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4677发布日期:2021-12-12 21:1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磁吸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吸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磁吸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技术作为电子产品未来充电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正在迅猛发展。
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无线充电器都有自身发热大的缺点,在与手机等终端接触、充电时,会将自身热量传导给手机等终端;同时,手机等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自身也会有较大的发热,因此,受温度影响,使无线充电速度无法进一步提升,充电体验不及有线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的磁吸充电装置。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充电装置,所述磁吸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组件和散热模组。所述壳体具有环设的侧壁结构、连接所述侧壁结构一端的第一盖体、连接所述侧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盖体相对设置的第二盖体,所述侧壁结构、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还围成收纳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圈和磁体,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磁体均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磁体位于所述第一盖体靠近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所述磁体用于通过磁力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远离所述第二盖体一侧的待充电设备,使得所述充电线圈经由所述第一盖体向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散热模组位于所述收纳腔内,用于散热。
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磁吸充电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中的所述充电线圈可以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实现所述磁吸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磁体用于通过磁力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远离所述第二盖体一侧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可实现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磁吸固定于所述磁吸充电装置上,进而使得对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更为高效、稳定,并通过所述散热模组进行散热,降低所述磁吸充电装置和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温度,保障所述磁吸充电装置和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安全,另外,所述壳体将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和所述散热模组收容于所述收纳腔内,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并且通过所述壳体可以保护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和所述散热模组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且便于携带。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充电线圈外围环设的弧形段;或者所述磁体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外围的一体环形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磁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充电线圈外围环设的弧形段;或者所述磁体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外围的一体环形结构,可增大将外部的所述待充电设备磁吸固定于所述磁吸充电装置上的磁吸范围,且所述磁体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外围可以保证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线圈的可靠连接,进而使得无线充电也较为高效、稳定。
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组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无
线充电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上具有出风口,所述侧壁结构具有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以将所述收纳腔中的热量散出。通过在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设置所述散热风扇,并在所述第二盖体设有出风口,所述侧壁结构设有进风口,可以实现所述磁吸充电装置内部元件及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散热,并且,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设于所述侧壁结构的不同位置,不会互相影响,在保障了散热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稳定性。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散热风扇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散热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二盖板一侧的多个散热鳍片。通过设置所述散热板和在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散热效率更高。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表面包括主区域和位于所述主区域外围的外围区域,所述多个散热鳍片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且与所述主区域围成容置空间,所述散热风扇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通过将所述散热风扇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多个散热鳍片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且与所述主区域围成的容置空间内,可以使所述散热风扇在所述散热板内部快速将所述散热板上的热量吹散,提高所述磁吸充电装置散热效率。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充电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所述磁吸充电装置还包括制冷片,所述电路板具有贯穿的开口,所述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开口中,所述制冷片固定在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通过设置所述制冷片可以辅助所述散热板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将所述制冷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开口内,可以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小巧简洁。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板还通过第一锁固件锁固。通过所述第一锁固件将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板进行锁固,可以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板的连接更加稳固,保障了所述磁吸充电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位于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制冷片之间;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位于所述磁体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导热件可以加快将所述充电线圈充电时产生的热量导入所述制冷片进行散热,设置所述第二导热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盖板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散热导入所述散热模组加快散热,从而整体加速所述磁吸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包括主体部分和连接所述主体部分外围的边缘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夹在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制冷片之间并与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制冷片均接触;所述第二导热件为环形,且所述磁体夹在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热件之间并与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均接触;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热件还通过第二锁固件锁固。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热件的所述主体部分夹在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制冷片之间并与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制冷片均接触,可以减小散热路径,加快所述充电线圈的散热,同时,所述磁体夹在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热件之间并与所述边缘部分和所述第
二导热件均接触,可以通过所述磁体实现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立体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另外,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热件还通过第二锁固件锁固可以使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稳定连接,保障散热结构的稳定性。
1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均为导热铜片,所述第一盖板为硅胶片。通过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均为导热铜片,可以降低生成成本,且提高导热效果,且所述第一盖板为硅胶片,可以增加所述磁吸充电装置的绝缘性、防水性、防腐性等。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18.图2是图1所示磁吸充电装置另一角度的的立体图。
19.图3是图1所示磁吸充电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0.图4是图1所示磁吸充电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6.请参阅图1

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充电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磁吸充电装置1另一角度的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磁吸充电装置1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磁吸充电装置1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充电装置1,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包括壳体10、无线充电组件20和散热模组30。所述壳体10具有环设的侧壁结构11、连接所述侧壁结构11一端的第一盖体12、连接所述侧壁结构11远离所述第一盖体12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盖体12相对设置的第二盖体13,所述侧壁结构11、所述第一盖体12和所述第二盖体13还围成收纳腔14,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0包括充电线圈21和磁体22,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磁体22均位于所述收纳腔14内,且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磁体22位于所述第一盖体12靠近所述第二盖体13的一侧,所述磁体22用于通过磁力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2远离所述第二盖体13一侧的待充电设备,使得所述充电线圈21经由所述第一盖体12向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散热模组30位于所述收纳腔14内,用于散热。
