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5526发布日期:2022-03-20 01:3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几年光伏项目的大量建成,尤其是山地项目的建成,在电站正常的日常运维过程中出现了组件边框变形、撕裂,甚至于组件脱落。这样不仅会降低整体发电量,同时由于早前电站使用的多为小版型组件,给后期更换组件也带来困难。针对组件边框变形、撕裂、脱落,一般采用直接更换光伏组件的手段处理。
3.在对光伏组件更换后需要通过压块将在光伏组件压紧固定在横梁或檀条上,其中,压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横梁上。现有技术中的压块由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横梁上,在相应的横梁上设置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安装孔的配合实现压块在横梁上的安装固定,进而通过压块将光伏组件压接固定在横梁上。由于在横梁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对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固定的方式有一定的制约,同时在横梁上开设螺纹孔对横梁的强度会造成影响。
4.综上所述,目前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安装,强度稳定的光伏组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光伏组件不方便安装固定,支撑强度差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系统,包括横梁、支撑在所述横梁上的光伏组件和固定机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组件边框和设置在所述组件边框上的层压件,所述组件边框具有包覆在所述层压件边缘的边框本体、与所述边框本体连接固定并定位支撑在所述横梁上的支撑部和自所述支撑部向内延伸设置的压接板,
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抵接在所述压接板上侧的上压件、抵接在所述横梁下侧的下压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旁侧并分别与所述上压件和所述下压件相配合,以将所述压接板压紧定位在所述横梁上。
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压件具有与所述连接组件相配合的上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相对两侧的竖向支撑部和上压接部,所述竖向支撑部抵接在所述横梁的上侧,所述上压接部抵接在所述压接板的上侧。
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竖向支撑部为与所述上安装板一体弯折成型的竖向支撑板,所述上压接部具有一体弯折成型的竖向连接板和上抵接板,所述上抵接板与所述压接板平行设置并相互贴合,所述竖向连接板与所述上抵接板一体弯折成型。
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压接部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竖向支撑部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不低于所述压接板在竖向方向上的厚度。
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的相对两侧的连接部、设置在
所述连接部上的上抵接部和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上压件的上侧相抵接、所述下抵接部与所述下压件的下侧相抵接。
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抵接部和/或所述上抵接部可拆卸连接固定。
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抵接部具有与所述上压件的上侧相抵接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横梁相对两侧的两连接部连接固定;每一所述连接部上均设置有相应的下抵接部,且所述连接与所述下抵接部可拆卸连接固定。
1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抵接部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螺母,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纹段。
1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压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上避让空间,所述连接部定位在所述上避让空间内,所述下压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下避让空间,所述连接部定位在所述下避让空间内。
1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光伏组件和设置在相邻两光伏组件之间的密封胶条,每一所述光伏组件均包括若干所述固定机构连接固定,且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中层压件的下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固定机构设置在光伏组件的内侧,并通过固定机构与向光伏组件的内侧延伸设置的压接板的配合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压紧固定,避免了固定机构对光伏组件的外部空间的占用,提升了光伏组件在横梁上排列的紧密性。同时将固定机构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旁侧,并在与连接组件相配合的上压件和下压件的夹持的作用下将光伏组件和横梁夹持在上压件和下压件之间,方便的实现了光伏组件在横梁上的安装固定,同时也增强了光伏组件的牢固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第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第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固定机构与横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固定机构将压接板压紧固定在横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固定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上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下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系统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光伏组件,10-层压件,11-支撑部,12-压接板,13-边框本体,
28.2-横梁,3-固定机构,31-上压件,310-上避让空间,311-上安装板,312-竖向支撑部,313-上压接部,3131-竖向连接板,3132-上抵接板,
29.32-下压件,320-下避让空间,321-下压板,322-加强板,33-连接组件,331-连接部,332-上抵接部,333-下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3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
