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1133发布日期:2022-07-16 00:2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


背景技术:

2.伺服电缸是一种将伺服电机与丝杆结合的设备,其通过驱动丝杆转动,进而通过活塞推动活塞杆在缸体内部实现往复的直线移动,相比较于传统的气缸和液压缸,伺服电缸在使用过程中精度控制更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然而现有的伺服电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3.1.传统的伺服电缸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缸体内部的活塞容易出现卡顿的现象,这就会影响活塞杆运动的顺畅性,还会造成与其连接设备的正常使用;
4.2.通常伺服电缸需要使用润滑油保证其内部零件移动的顺畅性,而润滑油长时间与零件之间接触会出现发黑结块的现象,进而会对伺服电缸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影响正常运行,因此传统的伺服电缸则缺少对残渣清理的结构。
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伺服电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缸体内部的活塞容易出现卡顿的现象,这就会影响活塞杆运动的顺畅性,润滑油长时间与零件之间接触会出现发黑结块的现象,进而会对伺服电缸内部零件造成损坏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设置有缸体,所述缸体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面螺栓安装有电动机,并且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轮机构与滚珠丝杠相互连接;
8.活塞本体,螺纹套设在所述滚珠丝杠的外侧,所述活塞本体的内部和活塞杆的端头处固定连接;
9.包括:
10.清理块,固定在所述活塞本体的下边缘处,所述清理块下方的缸体内底面固定有收集盒,且缸体的内顶面活动贯穿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侧缠绕有复位弹簧,且活动杆的顶部连接有阀板;
11.储油腔,设置在所述阀板外侧的安装板内,所述储油腔的边侧设置有传输通道,且传输通道端头处的缸体上预留有出油孔。
12.优选的,所述清理块由支撑块和连接块组合而成,且支撑块固定在活塞本体的边缘处,并且支撑块为不锈钢材质,同时支撑块远离活塞本体的一端为尖头设计,通过清理块能够对缸体内壁上粘附的使用过的润滑油刮除,并且润滑油能够粘附在连接块上。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粘贴在支撑块的内侧,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并且连接块的截
面为凹陷的弧形结构,同时连接块为橡胶材质,当连接块与收集盒接触后能够变形,以便对连接块上粘附的润滑油刮下。
14.优选的,所述收集盒的内部开设有存放槽,且收集盒的顶部为斜面设置,并且收集盒顶部的较高端靠近缸体的内壁,同时收集盒和缸体为螺纹连接,通过收集盒能够将连接块上的润滑油刮至存放槽内,而收集盒能够转动从缸体上取下进行清理。
15.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和缸体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杆的内部设置有供气体流通的单向阀,并且活动杆和阀板相互垂直,当活塞本体与活动杆接触后能够推动其滑动,进而带动阀板在储油腔内运动。
16.优选的,所述阀板的边缘处和储油腔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储油腔和传输通道相互连通,当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被推动后,能够进入传输通道内部。
17.优选的,所述传输通道通过出油孔和缸体的内部相连通,且传输通道和出油孔均关于缸体的对角线对称设置有2组,最后润滑油能够从出油孔流动至活塞本体与缸体之间,起到润滑活塞本体的作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能够保证伺服电缸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活塞移动的顺畅性,并且对于使用过后的润滑油,能够刮除并清理,防止造成伺服电缸内部零件的损坏;
19.1.当活塞本体运动至与活动杆接触时,能够带动其在缸体上滑动并推动阀板在储油腔内运动,这样能够将储油腔内的润滑油推至传输通道内,由于活塞本体与活动杆接触时,活塞本体刚好覆盖在出油孔的位置,因此排出的润滑油能够与活塞本体接触,起到提升其移动时顺畅性的作用;
20.当活塞本体与活动杆分离后,能够实现活动杆和阀板恢复初始位置,以便下一次润滑油的推出,而活动杆内设置有单向阀,以便气体能够进入储油腔内,这样每次阀板运动相同距离时都能够带动储油腔内润滑油的排出;