27.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接通电源后,所述充电线圈21加上交流电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当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12上被所述磁体22磁吸固定后,所述待充电设备内的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就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从而产生感应交流电流,然后将感应产生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给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在充电过程中,其内部元件及所述待充电设备均会产生热量,为了保护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及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散热模组30会对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及所述待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2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磁吸充电装置1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0中的所述充电线圈21可以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实现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的无线充电功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磁体22用于通过磁力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2远离所述第二盖体13一侧的所述待充电设备,可实现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磁吸固定于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上,进而使得对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更为高效、稳定,并通过所述散热模组30进行散热,降低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和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温度,保障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和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安全,另外,所述壳体10将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0和所述散热模组30收容于所述收纳腔14内,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并且通过所述壳体10可以保护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0和所述散热模组30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且便于携带。
29.具体地,所述磁体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环设的弧形段;或者所述磁体22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的一体环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磁体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环设的弧形段,可以使所述充电线圈21覆盖的区域均具有磁性,从而使所述待充电设备能准确固定在所述充电线圈21覆盖的区域进而准确充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体22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的一体环形结构,同样可以使所述充电线圈21覆盖的区域均具有磁性,从而使所述待充电设备能准确固定在所述充电线圈21覆盖的区域进而准确充电。通过设置所述磁体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环设的弧形段;或者所述磁体22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的一体环形结构,可增大将外部的所述待充电设备磁吸固定于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上的磁吸范围,且所述磁体22套设于所述充电线圈21外围可以保证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线圈21的可靠连接,进而使得无线充电也较为高效、稳定。
3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模组30包括散热风扇31,所述散热风扇31位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0远离所述第一盖体12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13上具有出风口131,所述侧壁结构11具
有进风口111,所述散热风扇31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11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131以将所述收纳腔14中的热量散出。可以理解,所述散热风扇31从所述侧壁结构11上的所述进风口111进风,并吹向所述第二盖体13上的所述出风口131,可以将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內部的热量从所述出风口131一并带出,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通过在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0远离所述第一盖体12的一侧设置所述散热风扇31,并在所述第二盖体13设有出风口131,所述侧壁结构11设有进风口111,可以实现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内部元件及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散热,并且,所述出风口131、所述进风口111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设于所述侧壁结构11的不同位置,不会互相影响,在保障了散热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稳定性。
3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模组30还包括散热板32,所述散热板32位于所述散热风扇31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散热板32包括基板321和设置于所述基板321靠近所述第二盖板一侧的多个散热鳍片322。可以理解,多个所述散热鳍片322一端连接在所述基板321上,另一端沿与所述基板321垂直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基板321吸收了热量后,在所述散热风扇31的作用下以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在对流散热的过程中散热面积主要由所述散热鳍片322的表面积的大小决定的,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表面积越小,散热效果就越差。因此设置多个所述散热鳍片322,有效散热的表面积就越大,散热性能也就越好,且设置多个所述散热鳍片322可以使所述散热板32更轻便,散热表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所述散热板32和在所述散热板32上设有多个所述散热鳍片322,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散热效率更高。
32.具体地,所述基板321靠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表面包括主区域321a和位于所述主区域321a外围的外围区域321b,所述多个散热鳍片322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321b且与所述主区域321a围成容置空间323,所述散热风扇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323。可以理解,所述散热风扇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323可以增大所述散热鳍片322内空气对流,从而加快散热。通过将所述散热风扇31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多个散热鳍片322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321b且与所述主区域321a围成的容置空间323内,可以使所述散热风扇31在所述散热板32内部快速将所述散热板32上的热量吹散,提高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散热效率。
33.进一步地,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还包括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位于所述散热板32远离所述散热风扇31的一侧;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还包括制冷片50,所述电路板40具有贯穿的开口41,所述制冷片50设置于所述开口41中,所述制冷片50固定在所述散热板32远离所述散热风扇31的一侧。通过设置所述制冷片50可以辅助所述散热板32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将所述制冷片50设于所述电路板40的所述开口41内,可以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的整体结构更加小巧简洁。
34.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40和所述散热板32还通过第一锁固件(未示出)锁固。通过所述第一锁固件(未示出)将所述电路板40和所述散热板32进行锁固,可以使所述电路板40和所述散热板32的连接更加稳固,保障了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模组30还包括第一导热件33,所述第一导热件33位于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制冷片50之间;所述散热模组30还包括第二导热件34,所述第二导热件34位于所述磁体22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导热件33可以加快将所述充电线圈21充电时产生的热量导入所述制冷片50进行散热,设置所述第二导热件34可以通过所述
第一盖板将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散热导入所述散热模组30加快散热,从而整体加速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的散热效率。
36.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热件33包括主体部分331和连接所述主体部分331外围的边缘部分332,所述主体部分331夹在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制冷片50之间并与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制冷片50均接触;所述第二导热件34为环形,且所述磁体22夹在所述边缘部分332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之间并与所述边缘部分332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均接触;所述边缘部分332与所述第二导热件34还通过第二锁固件70锁固。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热件33的所述主体部分331夹在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制冷片50之间并与所述充电线圈21和所述制冷片50均接触,可以减小散热路径,加快所述充电线圈21的散热,同时,所述磁体22夹在所述边缘部分332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之间并与所述边缘部分332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均接触,可以通过所述磁体22实现所述第一导热件33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的立体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另外,所述边缘部分332与所述第二导热件34还通过第二锁固件70锁固可以使所述第一导热件33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稳定连接,保障散热结构的稳定性。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件33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均为导热铜片,所述第一盖板为硅胶片。可以理解,铜的热传导系数大,又是很稳定的固体金属材料,价格也相对便宜,制成铜片能更好的进行导热,硅胶片可做压合、减震、隔热作用,长期使用不易产生龟裂,且硅胶片具有较高的电绝缘等级,防腐性能优良,强度高。通过所述第一导热件33和所述第二导热件34均为导热铜片,可以降低生成成本,且提高导热效果,且所述第一盖板为硅胶片,可以增加所述磁吸充电装置1的绝缘性、防水性、防腐性等。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磁吸充电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充电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