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区配变上引线遮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0356发布日期:2022-07-06 01:4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区配变上引线遮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区配变上引线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力线路的建设和发展,线路带电作业成为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减少电能损失、不间断向用户供电、提高电网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夏冬季节电网负荷较大,电网企业经常对现有台区配变开展紧急增容工作,台区配变增容传统的办法是采用带电方式拆除配变上引线后,对变压器进行更换,目前10kv配变台区一般采用h型架设,门型台架较窄,配变增容时主要采用绝缘斗臂车对配变上引线进行拆除,但是部分区域地形、地貌比较恶劣,限制了绝缘斗臂车使用,因此配变在需要增容时,不得不对配变整条供电线路进行停电,线路上其他用户也由于增容进行配合停电,造成了其他用户的不必要损失,因此,针对恶劣地形环境,采用绝缘杆进行配变上引线进行拆除是一种极好的选择。在采用绝缘杆对配变上引线拆除时,需要作业人员使用登高设备到达台架以上高度后,使用绝缘操作杆进行操作,此时,配变上引线处于带电状态,作业人员无法进行登高操作,以至于工作无法开展,只能采用送电侧停电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变上引线带电,人工拆除存在危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台区配变上引线遮蔽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台区配变上引线遮蔽装置,至少包括一个令克遮蔽部和一个引线遮蔽部,引线遮蔽部位于令克遮蔽部上部并插接在令克遮蔽部上,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都包括沟槽,在沟槽开口上设置有双向开合的遮蔽门,在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的背面设置有与操作杆相连的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中遮蔽装置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令克遮蔽部用于对令克进行遮蔽,引线遮蔽部用于对上部引线进行遮蔽,引线遮蔽部插接到令克遮蔽部上,使得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对配变上引线进行有效的隔离,这里采用配变上引线表示令克和引线两部分。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背部设置有连接头,操作杆连接在连接头上实现对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的操作,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都包括沟槽,使得它们整体为u形槽体结构。在操作时将配变上引线推入到沟槽内,配变上引线推开遮蔽门进入到沟槽内,遮蔽门在配变上引线进入沟槽后恢复原本关闭状态,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将上引线完全隔离在内部,形成有效遮蔽,减少线路在放电过程中空气间隙放电距离及沿面放电距离,确保作业人员在登高过程中与临近带电部位有足够的绝缘电阻。
5.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令克遮蔽部包括上下连通在一起的上遮蔽部和下遮蔽部,下遮蔽部体积大于上遮蔽部体积,上遮蔽部位于下遮蔽部中间位置,且上遮蔽部与下遮蔽部开口所在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上遮蔽部和下遮蔽部开口上分别各自设置遮蔽门。本方案中令克遮蔽部根据令克和引线的形状设计了上小下大的结构,下遮蔽部用于
容纳令克部分,上遮蔽部用于容纳令克上引线部分,上遮蔽部和下遮蔽部沟槽开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分别设置遮蔽门,形成四面封闭的结构,上遮蔽部上端,下遮蔽部下端分别开口,上遮蔽部上端开口用于和引线遮蔽部进行插接。
6.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线遮蔽部包括多个,引线遮蔽部为长形结构,在引线遮蔽部上端两侧面向内倾斜形成尖端,尖端顶端开口,所述尖端插接在相邻引线遮蔽部的下端内。引线遮蔽部具有多个,引线遮蔽部之间首尾相接进行组装,其中引线遮蔽部上端两侧部分相内倾斜形成尖端结构,在尖端上设置有开口,尖端便于插入相邻引线遮蔽的下端进行组合。根据遮蔽长度可以灵活选择一定数量的引线遮蔽部进行组合。
