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0206发布日期:2021-11-10 09:3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


背景技术:

2.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电力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假设通信管线,需要使用通信管线支架对通信管线进行支撑。目前,现有的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整体结构单一,高度相对固定,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节,不便于对管线进行加固,整体安装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力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假设通信管线,需要使用通信管线支架对通信管线进行支撑,目前采用通过支架支撑不易进行高度调节和管线的加固。
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顶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管线的夹持装置5,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固定框51,所述固定框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52,所述滑动杆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托53,所述底托53上方具有由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的压盖59。
5.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32,所述限位框3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3,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止第一螺纹杆脱出的挡块34,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5,所述支撑杆35的顶部与固定板4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与底托53铰接连接能转动的第二螺纹杆55,所述第二螺纹杆55下端贯穿固定框51且固定连接有转动块56,所述第二螺纹杆55中部螺纹连接有运动块57,所述滑动杆滑动杆具有一对分设于第二螺纹杆55的两侧,所述滑动杆52贯穿运动块57保证运动块仅能实现上下移动并与第二螺纹杆55形成丝杠螺母机构,所述运动块57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8,所述压盖59固定连接于连接架58的上端部,所述压盖59与底托53相对应。
7.优选的,所述底托53与压盖59相向面内凹呈弧形且设置有凸起的凸块510。
8.优选的,所述限位框32的表面螺纹连有垂直于第一螺纹杆的加固螺栓36,所述限位框32通过加固螺栓36对第一螺纹杆33进行加固。
9.优选的,所述底板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加固装置6,所述加固装置6包括安装架61,所述安装架61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61螺纹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螺纹杆62,所述第三螺纹杆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3,所述第三螺纹杆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4,所述
挡板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倒锥形的锥杆65,所述锥杆6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66。
10.优选的,所述底托53的内部设置有能转动的限位块54,所述第二螺纹杆55上端插入底托并与限位块54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底板、配重块、升降装置、固定板、夹持装置与加固装置组成一个整体,底板顶部设置配重块,便于增加底板的重力,降低整体重心,提高整体稳定性;
13.(2) 通过设置升降装置,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固定板的高度,根据安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转动固定板,带动支撑杆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与限位框进行转动,进而调节固定板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固定管线;
14.(3)通过将管线置于底托与压盖的间隙,转动转动块,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运动块运动,运动块在滑动杆上下滑动同时带动压盖与底托(53)张合从而满足对管线进行夹持固定,提高管线固定稳定;
15.(4) 压盖与底托(53)相向面设置凸块提高管线固定稳定性;
16.(5)底板两侧还设置加固装置,便于对地面进行安装,通过转动转动盘,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带动挡板运动,带动锥杆向下运动,将螺旋叶片旋入地基中,进而提高底板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21.1、底板;2、配重块;3、升降装置;31、支撑架;32、限位框;33、第一螺纹杆;34、挡块;35、支撑杆;36、加固螺栓;4、固定板;5、夹持装置;51、固定框;52、滑动杆;53、底托;54、限位块;55、第二螺纹杆;56、转动块;57、运动块;58、连接架;59、压盖;510、凸块;6、加固装置;61、安装架;62、第三螺纹杆;63、转动盘;64、挡板;65、锥杆;66、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如图1~3所示,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顶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管线的夹持装置5,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固定框51,所述固定框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52,所述滑动杆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托53,所述底托53上方具有由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的压盖59。
26.底板1、配重块2、升降装置3、固定板4、夹持装置5组成一个整体,底板1顶部设置配重块2,便于增加底板1的重力,降低整体重心,提高整体稳定性,设置升降装置3,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固定板4的高度,根据安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设置夹持装置5,便于对管线进行夹持固定。
27.实施例2:
28.请参阅图1,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32,所述限位框3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3,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止第一螺纹杆脱出的挡块34,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5,所述支撑杆35的顶部与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32的表面螺纹连有垂直于第一螺纹杆的加固螺栓36,所述限位框32通过加固螺栓36对第一螺纹杆33进行加固。设置升降装置3,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固定板4的高度,转动固定板4,带动支撑杆35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33与限位框32进行转动,进而调节固定板4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固定管线。
29.实施例3:
30.请参阅图2,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与实施例1或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与底托53铰接连接能转动的第二螺纹杆55,所述第二螺纹杆55下端贯穿固定框51且固定连接有转动块56,所述第二螺纹杆55中部螺纹连接有运动块57,所述滑动杆滑动杆具有一对分设于第二螺纹杆55的两侧,所述滑动杆52贯穿运动块57保证运动块仅能实现上下移动并与第二螺纹杆55形成丝杠螺母机构,所述运动块57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8,所述压盖59固定连接于连接架58的上端部,所述压盖59与底托53相对应。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托(53)的内部设置有能转动的限位块(54),所述第二螺纹杆(55)上端插入底托并与限位块(5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螺纹杆55上端与底托的铰接连接,此外,实际设计中也可以通过轴承实现第二螺纹杆55上端与底托的铰接连接。
32.设置夹持装置5,便于对管线进行夹持固定,将管线置于底托53与压盖59的间隙,转动转动块56,带动第二螺纹杆55转动,带动运动块57运动,运动块57与滑动杆52进行滑动,提高运动块57运动稳定性,运动块57带动连接架58运动,带动压盖59运动,对管线进行夹持固定,提高管线固定稳定性。
33.实施例4:
34.请参阅图2,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底托53与压盖59相向面呈弧形且相向面设置有凸块510。设置凸块510,使得压盖59、底托53对管线夹持固定时,增加摩擦力,进一步对管线进行支撑,提高管线固定稳定性。
35.实施例5:
36.请参阅图3,提高管线固定稳定性,设置加固装置6,便于将底板1与地面进行安装加固,进一步提高整体安装稳定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一种电力施工用通信管线支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加固装置6包括安装架61,安装架61与底板1固定连接,安装架61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62,第三螺纹杆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3,第三螺纹杆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64,挡板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杆65,锥杆6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66。设置加固装置6,便于对地面进行安装,进而提高底板1安装稳定性,转动转动盘63,带动第三螺纹杆62转动,带动挡板64运动,带动锥杆65向下运动,将螺旋叶片66
旋入地基中,进而提高底板1安装稳定性,便于对管线进行稳定支撑,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
37.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38.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4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