32.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系统,该光伏组件系统包括若干光伏组件1和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光伏组件1的横梁2,所述光伏组件1包括组件边框和设置在所述组件边框上的层压件10,所述横梁2用于支撑所述光伏组件1,所述光伏组件1放置支撑在横梁2上,横梁2可以安装固定在房顶上也可以安装固定在横梁支架上以实现光伏组件1的安装固定。
37.所述光伏组件1包括组件边框和设置在所述组件边框上的层压件10,所述组件边框具有包覆在所述层压件10边缘的边框本体13、与所述边框本体13连接固定并定位支撑在所述横梁2上的支撑部11和压接板12;边框本体13上设置有与层压件10相适配的容置槽,所述层压件10安装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
38.支撑部11为自边框本体13的外侧壁向下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压接板12垂直设置在支撑部11上远离边框本体13的一端,压接板12自所述支撑部11向内延伸设置,压接板12延伸设置在边框本体13的下侧,在边框本体13、支撑部11和压接板12之间形成开口朝向内侧的压接槽,压接板12的下表面用于与横梁2的上表面接触贴合。
39.压接板12一般设置呈沿平行于压接板12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竖向方向上压接板12所在的平面位于层压件10所在平面的下侧。
40.为了实现光伏组件1与横梁2的安装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还包括固定机构3,所
述固定机构3具有用于与光伏组件1的组件边框压接的上压件31,所述上压件31将所述光伏组件1压紧定位在所述横梁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件31与所述压接板12相配合以实现光伏组件1在横梁2上的安装固定,也就是上压件31对压接板12的上表面形成下压以将光伏组件1压紧固定在横梁2上。可以理解的是一光伏组件1通过若干固定机构3实现在横梁2上的安装固定。
41.通过上述方式在光伏组件1与上压件31固定配合后,整个固定机构3位于光伏组件1的内侧,固定机构3不会占用光伏组件1的外部空间。现有技术中在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1在横梁2上并列排布的时候,一般将固定机构3设置在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这样在光伏组件1排列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紧密的排列,造成占用较多的空间,并且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水进入到光伏组件1的背面,在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如果固定机构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则在设置密封胶条的时候需要对固定机构3进行避让,这样显然会影响密封胶条的密封效果。
42.本实施例将固定机构3设置在光伏组件1的内侧,并通过固定机构3与向光伏组件1的内侧延伸设置的压接板12的配合实现对光伏组件1的压紧固定,避免了固定机构3对光伏组件1的外部空间的占用,提升了光伏组件1在横梁2上排列的紧密性。
43.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固定机构3位于光伏组件1的内侧,并且一般光伏组件1位于层压件10的下侧,这样并不方便固定机构3的安装固定。为了方便的实现固定机构3的安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9所示,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抵接在所述光伏组件1上侧的上压件31、抵接在所述横梁2下侧的下压件32和连接组件33,所述连接组件33设置在所述横梁1的旁侧并分别与所述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相配合,以将所述光伏组件1压紧定位在所述横梁2上。
44.如图3至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组件33设置在所述横梁1的旁侧,并在与连接组件33相配合的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的夹持的作用下将光伏组件1和横梁2夹持在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之间,从而实现光伏组件1在横梁2上的安装固定。通过上述方式的安装固定避免了在横梁2上开孔以固定压块,方便的实现了光伏组件1在横梁上的安装固定,同时也增强了横梁2的支撑强度。
45.连接组件33与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的配合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安装固定,连接组件33主要是在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之间提供一种拉紧力的作用,使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具有相向运动的趋势以提供夹持光伏组件1和横梁2的夹持力,进而实现光伏组件1在横梁2上的安装定位。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件31具有与所述连接组件33相配合的上安装板311、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311相对两侧的竖向支撑部312和上压接部313,所述竖向支撑部312抵接在所述横梁2的上侧,所述上压接部313抵接在所述压接板2的上侧。
47.连接组件33的作用力作用到上安装板311上,通过上安装板311将下压力传递至上压接部313上,上压接部313与压接板12相抵接以将压接板12压紧定位在横梁2上。为了平衡上压接部313与连接板12的作用力,在所述上安装板311上与所述上压接部313相对的一侧设置了竖向支撑部312,竖向支撑部312抵接在横梁2上,从而在上安装板311的作用力作用到上安装板311后能够更好的传递至上压接部313上。
48.具体的,所述竖向支撑部312为与所述上安装板一体弯折成型的竖向支撑板,所述
上压接部313具有一体弯折成型的竖向连接板3131和上抵接板3132,所述上抵接板3132与所述压接板12平行设置并相互贴合,所述竖向连接板3131与所述上抵接板3132一体弯折成型。也就是所述上压件31整体由钣金件一体弯折成型,这样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强上压件31的稳定牢固性。
49.同时,将上抵接板3132设置呈与压接板12平行设置并相互贴合能够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实现压紧固定的效果。
50.所述上压接部313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竖向支撑部312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且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不低于所述压接板12在竖向方向上的厚度。
51.作为优选的方案,在上压件31安装固定后上压接部313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等于竖向支撑部312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加上压接板12在竖向方向上的厚度。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上压件31在安装固定后上安装板311是处于水平状态,这样能够更好的使下压力作用到压接板12上。由于压接板12具有一定的厚度,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受压接板12的厚度影响造成上压件31在安装后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为背离压接板12的方向,这样不利于对压接板12的压紧固定。
