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调节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2.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组件而设计的特殊支架,采用不同类型的光伏支架形式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光伏板通过安装在支架上,接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现有支架装置较为固定,光伏板组件安装好后便不能移动,太阳能面板不能调节角度,很难充分地接收太阳能。使得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
3.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相对于某一个固定地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将跟踪的理念融入光伏支架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固定可调式光伏支架,为非连续跟踪,采用月调或季度调的方式按一定的周期对电池板的朝向进行调整。其结构形式简单,结构稳定性好,兼顾了固定式支架和跟踪式支架的优点,因而广为应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固定可调式光伏支架,调整角度的施工工艺较为繁琐,一般要依赖于外加的动力设备,无法实现简单的手动调节。例如推拉杆式、半圆弧式固定可调式光伏支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针对高寒地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节等两种运行方式,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调节便利、稳定性强,安装方便的一种手动调节光伏支架。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调节光伏支架,包括混泥土底座(1)、立柱(2)、支撑杆a(3)、托架(4)、支撑杆b(5)、檩条(6)和光伏板(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底部与混凝土底座(1)固定连接;四根立柱(2)上端的圆孔a(201)与托架(4)的四根纵梁(401)上的圆孔b(402)一一对准,穿入横向转轴(9),两侧用旋紧螺母(901)固定;所述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下端通过三角固定座(8)与立柱(2)固定连接;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上端通过三角固定座(8)与纵梁(40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4)上的纵梁(401)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四根檩条(6),并且四根檩条(6)相互平行;所述檩条(6)上方固定连接有两组光伏板(7)。
6.所述支撑杆a(3)与支撑杆b(5)都为两节伸缩式结构;由上支撑杆(13)、下支撑杆(14)、插销(15)组成,将上支撑杆(13)插入下支撑杆(14)并通过将插销(15)楔入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上的限位孔(16)固定连接。
7.所述纵梁(401)上固定焊接l型檩条托板(10),所述檩条(6)通过螺栓a(11)和锁紧螺母a(12)与l型檩条托板(10)固定连接。
8.所述檩条(6)通过螺栓b(17)和锁紧螺母b(18)与光伏板(7)固定连接。
9.所述三角固定座(8)分别固定焊接于立柱(2)的下端和纵梁(401)之上,并分别与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两端利用螺栓连接。
10.所述立柱(2)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板(202),立柱(2)通过预埋方式与混泥土底座(1)固定连接,或利用膨胀螺栓将立柱(2)下端的固定板(202)与混泥土底座(1)固定连接。
11.所述所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都设置有3个以上限位孔(16),其可调节角度范围为0
‑
30
°
。
12.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支撑杆在伸缩中运动,提高调节的灵活性,插销式固定件使之间更加稳定,不会因强风等天气因素摇晃不定,支撑杆上的伸缩滑轨可以使支架精确的固定到任意需要的角度,不易移动,两边的伸缩杆随之运动,提供了多重稳定保障,使太阳能光伏更好的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光伏。结构简单、调节便利、稳定性强且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架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a处局部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a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b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混泥土底座,2、立柱,3、支撑杆a,4、托架,5、支撑杆b,6、檩条,7、光伏板,8、三角固定座,9 、横向转轴,10、l型檩条托板,11、螺栓a,12、锁紧螺母a,13、上支撑杆,14、下支撑杆,15、插销,16、限位孔,17、螺栓b,18、锁紧螺母b,201、圆孔a,202、固定板,401、纵梁,a,402、圆孔b,901、旋紧螺母。
20.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2.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手动调节光伏支架,包括混泥土底座(1)、立柱(2)、支撑杆a(3)、托架(4)、支撑杆b(5)、檩条(6)和光伏板(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底部与混凝土底座(1)固定连接;四根立柱(2)上端的圆孔a(201)与托架(4)的四根纵梁(401)上的圆孔b(402)一一对准,穿入横向转轴(9),两侧用旋紧螺母(901)固定;所述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下端通过三角固定座(8)与立柱(2)固定连接;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上端通过三角固定座(8)与纵梁(40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4)上的纵梁(401)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四根檩条(6),并且四根檩条(6)相互平行;所述檩条(6)上方固定连接有两组光伏板(7)。
23.所述支撑杆a(3)与支撑杆b(5)都为两节伸缩式结构;由上支撑杆(13)、下支撑杆(14)、插销(15)组成,将上支撑杆(13)插入下支撑杆(14)并通过将插销(15)楔入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上的限位孔(16)固定连接。
24.所述纵梁(401)上固定焊接l型檩条托板(10),所述檩条(6)通过螺栓a(11)和锁紧
螺母a(12)与l型檩条托板(10)固定连接。
25.所述檩条(6)通过螺栓b(17)和锁紧螺母b(18)与光伏板(7)固定连接。
26.所述三角固定座(8)分别固定焊接于立柱(2)的下端和纵梁(401)之上,并分别与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两端利用螺栓连接。
27.所述立柱(2)通过预埋方式与混泥土底座(1)固定连接。
28.所述所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都设置有3个以上限位孔(16),其可调节角度范围为0
‑
30
°
。
29.实施例2如图所示一种手动调节光伏支架,包括混泥土底座(1)、立柱(2)、支撑杆a(3)、托架(4)、支撑杆b(5)、檩条(6)和光伏板(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底部与混凝土底座(1)固定连接;四根立柱(2)上端的圆孔a(201)与托架(4)的四根纵梁(401)上的圆孔b(402)一一对准,穿入横向转轴(9),两侧用旋紧螺母(901)固定;所述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下端通过三角固定座(8)与立柱(2)固定连接;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上端通过三角固定座(8)与纵梁(401)固定连接;所述托架(4)上的纵梁(401)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四根檩条(6),并且四根檩条(6)相互平行;所述檩条(6)上方固定连接有两组光伏板(7)。
30.所述支撑杆a(3)与支撑杆b(5)都为两节伸缩式结构;由上支撑杆(13)、下支撑杆(14)、插销(15)组成,将上支撑杆(13)插入下支撑杆(14)并通过将插销(15)楔入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上的限位孔(16)固定连接。
31.所述纵梁(401)上固定焊接l型檩条托板(10),所述檩条(6)通过螺栓a(11)和锁紧螺母a(12)与l型檩条托板(10)固定连接。
32.所述檩条(6)通过螺栓b(17)和锁紧螺母b(18)与光伏板(7)固定连接。
33.所述三角固定座(8)分别固定焊接于立柱(2)的下端和纵梁(401)之上,并分别与支撑杆a(3)、支撑杆b(5)的两端利用螺栓连接。
34.所述立柱(2)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板(202),利用膨胀螺栓将立柱(2)下端的固定板(202)与混泥土底座(1)固定连接。
35.所述所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都设置有3个以上限位孔(16),其可调节角度范围为0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