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9229发布日期:2021-09-10 23:5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适配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


背景技术:

2.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硬件接口设备,允许硬件或电子接口与其它硬件或电子接口相连,也可以是信息接口。比如:电源适配器、三角架基座转接部件、usb与串口的转接设备等。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
3.现有的适配器使用时,常常会产生长时间使用后发热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优良散热的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包括:
6.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内设置有集成元件,所述适配器本体的正表面设置有网线接口;
7.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设置在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侧面;
8.usb插头,所述usb插头设置在所述数据线远离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一端;
9.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上方。
10.优选的是,所述集成元件包括电路底板和物理接口收发器,所述电路底板设置在所述适配器本体内,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设置在所述电路底板的表面,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与所述电路底板电连接,所述网线接口通过所述电路底板与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电连接,所述usb插头通过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电路底板与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电连接。
11.优选的是,所述适配器本体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电路底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
12.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网线接口相配合的方口,所述壳体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数据线相配合的接口。
13.优选的是,所述电路底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胶粘剂。
14.优选的是,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板、弹性卡簧、连接腔、伸出口、填充块;
15.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连接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连
接腔通过所述伸出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弹性卡簧的一端卷曲设置在所述连接腔内,同时弹性卡簧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腔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填充块设置在所述弹性卡簧卷曲设置在所述连接腔内的一端,所述弹性卡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伸出口伸出。
16.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卡簧包括固定端、连接端、卡接端,所述固定端卷曲设置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固定端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腔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固定端相连接,所述固定端从所述伸出口处伸出向上弯折,所述卡接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端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所述卡接端上设置有卡接凸舌,所述填充块设置在所述连接端表面。
17.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卡接受体,所述卡接受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凸舌与所述底座之间。
18.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基板、入气口、出气口、散热叶片;
19.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入气口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左侧,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右侧,所述散热叶片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20.优选的是,所述基板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入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相导通,所述基板呈波浪状。
2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通过集成元件2平稳高效的实现usb插头4向网线接口5的转换,通过散热机构9,提高适配器本体1的散热效率,避免发热。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侧面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正面剖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中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中弹性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sb转网络适配器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3.如图1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包括:
34.适配器本体1,所述适配器本体1内设置有集成元件2,所述适配器本体1的正表面
设置有网线接口5;
35.数据线3,所述数据线设置在所述适配器本体1的侧面;
36.usb插头4,所述usb插头4设置在所述数据线3远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的一端;
37.散热机构9,所述散热机构9设置在所述适配器本体1的上方。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将usb插头4插接在需要适配的端口处,usb插头4通过适配器本体1内的集成元件2和适配器本体1侧面的数据线3与网线接口5电连接,实现平稳高效的usb插头4到网线接口5的转换,适配器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机构9,通过散热机构9对适配器本体1进行散热,避免发热。
3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转网络适配器,通过集成元件2平稳高效的实现usb插头4向网线接口5的转换,通过散热机构9,提高适配器本体1的散热效率,避免发热。
40.如图2

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元件2包括电路底板201和物理接口收发器202,所述电路底板201设置在所述适配器本体1内,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202设置在所述电路底板201的表面,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202与所述电路底板201电连接,所述网线接口5通过所述电路底板201与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202电连接,所述usb插头4通过所述数据线3和所述电路底板201与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202电连接;
41.所述适配器本体1包括壳体101和底座102,所述电路底板201设置在所述底座102的上表面,所述壳体101设置在所述底座102的上方;
42.所述壳体101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网线接口5相配合的方口,所述壳体101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数据线3相配合的接口;
43.所述电路底板201与所述底座102之间设置有胶粘剂6。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适配器本体1包括壳体101和底座102,集成元件2包括电路底板201和物理接口收发器202,电路底板201通过胶粘剂6设置在底座102的上表面,接口收发器202设置在电路底板201的表面,物理接口收发器202与电路底板201电连接,网线接口5通过电路底板201与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202电连接,usb插头4通过数据线3和电路底板201与物理接口收发器202电连接,进而实现了usb插头4向网线接口5的转换,壳体101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102的上方,实现在必要时对适配器本体1的拆卸,壳体101的正表面设置有与网线接口5相配合的方口,壳体101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数据线3相配合的接口,便于网线接口5和数据线3伸出,实现与外界的交互,电路底板201与底座102之间设置有胶粘剂6,使电路底板201稳固的设置在适配器本体1内部,保证了集成元件2的工作稳定性,避免损坏;
45.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接口收发器202选用的型号为rtl8152,电路底板20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具体型号不再赘述。
4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集成元件2和适配器本体1的具体结构,通过物理接口收发器202实现稳定高效的usb插头4向网线接口5的转换,壳体101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102的上方,便于修理和检查时能够便捷的拆卸和安装,电路底板201与底座102之间设置有胶粘剂6,使电路底板201稳固的设置在适配器本体1内部,保证了集成元件2的工作稳定性,避免损坏。
47.如图3

