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伺服电机。
背景技术:2.近年来因科技不断向前迈进,无论是个人使用还是工业用,伺服电机的使用越来越多,伺服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流在线圈中的发热效应,会不断产生热量伺服电机温度过高,会影响机器的使用,因而电机散热问题是一直以来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伺服电机散热效果不佳,同时人们在对交流伺服电机进行固定的过程中较为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推出了以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其解决了现有装置散热不佳,以及对伺服电机固定不便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包括底座、壳体和伸缩杆,还包括弹簧,所述壳体设置在底座上表面,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所述伸缩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伸缩杆共有多个,并且呈矩形排列在支撑台下表面,所述伸缩杆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伸缩杆表面,所述支撑台内部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内部卡接有交流伺服电机本体,所述壳体表面镶嵌有透气窗,所述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外壳表面镶嵌有百叶窗,所述过滤板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外壳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各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过滤板两侧,所述过滤板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透气窗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通孔。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传动仓,所述传动仓开设在支撑台内部,所述传动仓表面穿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中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传动仓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轴承中,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传动仓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连接杆穿设在活动槽中,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台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各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支撑台两侧,所述壳体正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仓门,所述仓门正面镶嵌有散热窗。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表
面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底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共有多个,并且呈矩形排列在壳体侧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交流伺服电机,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当人们需要对交流伺服电机本体进行夹持时,人们只需要将交流伺服电机本体放置在支撑台上表面,然后通过转动转把,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转动,在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和螺纹帽的配合下,方便了人们对两组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两组限位块将交流伺服电机本体完成夹持后,人们只需要停止转动转把即可,方便了人们对交流伺服电机本体进行夹持。
11.2、该交流伺服电机,通过设置风扇,当人们需要加快壳体内部的热量排出时,人们只需要通过控制开关控制风扇运作,在散热窗的配合下,从而加快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得以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达到加快壳体内部热量排出的目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座;2、壳体;3、伸缩杆;4、弹簧;5、支撑台;6、夹持组件;601、传动仓;602、第一轴承;603、第一转轴;604、转把;605、第一螺纹柱;606、第二螺纹柱;607、第二转轴;608、第二轴承;609、螺纹帽;610、连接杆;611、活动槽;612、限位块;613、防护垫;7、交流伺服电机本体;8、透气窗;9、外壳;10、过滤板;11、第一滑块;12、第一滑槽;13、把手;14、百叶窗;15、风扇;16、通孔;17、固定块;18、固定螺栓;19、第二滑块;20、第二滑槽;21、仓门;22、散热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包括底座1、壳体2和伸缩杆3,还包括弹簧4,壳体2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伸缩杆3固定连接在壳体2内部,伸缩杆3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5,伸缩杆3共有多个,并且呈矩形排列在支撑台5下表面,伸缩杆3表面套接有弹簧4,弹簧4套接在伸缩杆3表面,支撑台5内部设置有夹持组件6,夹持组件6内部卡接有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壳体2表面镶嵌有透气窗8,壳体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9,外壳9内部设置有过滤板10,外壳9表面镶嵌有百叶窗14,过滤板10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1,外壳9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1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1和
第一滑槽12各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过滤板10两侧,过滤板10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3,透气窗8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5,壳体2表面开设有通孔16,该交流伺服电机,通过设置风扇15,当人们需要加快壳体2内部的热量排出时,人们只需要通过控制开关控制风扇15运作,在散热窗22的配合下,从而加快壳体2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得以将壳体2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达到加快壳体2内部热量排出的目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0.具体的,夹持组件6包括传动仓601,传动仓601开设在支撑台5内部,传动仓601表面穿设有第一轴承602,第一轴承602中穿设有第一转轴603,第一转轴6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604,第一转轴6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605,第一螺纹柱6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606,第二螺纹柱6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607,传动仓60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608,第二转轴607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轴承608中,第一螺纹柱605和第二螺纹柱606的螺纹方向相反。
21.具体的,第一螺纹柱60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609,螺纹帽609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10,传动仓601表面开设有活动槽611,连接杆610穿设在活动槽611中,连接杆6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12,限位块6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613,该交流伺服电机,通过设置夹持组件6,当人们需要对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进行夹持时,人们只需要将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放置在支撑台5上表面,然后通过转动转把604,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605和第二螺纹柱606转动,在第一螺纹柱605、第二螺纹柱606和螺纹帽609的配合下,方便了人们对两组限位块612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两组限位块612将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完成夹持后,人们只需要停止转动转把604即可,方便了人们对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进行夹持。
22.具体的,支撑台5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9,壳体2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20,第二滑块19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0中,第二滑块19和第二滑槽20各有两组,并且对称设置在支撑台5两侧,壳体2正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仓门21,仓门21正面镶嵌有散热窗22。
23.具体的,壳体2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表面穿设有固定螺栓18,固定螺栓18与底座1通过固定螺栓18固定连接,固定螺栓18共有多个,并且呈矩形排列在壳体2侧面。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5.s1、在使用时,人们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然后通过固定螺栓18将壳体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表面,从而方便了人们在对该装置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
26.s2、当人们需要对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进行夹持时,人们只需要将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放置在支撑台5上表面,然后通过转动转把604,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605和第二螺纹柱606转动,在第一螺纹柱605、第二螺纹柱606和螺纹帽609的配合下,方便了人们对两组限位块612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两组限位块612将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完成夹持后,人们只需要停止转动转把604即可,方便了人们对交流伺服电机本体7进行夹持;
27.s3、当人们需要加快壳体2内部的热量排出时,人们只需要通过控制开关控制风扇15运作,从而加快壳体2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得以将壳体2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达到加快壳体2内部热量排出的目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