52.当然也可以使上压接部313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竖向支撑部312的底端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压接板12在竖向方向上的厚度,这样的设计使上压件31在安装固定后朝向压接板12的方向倾斜,从而更有利于压紧力作用到压接板12上。
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3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2的相对两侧的连接部33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31上的上抵接部332和下抵接部333,所述上抵接部331与所述上压件31的上侧相抵接、所述下抵接部333与所述下压件32的下侧相抵接。所述连接部331与所述下抵接部333和/或所述上抵接部332可拆卸连接固定。
54.在本实施例中,述上抵接部332具有与所述上压件31的上侧相抵接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横梁2相对两侧的两连接部331连接固定;每一所述连接部331上均设置有相应的下抵接部333,且所述连接部331与所述下抵接部333可拆卸连接固定。
55.本体部可以为抵接在所述上压件31上的柱体,所述连接部331固定在所述本体部的相对两侧,并且设置在本体部两侧的两连接部331同向延伸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横梁2的相对两侧,两连接部331可以为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柱状结构,两连接部331和本体部一体成型后形成具有u型结构的紧固螺栓,而下抵接部333则为螺纹连接在紧固螺栓上的紧固螺母,紧固螺母的上表面抵接在下压件32上,相应的,在连接部331上设置有与紧固螺母相似配的螺纹段。
56.如图8所示,所述下压件32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331相适配的下避让空间320,下避让空间320为与所述连接部331相适配的穿孔,所述穿孔优选为腰型孔。连接部331穿设所述下避让空间320并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母固定安装在连接部331后,螺母的顶部抵接在下压件32上。
57.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件3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331相适配的上避让空间310,所述连接部331定位在所述上避让空间310内,所述上避让空间310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上压件31上的穿孔,所述穿孔优选为腰型孔。连接件331穿设所述上避让空间310与所述上抵接部332连接固定。当然所述上避让空间310还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上压件31上的
u型槽,所述u型槽侧向开口,设置上避让空间310能够对连接部331形成定位,使连接部331定位在上避让空间310内。
58.所述上抵接部332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31上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部331连接固定,所述连接部331为穿设所述上避让空间310的柱体,并在柱体上设置有与上抵接部332螺纹配合的螺纹段,所述上抵接部332与所述连接部331螺纹连接后抵接在所述上压件31的上表面。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31为同时贯穿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螺母连接,位于连接部331上侧的螺母在螺纹连接在连接柱之后抵接在上压件31的上侧,位于连接部331下侧的螺母在螺纹连接在连接柱之后抵接在下压件32的下侧。
59.设置两个连接部331能够更稳定的实现对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的安装固定。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上压件31、下压件32以及连接部331形成环抱横梁2的结构,并且在环抱横梁2的同时,上压件31对光伏组件1形成下压力使光伏组件31压紧定位在横梁2上。
60.进一步的,为了更稳定的实现对光伏组件31的安装固定两所述连接部331设置在所述横梁2的相对两侧并紧贴所述横梁2。将连接部331紧靠在横梁2的旁侧能够更好的提升固定机构3对光伏组件1压接的稳定性。
6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31还可以直接安装固定在上压件31上,连接部331自上压件31向下突伸形成,连接部331与上压件31一体成型设置或者连接部331固定在上压件31上。
6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31分别穿设所述上压件31和所述下压件3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31还可以从上压件31和下压件32的旁侧向外延伸并与上抵接部332和下抵接部333连接固定,所述连接部311与上抵接部332形成l型结构。
63.如图8所示,所述下压件32具有与所述横梁1相抵接的下压板321和设置在所述下压板321上的加强板322,所述加强板322与所述下压板321一体弯折成型并相互垂直。
6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上安装板311上设置两个安装固定上安装板311的位置,也就是上安装板311通过两个连接部331进行固定安装,两个连接部331沿上安装板311的延伸方向上并列设置,因此能够有效的增强上安装板311的安装牢固性。采用上述安装固定方式能够将上安装板311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设置成80mm至120mm,从而使上安装板311与光伏组件1的压接板12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压紧固定。
65.现有技术中由于固定机构3一般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横梁2上,由于固定机构3与横梁2之间只设置一个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机构3的上安装板长度即便做的很长,但并不能更有效的对光伏组件形成压接,因为只有一个螺栓对上安装板的限位作用有限。本发明中的上安装板31的长度一般可以做到80mm至120mm之间,甚至于更长,长度越长则上安装板31与组件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多,进而摩擦力越强,固定效果也越佳。可以针对不同风速地区,可以定制压块的长度,实现因地制宜。
66.本实用新型采用压板将光伏组件压紧固定在横梁上,固定机构3只是与光伏组件存在下压的关系,并无其他配合关系,这样结构的设置能够更方便光伏组件与固定机构3的安装固定,固定机构3能够适用于更多种类的组件边框。在光伏组件出现问题后进行更换完可以在不改变固定机构3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固定。
6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
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