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5591发布日期:2021-09-18 00:0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铁路的迅速发展,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拉近了城市、地区之间的距离,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必须要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离不开通信信号的准确传输,因此保障信息传输缆线的安全尤为重要。
3.但是,现有技术中,铁路槽道里面的缆线杂乱无章,不便于缆线型号、规格的确认,影响缆线维修和更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第一固缆托、第二固缆托、第一固缆卡具及第二固缆卡具;底座固定于槽道的底部;第一支架臂的底部设置于底座的一端,第二支架臂的底部设置于底座的另一端;第一固缆托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固缆托均设置于底座的顶面,每个第一固缆托均具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一固缆卡具具有多个,每个第一固缆卡具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一个第一固缆托卡扣连接,第一固缆卡具与其卡扣连接的第一固缆托之间包括供缆线穿过的第一固缆空间;第二固缆托具有多个,多个第二固缆托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架臂的侧面和第二支架臂的侧面,每个第二固缆托均具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固缆卡具具有多个,每个第二固缆卡具通过第二卡接结构与一个第二固缆托卡扣连接,第二固缆卡具与其卡扣连接的第二固缆托之间包括供缆线穿过的第二固缆空间。
7.进一步地,还包括变径套管组件,变径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能够固定于第一固缆空间的内部,第二套管能够固定于第二固缆空间的内部。
8.进一步地,变径套管组件还包括均能够固定于第一固缆空间的内部的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及第五套管,第一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及第五套管的内径依次递减,且它们的内径均大于第二套管的内径。
9.进一步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及第五套管分别由关于自身纵截面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管组成。
10.进一步地,底座中空,底座的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第一支架臂的底部设有第一插头,第二支架臂的底部设有第二插头,第一支架臂的第一插头伸入底座的一端的内部与第一卡件连接,第二支架臂的第二插头伸入底座的另一端的内部与第二卡件连接。
11.进一步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分别设有凸点,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分别设有与能够与凸点过盈配合的槽孔。
12.进一步地,底座的顶面设有安装槽,第一固缆托的底部设有凸起接头,第一固缆托的凸起接头插入至底座的安装槽的内部,并通过螺钉从侧面依次穿过安装槽的一侧壁、凸起接头及安装槽的另一侧壁且以螺母锁紧的方式固定。
13.进一步地,底座的安装槽的底面与底座的底面分别设有对应的螺孔,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均设有竖直贯穿的螺孔,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的内部,且底座通过螺钉固定于槽道的底面。
14.进一步地,第一支架臂与支架臂的侧面均具有螺孔,第二固缆托分别与第一支架臂或第二支架臂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15.进一步地,第一固缆托具有五个,五个第一固缆托均匀设置于底座的顶面;第二固缆托具有八个,其中,四个第二固缆托均匀设置于第一支架臂的朝向第二支架臂的侧面,另外四个第二固缆托均匀设置于第二支架臂的朝向第一支架臂的侧面。
16.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7.一种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第一固缆托、第二固缆托、第一固缆卡具及第二固缆卡具;底座固定于槽道的底部;第一支架臂的底部设置于底座的一端,第二支架臂的底部设置于底座的另一端;第一固缆托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固缆托均设置于底座的顶面,每个第一固缆托均具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一固缆卡具具有多个,每个第一固缆卡具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一个第一固缆托卡扣连接,第一固缆卡具与其卡扣连接的第一固缆托之间包括供缆线穿过的第一固缆空间;第二固缆托具有多个,多个第二固缆托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架臂的侧面和第二支架臂的侧面,每个第二固缆托均具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固缆卡具具有多个,每个第二固缆卡具通过第二卡接结构与一个第二固缆托卡扣连接,第二固缆卡具与其卡扣连接的第二固缆托之间包括供缆线穿过的第二固缆空间。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和两侧的支架臂上设置多个固缆结构,使槽道里面的缆线更加整齐有序,可实现准确定位缆线位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铁路槽道里面的缆线杂乱无章,不便于缆线型号、规格的确认,影响缆线维修和更换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19.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便捷,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23.图标:1