7.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头为长条形凸条,连接头倾斜设置在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背面上,连接头侧面上开设若干穿孔。本方案中连接头用于和操作杆连接,连接头为长条形凸条,在其侧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个贯穿两侧的穿孔,穿孔用于插接操作杆前端上的插接头,在使用时,将操作杆前端插接头插入连接头穿孔内,举起遮蔽装置进行操作。连接头倾斜设置使得操作者只需倾斜操作杆一点角度便可以将遮蔽装置呈竖直状举起,更方便对上引线的遮蔽操作。
8.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遮蔽部下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翻沿,相邻的引线遮蔽部下端抵接在第一翻沿上,所述引线遮蔽部下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翻沿,下方相邻的引线遮蔽部尖端抵在第二翻沿上。本方案中第一翻沿对引线遮蔽部插入上遮蔽部起到限位作用,第二翻沿对上方引线遮蔽部下端插入下方引线遮蔽部上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插入过度。
9.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特征是所述遮蔽门包括左右设置的两个门扇,门扇通过双向合页连接在沟槽开口上。两个门扇组成遮蔽门,门扇通过双向合页连接在构成开口一侧上,门扇可以进行向外或向内翻转,在进行遮蔽操作时,将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靠近要遮蔽的上引线,上引线向内推动遮蔽门然后进入沟槽,遮蔽门在上引线进入构成后恢复原状。在完成施工后,将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拉出,上引线向外推动遮蔽门,推开遮蔽门后脱离出沟槽。
10.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向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第一合页固定在门扇上,在第一合页上设置有上转动座和下转动座,第二合页固定在沟槽开口上,第二合页上设置有中转动座,中转动座设置在上转动座和下转动座之间,在上转动座、下转动座和中转动座上插入有转轴将它们转动相连,在转轴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第一扭簧的两端脚分别与上转动座和中转动座相抵接,第二扭簧的两端脚分别与下转动座和中转动座相抵接,且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转动方向相反。本方案中双向合页可以进行双向转动,使得门扇可以向内或向外翻转。其中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相互独立,第一扭簧对上转动座、下转动座朝第一个方向转动受挤压形成扭力,而朝其第二个方向即反方向转动则不受挤压,第二扭簧对上转动座、下转动座朝第一个方向转动不受挤压,而朝第二个方向转动受挤压形成扭力,这样使得双向合页能够进行双向开启和复位。上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而第二方向这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11.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动座包括第一内腔,在第一内腔同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第一卡头与第二卡头朝向相反,第一扭簧下端端脚与第一卡头相抵接,第二扭簧上端端脚与第二卡头相抵接。
第二卡头23-第二内腔24-第三卡头25-第三内腔26-第四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3.实施例:
34.本实施例一种台区配变上引线遮蔽装置,包括一个令克遮蔽部1和多个引线遮蔽部2,其中根据引线遮蔽长度选择对应数量的引线遮蔽部。如图7所示,使用时令克遮蔽部对令克进行遮蔽,引线遮蔽部对上部引线进行遮蔽,引线遮蔽部位于令克遮蔽部上方并插接在令克遮蔽部上,多个引线遮蔽部之间也相互进行插接,将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对配变上引线进行有效的隔离。
35.如图1所示,令克遮蔽部1为槽体状,其包括沟槽3,在沟槽开口上分别设置有双向开合的遮蔽门。具体的,令克遮蔽部包括上下连通在一起的上遮蔽部5和下遮蔽部6,下遮蔽部体积大于上遮蔽部体积,上遮蔽部和下遮蔽部都位于中轴线上,且上遮蔽部与下遮蔽部开口所在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上遮蔽部和下遮蔽部开口上分别各自设置遮蔽门。如图2所示,在令克遮蔽部的背面设置有与操作杆连接的连接头4,连接头为长条形凸条,连接头倾斜设置在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背面上,连接头侧面上开设若干穿孔7。使用时将操作杆前端插接头插入连接头穿孔内,举起遮蔽装置进行操作,连接头倾斜设置使得操作者只需倾斜操作杆一点角度便可以将遮蔽装置呈竖直状举起,更方便对上引线的遮蔽操作。如图5所示,上遮蔽部5下端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翻沿8,在与引线遮蔽部进行连接时,引线遮蔽部下端抵接在第一翻沿上。