21.2.活塞本体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清理块与缸体的内壁接触,这样在清理块移动时,能够带动支撑块对使用过的润滑油刮除,由于使用过的润滑油具有一定的黏性,因此能够粘附并堆积在连接块上,这样连接块与收集盒接触时,能够推动连接块形变,并将其表面粘附的润滑油刮至存放槽内,以便后续的统一清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正剖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油腔正剖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缸体仰剖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缸体;2、安装板;3、电动机;4、滚珠丝杠;5、活塞本体;6、活塞杆;7、清理块;71、支撑块;72、连接块;8、收集盒;81、存放槽;9、活动杆;10、复位弹簧;11、阀板;12、储油腔;13、传输通道;14、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活塞防卡顿的垂直移动式伺服电缸,设置有缸体1,缸体1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的下端面螺栓安装有电动机3,并且电动机3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轮机构与滚珠丝杠4相互连接;
31.活塞本体5,螺纹套设在滚珠丝杠4的外侧,活塞本体5的内部和活塞杆6的端头处固定连接;
32.包括:
33.清理块7,固定在活塞本体5的下边缘处,清理块7下方的缸体1内底面固定有收集盒8,且缸体1的内顶面活动贯穿有活动杆9,活动杆9的外侧缠绕有复位弹簧10,且活动杆9的顶部连接有阀板11;
34.储油腔12,设置在阀板11外侧的安装板2内,储油腔12的边侧设置有传输通道13,且传输通道13端头处的缸体1上预留有出油孔14。
35.清理块7由支撑块71和连接块72组合而成,且支撑块71固定在活塞本体5的边缘处,并且支撑块71为不锈钢材质,同时支撑块71远离活塞本体5的一端为尖头设计;连接块72粘贴在支撑块71的内侧,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并且连接块72的截面为凹陷的弧形结构,同时连接块72为橡胶材质;收集盒8的内部开设有存放槽81,且收集盒8的顶部为斜面设置,并且收集盒8顶部的较高端靠近缸体1的内壁,同时收集盒8和缸体1为螺纹连接;
36.如图1和图5-6所示,活塞本体5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清理块7一直与缸体1的内壁接触,进而将内壁上粘附的使用过的润滑油刮除,此时润滑油具有一定的黏性,因此被支撑块71刮下后能够粘附并堆积在连接块72上,当连接块72与收集盒8接触后能够形变,并将连接块72上粘附的润滑油刮至存放槽81内,以便后续清理块7的持续刮除,最后通过转动收集盒8能够将其从缸体1上拆卸进行清理,同时在缸体1上等间距设置多个收集盒8,方便对润滑油进行全面的清理;
37.活动杆9和缸体1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杆9的内部设置有供气体流通的单向阀,并且活动杆9和阀板11相互垂直;阀板11的边缘处和储油腔12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储油腔12和传输通道13相互连通;传输通道13通过出油孔14和缸体1的内部相连通,且传输通道13和出油孔14均关于缸体1的对角线对称设置有2组;
38.如图1-4所示,当活塞本体5运动至与活动杆9接触时,能够推动其在缸体1上滑动,并带动阀板11在储油腔12内运动,当阀板11向上运动时,能够将储油腔12内的润滑油推至传输通道13内,由于活塞本体5与活动杆9接触时,活塞本体5刚好覆盖在出油孔14的位置,因此润滑油能够从出油孔14流向活塞本体5的侧面,同时储油腔12设置有2个,传输通道13设置有4个,能够分别与缸体1的四侧相连接,实现对活塞本体5四侧的同步润滑,保证其移动时的顺畅性,避免出现卡顿现象,而活塞本体5与活动杆9分离后,通过复位弹簧10的回弹性能够带动活动杆9和阀板11恢复原位,以便下一次对润滑油的推出,而活动杆9内部设置有单向阀,因此能够带动气体进入储油腔12内,这样阀板11每次移动相同距离时,都能过将
储油腔12内的润滑油推出。
39.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首先电动机3驱动滚珠丝杠4转动时,能够实现通过活塞本体5带动活塞杆6做直线运动,并且活塞本体5运动后能够与活动杆9接触,并通过阀板11将储油腔12内的润滑油推出,从出油孔14流至活塞本体5外侧,起到对其润滑防卡顿的作用,并且在活塞本体5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清理块7将缸体1内壁上粘附的发黑结块的润滑油刮除,防止造成缸体1内部零件的损坏。
4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