效果。
63.可以理解,参照图4,磁芯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第一芯体40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结构的四个第一基柱4011,第二芯体402包括第二基柱4021和两个侧柱4022,两个侧柱40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柱4011的两端并形成开口,开口朝向第一芯体401,基于图1所示的电压转换电路,第一绕组包括两相线圈,具体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线圈4012和第二线圈4013,第一线圈4012和第二线圈4013可以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两侧,例如分别绕制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基柱4011,第二绕组包括第三线圈4023和第四线圈4024,第三线圈4023和第四线圈4024绕制在第二芯体402的第二基柱4021上,方便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之间的拼接,当然,第三线圈4023和第四线圈4024也可以绕制在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其中,至少一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图4以第二芯体402的右侧的侧柱4022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为例进行展示,实际上也可以是第二芯体402的左侧的侧柱4022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通过在至少一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单段气隙4025,有利于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
64.可以理解,参照图5,第二芯体402的至少一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多段气隙4026,通过在至少一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多段气隙4026,在实现同样电感量的情况下,多段气隙4026的每一段气隙的宽度比仅设置单段气隙4025的宽度要小,从而可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具体地,在多段气隙4026的总宽度与单段气隙4025的宽度相等的情况下,由于漏感时无数的磁信号可以看成一个类半球体,多段气隙4026中的每段气隙作为类半球体的直径,因此,多段气隙4026对应的多个类半球体的体积之和必然小于单段气隙4025对应的类半球体的体积,所以能够减少漏感。类似地,多段气隙402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芯体402的左侧的侧柱4022或者右侧的侧柱4022。
65.可以理解,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也可以同时设置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
66.其中,将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设置于第二芯体402的至少一端与第一芯体401之间,可以便于加工,提升加工效率。
67.可以理解,参照图6,磁芯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第一芯体40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结构的四个第一基柱4011,第二芯体402包括第二基柱4021和两个侧柱4022,两个侧柱40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柱4011的两端并形成开口,开口朝向第一芯体401,第二基柱4021上设置有指向第一芯体401的第二中柱4027,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二中柱4027上。通过设置第二中柱4027,并且将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二中柱4027上,可以在满足相同的磁通量的前提下,缩小第二芯体402两侧的宽度,进一步降低成本。具体地,第二绕组包括第三线圈4023和第四线圈4024,第三线圈4023和第四线圈4024由上至下依次绕制在第二中柱4027上。其中,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此时,第二芯体402的两侧均与第一芯体401连接。
68.可以理解,参照图7,也可以是第二中柱4027连接第一芯体401,第二芯体402的各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可以理解,参照图8,也可是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第二芯体402的各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也可以是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多段气隙4026。即,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均可以设置单段气隙4025或者设置多段气隙4026,在此不再一一进行图示。
69.可以理解,参照图9,磁芯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第一芯体40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结构的四个第一基柱4011,第二芯体402包括第二基柱4021和两个侧柱4022,两个侧柱40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柱4011的两端并形成开口,开口朝向第一芯体401,第一芯体401还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第一绕组绕制在第一中柱4014上,其中,第一中柱4014分别连接第一芯体40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第一基柱4011,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线圈4012和第二线圈4013,第一线圈4012和第二线圈4013自上而下依次绕制在第一中柱4014上。通过设置第一中柱4014,并且将第一绕组绕制在第一中柱4014上,可以在满足相同的磁通量的前提下,缩小第一芯体401两侧的宽度,进一步降低成本。
70.可以理解,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实施例可以与上述第二芯体402设置有第二中柱4027、第二芯体402的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的实施例之间进行任意组合,例如,图9展示的实施例为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基础上,第二芯体402的右侧的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参照图10,图10展示的实施例为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基础上,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均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参照图11,图11展示的实施例为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基础上,第二芯体402的右侧的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多段气隙4026;参照图12,图12展示的实施例为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基础上,第二芯体402设置有第二中柱4027,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连接,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参照图13,图13展示的实施例为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基础上,第二芯体402设置有第二中柱4027,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连接;参照图14,图14展示的实施例为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的基础上,第二芯体402设置有第二中柱4027,第二芯体402的两个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均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第二芯体402设置有第二中柱4027、第二芯体402的侧柱4022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的实施例之间进行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进行展示。
71.可以理解,参照图15,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时,第一绕组还可以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两侧的第一基柱4011。通过设置第一中柱4014,并且将第一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401两侧的第一基柱4011,第一中柱4014可以为第一绕组提供磁路,使得有一部分的磁信号不被抵消,从而可以增加共模电感lf的差模分量,提升对差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72.可以理解,第一中柱4014除了与第一芯体401连接以外,还可以与第一芯体401之
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通过在第一中柱4014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单段气隙4025,有利于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或者,通过在第一中柱4014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多段气隙4026,在实现同样电感量的情况下,多段气隙4026的每一段气隙的宽度比仅设置单段气隙4025的宽度要小,从而可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第一中柱4014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和第二中柱4027与第一芯体401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4025或者多段气隙4026的原理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3.可以理解,参照图16,第二芯体402采用铁粉芯类材料制成,第二芯体402的两端均与第一芯体401连接。由于铁粉芯类材料自身存在均匀气隙,因此第二芯体402的两端均与第一芯体401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的作用,并且,均匀气隙可以在实现同样功效的前提下使得每个气隙的宽度变得更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漏感、减少电感的涡流损耗,并且能够降低对外界的磁干扰。
74.基于图3所示的电压转换电路,第一绕组也可以包括三相线圈,具体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线圈4012、第二线圈4013和第五线圈4015,参照图17,此时,第一线圈4012、第二线圈4013和第五线圈4015可以分别绕制在第一芯体401左侧、右侧和下侧的第一基柱4011上。当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时,第一线圈4012、第二线圈4013和第五线圈4015可以由上之下依次绕制在第一基柱4011上。可以理解,第一绕组包括三相线圈时,除了第一绕组的绕制方式以外,第一芯体401、第二芯体402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在此不再赘述。
75.类似地,基于图4所示的电压转换电路,第一绕组也可以包括四相线圈,具体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线圈4012、第二线圈4013、第五线圈4015和第六线圈4016,参照图18,此时,第一线圈4012、第二线圈4013、第五线圈4015可以分别两两绕制在第一芯体401左侧和右侧的第一基柱4011上。当第一芯体401设置有第一中柱4014时,第一线圈4012、第二线圈4013、第五线圈4015和第六线圈4016可以由上之下依次绕制在第一基柱4011上。可以理解,第一绕组包括四相线圈时,除了第一绕组的绕制方式以外,第一芯体401、第二芯体402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在此不再赘述。
76.可以理解,四个第一基柱4011可以是一体成形,也可以是分别单独相互固定;同理,第二基柱4021和两个侧柱4022可以是一体成形,也可以是分别单独相互固定。
77.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方面的电压转换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通过设置共模电感lf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并且,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的磁芯,将共模电感lf的第一绕组和变压器t的第二绕组分别对应绕制在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上,实现磁路共用,使得电压转换电路在保持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降低磁芯的成本,从而降低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本。
78.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的电压转换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共模电感lf滤除交流电信号的共模噪声及谐波干扰,并且,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的磁芯,将共模电感lf的第一绕组和变压器t的第二绕组分别对应绕制在第一芯体401和第二芯体402上,实现磁路共用,使得电压转换电路在保持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降低磁芯的成本,从而降低前级电源组件的制造成
本。
79.还应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80.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