36.如图3所示,引线遮蔽部为长形结构,其也包括沟槽3,在沟槽开口上分别设置有双向开合的遮蔽门,在引线遮蔽部上端两侧面向内倾斜形成尖端,尖端顶端开口,多个引线遮蔽部相连接时,尖端插接在相邻引线遮蔽部的下端内。如图4所示,在引线遮蔽部背面设置有与操作杆连接的连接头4,连接头为长条形凸条,连接头倾斜设置在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背面上,连接头侧面上开设若干穿孔7。如图6所示,引线遮蔽部下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翻沿9,引线遮蔽部相连接时,下方相邻的引线遮蔽部尖端插入下端内并抵在第二翻沿上。
37.令克遮蔽部和引线遮蔽部的遮蔽门都包括左右设置的两个门扇10,门扇通过双向合页连接在沟槽3开口上。如图8所示,双向合页包括第一合页11、第二合页12,第一合页为活动合页,第一合页固定在门扇10上,在第一合页上设置有上转动座13和下转动座14。第二合页为静止合页,第二合页固定在沟槽开口侧壁上,第二合页上设置有中转动座15,中转动座设置在上转动座和下转动座之间,在上转动座、下转动座和中转动座上插入有转轴16将它们转动相连。在转轴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扭簧17和第二扭簧18,第一扭簧的两端脚分别与上转动座和中转动座相抵接,第二扭簧的两端脚分别与下转动座和中转动座相抵接,且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转动方向相反。
38.如图10和图12所示,中转动座15包括第一内腔19,在第一内腔同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头20和第二卡头21,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都为为第一内腔侧壁上凸起的卡接部,且第一卡头与第二卡头朝向相反,第一扭簧17下端端脚勾在第一卡头20上,第二扭簧上端端脚勾在第二卡头上。
39.如图9所示,上转动座13包括第二内腔23,在第二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头24,
如图10中虚线部分所示,第三卡头位于第一卡头对面一侧,且第三卡头朝向与第一卡头朝向相同,第一扭簧的上端端脚与第三卡头相抵接。
40.如图11所示,下转动座14包括第三内腔25,在第三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卡头26,如图12中虚线部分所示,第四卡头位于第二卡头对面一侧,且第四卡头朝向与第二卡头朝向相同,第二扭簧的下端端脚与第四卡头相抵接。
41.在转动门扇时,本实施例中转动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说明,针对图9-12为中的状态,第一方向为瞬时值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将上转动座、下转动座朝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扭簧下端端脚抵压在第一卡头上不动,第三卡头24抵在第一扭簧上端端脚带动其转动,第一扭簧则受挤压形成扭力,门扇抵抗扭力进行转动,在第一方向转动结束后,在第一扭簧扭力作用下,第一合页复位即门扇复位。同时在这过程中,第四卡头26脱离第二扭簧下端端脚,第二扭簧不受挤压。上转动座、下转动座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此时第三卡头脱离第一扭簧上端端脚,第一扭簧不受挤压,同时,第二扭簧上端端脚抵压在第二卡头上不动,第四卡头抵在第二扭簧下端端脚上并带动其转动,第二扭簧受挤压形成扭力,门扇抵抗扭力进行第二方向转动,在第二方向转动结束后,在第二扭簧扭力作用下,第一合页复位即门扇复位。这样使得门扇可以进行双向开合,操作时上引线能够向内推开门扇进入沟槽或是向外推开门扇脱离沟槽。
42.本实施例装置在操作时,首先作业人员使用登高设备到达台架以上的适当位置。对令克和引线进行拆除时,通过采用绝缘操作杆叉在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背面的连接头上,举起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靠近需要屏蔽隔离的导线。把需要屏蔽的带电导线通过推开屏蔽门进入到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的沟槽内,屏蔽门复位后对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进行封闭。至此完成人与台区带电部位的电气隔离工作,作业人员再进行开展台区配变上引线拆除工作。作业人员完成施工后,通过使用操作杆将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拉出,带电导线通过推开屏蔽门脱离出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的沟槽,最后取下令克遮蔽部或引线遮蔽部,作业完成。
4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4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令克遮蔽部、引线遮蔽部、沟槽、连接头、上遮蔽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