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2的两侧设置有卡接机构7,所述卡接机构7包括固定板701、弹性卡簧702、连接腔703、伸出口704、填充块705;
48.所述固定板701设置在所述底座102的上表面,所述连接腔703设置在所述固定板701内,所述连接腔703通过所述伸出口704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弹性卡簧702的一端卷曲设置在所述连接腔703内,同时弹性卡簧702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腔703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填充块705设置在所述弹性卡簧702卷曲设置在所述连接腔703内的一端,所述弹性卡簧70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伸出口704伸出;
49.所述弹性卡簧702包括固定端721、连接端722、卡接端723,所述固定端721卷曲设置在所述连接腔703内,所述固定端721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腔703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连接端722与所述固定端721相连接,所述固定端721从所述伸出口704处伸出向上弯折,所述卡接端723设置在所述连接端722远离所述固定端721的一端,所述卡接端723上设置有卡接凸舌724,所述填充块705设置在所述连接端722表面;
50.所述壳体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接受体8,所述卡接受体8远离所述壳体101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接凸舌724与所述底座102之间。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卡接机构7设置在底座102的两侧,卡接机构7包括固定板701、弹性卡簧702、连接腔703、伸出口704、填充块705;固定板701设置在底座102的上表面,连接腔703设置在固定板701内,连接腔703通过伸出口704与外界相连通,弹性卡簧702的一端卷曲设置在连接腔703内,同时弹性卡簧702的外表面与连接腔703的内表面相配合,填充块705设置在弹性卡簧702卷曲设置在连接腔703内的一端,弹性卡簧702的另一端通过伸出口704伸出;弹性卡簧702包括固定端721、连接端722、卡接端723,固定端721卷曲设置在连接腔703内,固定端721的外表面与连接腔703的内表面相配合,连接端722与固定端721相连接,固定端721从伸出口704处伸出向上弯折,卡接端723设置在连接端722远离固定端721的一端,卡接端723上设置有卡接凸舌724,填充块705设置在连接端722表面;壳体101的侧壁设置有卡接受体8,卡接受体8远离壳体101的一端卡接在卡接凸舌724与底座102之间;在壳体101和底座102的拆装过程中,壳体101侧壁的卡接受体8与底座102两侧的卡接机构7相卡接,拆卸时,用手扣紧底座102向下拉动,弹性卡簧702的卡接端723在卡接受体8的作用下向内挤压,进而使卡接受体8与卡接凸舌724脱离,从而失去接凸舌724的卡接作用力,使底座102从壳体101的下方脱出;同理,安装时,只需将底座102对准壳体101的下方向上推压,弹性卡簧702的卡接端723在卡接受体8的作用下向内挤压,当卡接受体8置于卡接位置时,卡接端723恢复形状,进而稳固的与卡接受体8卡接固定,保证了壳体101和底座102的连接可靠性。
5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卡接机构7和弹性卡簧702的具体结构,通过固定端721将弹性卡簧702的固定端721固定在连接腔703内,在填充块705的辅助下使固定端721的连接更加的稳固,卡接端723上设置有卡接凸舌724,通过弹性卡簧702的卡接端723表面的卡接凸舌724对卡接受体8进行卡接和限位,使卡接受体8稳固的卡接固定,实现了壳体101和底座102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保证了壳体101和底座102的连接可靠性。
53.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9设置在所述壳体101的上方,所述散热机构9包括基板901、入气口902、出气口903、散热叶片904;
54.所述基板901设置在所述壳体101的上方,所述入气口902设置在所述基板901的左侧,所述出气口903设置在所述基板901的右侧,所述散热叶片904设置在所述基板901的下
表面。
55.所述基板90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入气口902和所述出气口903相导通,所述基板901呈波浪状。
5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散热机构9包括基板901、入气口902、出气口903、散热叶片904;散热机构9实现散热的过程中,外界气体通过入气口902进入,通过基板901内的空腔输送至出气口903处排出,通过气体在空腔内的流动,不断地将热量带出,基板901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叶片904,且基板901呈波浪状,极大的增加了导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使散热效果更好。
5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散热机构9的具体结构,通过入气口902、出气口903和空腔,使空气能够在空腔中流通,不断地将基板901表面所传导的热量带出,有利于降温,基板901呈波浪状,散热叶片904设置在基板901的下表面,极大的增加了导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使散热效果更好。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