底座;2

第一支架臂;3

第二支架臂;4

第一固缆托;5

第二固缆托;6

第一固缆卡具;7

第二固缆卡具;8

第一套管;9

第二套管;10

第三套管;11

第四套管;12

第五套管;13

第一卡件;14

第二卡件;15

第一插头;16

第二插头;17

半管;18

凸点;19


孔;20

安装槽;21

凸起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一种铁路用槽道缆线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架臂2、第二支架臂3、第一固缆托4、第二固缆托5、第一固缆卡具6及第二固缆卡具7;底座1固定于槽道的底部;第一支架臂2的底部设置于底座1的一端,第二支架臂3的底部设置于底座1的另一端;第一固缆托4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固缆托4均设置于底座1的顶面,每个第一固缆托4均具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一固缆卡具6具有多个,每个第一固缆卡具6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一个第一固缆托4卡扣连接,第一固缆卡具6与其卡扣连接的第一固缆托4之间包括供缆线穿过的第一固缆空间;第二固缆托5具有多个,多个第二固缆托5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架臂2的侧面和第二支架臂3的侧面,每个第二固缆托5均具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固缆卡具7具有多个,每个第二固缆卡具7通过第二卡接结构与一个第二固缆托5卡扣连接,第二固缆卡具7与其卡扣连接的第二固缆托5之间包括供缆线穿过的第二固缆空间。
28.更为优选地,还包括变径套管组件,变径套管组件包括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9,第一套管8能够固定于第一固缆空间的内部,第二套管9能够固定于第二固缆空间的内部。
29.更为优选地,变径套管组件还包括均能够固定于第一固缆空间的内部的第三套管10、第四套管11及第五套管12,第一套管8、第三套管10、第四套管11及第五套管12的内径依次递减,且它们的内径均大于第二套管9的内径。
30.具体地,本技术方案方便固定不同直径的缆线,更为具体地,第一固缆空间用于固定信号电缆,第二固缆空间用于固定通信光缆。
31.更为优选地,第一套管8、第二套管9、第三套管10、第四套管11及第五套管12分别由关于自身纵截面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管17组成。
32.更为优选地,底座1中空,底座1的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件13和第二卡件14,第一支架臂2的底部设有第一插头15,第二支架臂3的底部设有第二插头16,第一支架臂2的第一插头15伸入底座1的一端的内部与第一卡件13连接,第二支架臂3的第二插头16伸入底座1的另一端的内部与第二卡件14连接。
33.更为优选地,第一卡件13和第二卡件14分别设有凸点18,第一插头15和第二插头16分别设有与能够与凸点18过盈配合的槽孔19。
34.更为优选地,底座1的顶面设有安装槽20,第一固缆托4的底部设有凸起接头21,第
一固缆托4的凸起接头21插入至底座1的安装槽20的内部,并通过螺钉从侧面依次穿过安装槽20的一侧壁、凸起接头21及安装槽20的另一侧壁且以螺母锁紧的方式固定。
35.更为优选地,底座1的安装槽20的底面与底座1的底面分别设有对应的螺孔,第一卡件13和第二卡件14均设有竖直贯穿的螺孔,第一卡件13和第二卡件14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1的内部,且底座1通过螺钉固定于槽道的底面。
36.更为优选地,第一支架臂2与支架臂的侧面均具有螺孔,第二固缆托5分别与第一支架臂2或第二支架臂3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37.更为优选地,第一固缆托4具有五个,五个第一固缆托4均匀设置于底座1的顶面;第二固缆托5具有八个,其中,四个第二固缆托5均匀设置于第一支架臂2的朝向第二支架臂3的侧面,另外四个第二固缆托5均匀设置于第二支架臂3的朝向第一支架臂2的侧面。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