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0144发布日期:2022-04-14 21:5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散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燃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高,纯电动汽车作为绿色新能源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零排放、噪声低、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实现交通能源来源多元化等优点,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市场份额也逐年增加。充电装置作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工具也随之快速发展。
3.由于充电装置是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在充电时充电装置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够有效排出,则会对充电装置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一般采用将充电装置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结合的方式,利用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发散,起到对充电装置的散热作用。
4.申请号201110424870.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功率模块用复合式散热器及复合式散热器组件,所述复合式散热器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散热单元和一第二散热单元,所述基板的一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功率模块;第一散热单元为由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片构成的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面上;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根热管和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于所述基板内且靠近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绝热段位于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包含延伸部和折弯部;所述冷凝段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组。该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器仅使用热管散热结构复杂,散热效果较差。其次,该方法需要一直使用风机进行散热,对电能消耗较大。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装置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的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在所述发热模块上设置蓄热模块组件,所述蓄热模块组件能够在发热模块温度较高时蓄热。
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当发热模块温度较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模块组件将发热模块上的热量进行收集、转移和蓄热,从而实现对发热模块的精准散热,减少能耗,散热可靠,既能充分的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又能保证充电装置工作稳定。
10.进一步的,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上设置蓄热驱动模块组件,所述蓄热模块组件与所述蓄热驱动模块组件连接。
11.当蓄热模块组件温度较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驱动模块组件便于驱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往下运动,便于自然风将蓄热模块组件上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蓄热模块组件的
精准散热,减少能耗,散热可靠。当蓄热模块组件温度不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驱动模块组件便于驱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往上运动,便于热模块组件充分的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
12.进一步的,所述蓄热驱动模块组件包括蓄热电机和第一安装板,所述蓄热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13.该设置便于驱动蓄热模块组件运动。
14.进一步的,所述蓄热模块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模块的上侧和/或下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前侧和/或后侧。
15.该设置增大了蓄热模块组件与发热模块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蓄热模块组件对发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16.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安装区上设置开口,所述开口能够相对所述充电装置的下面板打开或者关闭。
17.开口的设置一方面为蓄热模块组件向下运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向充电装置内部送风,进而便于蓄热模块组件和发热模块的散热。
18.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与所述蓄热模块组件相对应,在所述开口在打开状态下所述蓄热模块组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
19.开口的设置一方面为蓄热模块组件向下运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向充电装置内部送风,进而便于蓄热模块组件和发热模块的散热。
20.进一步的,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挡块组件,所述挡块组件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下面板中。
21.该设置使得开口能够相对所述充电装置的下面板打开或者关闭。
22.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安装区上设置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能够作为所述蓄热模块组件和/或所述发热模块散热的风源。
23.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装置的散热能力。
24.进一步的,在所述充电装置的下面板上设置支柱。
25.该设置抬高了下面板的高度,便于为蓄热模块组件的向下运动提供空间,从而便于自然风将蓄热模块组件上的热量带走,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装置的散热能力。
2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当发热模块温度较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模块组件将发热模块上的热量进行收集、转移和蓄热,从而实现对发热模块的精准散热,减少能耗,散热可靠,既能充分的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又能保证充电装置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的蓄热驱动模块组件与蓄热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开口打开);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开口闭合)。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充电装置;101、下面板;102、后面板;103、支柱;2、第一安装区;21、安装区上板;3、发热模块;4、风速传感器;5、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1、蓄热电机;52、第一安装板;53、轨道;54、滑块;55、套筒;56、传动装置;6、风扇组件;7、蓄热模块组件;81、开口;82、挡块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5.实施例1
36.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装置100的发热模块3设置在第一安装区2,在所述发热模块3上设置蓄热模块组件7,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能够在发热模块3温度较高时蓄热。
3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发热模块3设置在第一安装区2,当发热模块3温度较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模块组件7将发热模块3上的热量进行收集、转移和蓄热,从而实现对发热模块的精准散热,减少能耗,散热可靠,既能充分的对发热模块3进行散热,又能保证充电装置工作稳定。
38.具体的,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设置在所述发热模块3的位置不做限定。
39.更具体的,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可以设置在所述发热模块3的上侧、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可以设置在所述发热模块3的下侧,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发热模块3的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前侧和/或后侧。
4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设置在所述发热模块3的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前侧和/或后侧。
41.该设置增大了蓄热模块组件7与发热模块3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蓄热模块组件7对发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
42.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上设置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与所述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连接。
43.当蓄热模块组件7温度较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便于驱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往下运动,便于自然风将蓄热模块组件7上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蓄热模块组件7的精准散热,减少能耗,散热可靠。当蓄热模块组件7温度不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便于驱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往上运动,便于蓄热模块组件7充分的对发热模块3进行散热。
44.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包括蓄热电机51和第一安装板52,所述蓄热电机5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2上。
45.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蓄热电机5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安装区上板21
上,所述第一安装板52垂直安装在所述安装区上板21的下方。
46.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2上设有两端封闭的轨道53,在所述轨道53内设有滑块54,所述滑块54上连接有蓄热模块组件7,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2上还安装有与驱动所述滑块54往复滑动的传动装置56,所述传动装置56由所述蓄热电机51驱动转动,所述蓄热电机51通过控制部控制动作。
47.所述传动装置56具体不做限定。所述传动装置56可以设置为偏心轮,所述传动装置56还可以设置为丝杆。
48.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丝杆,所述滑块54直接连接在丝杆的套筒55的下端,通过蓄热电机51的正反转带动所述滑块54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蓄热模块组件7上下运动。
49.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上设置开口81,所述开口81能够相对所述充电装置100的下面板101打开或者关闭。
50.开口81的设置一方面为蓄热模块组件7向下运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向充电装置100内部送风,进而便于蓄热模块组件7和发热模块3的散热。
51.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开口81与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相对应,在所述开口81在打开状态下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能够穿过所述开口81。
52.开口81的设置一方面为蓄热模块组件7向下运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向充电装置100内部送风,进而便于蓄热模块组件7和发热模块3的散热。
53.具体的,所述挡块组件82设置在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的下方。
54.该设置便于实现蓄热模块组件7向下运动提供空间。
55.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开口81处设置挡块组件82,所述挡块组件82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下面板101中。
56.该设置使得开口81能够相对所述充电装置100的下面板101打开或者关闭。
57.所述充电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面板(图中未显示)、下面板101、前面板(图中未显示)、后面板102、左面板(图中未显示)和右面板(图中未显示)。
58.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上设置风扇组件6,所述风扇组件6能够作为所述蓄热模块组件7和/或所述发热模块3散热的风源。
59.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装置100的散热能力。
60.具体的,所述风扇组件6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位置不做限定。所述风扇组件6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上侧,所述风扇组件6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下侧,所述风扇组件6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前侧和/或后侧。
61.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6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前侧和/或后侧。
62.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装置100的散热能力。
63.所述风扇组件6的数量不做限定。所述风扇组件6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四个。
6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6可以设置为四个,所述风扇组件6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的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前侧和/或后侧。
65.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所述充电装置100的下面板101上设置支柱103。
66.该设置抬高了下面板101的高度,便于为蓄热模块组件7的向下运动提供空间,从
而便于自然风将蓄热模块组件7上的热量带走,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装置100的散热能力。
67.具体的,在所述充电装置100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图中未显示)。
68.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100上的位置不做限定。
69.更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安装区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图中未显示)。
70.具体的,所述风速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100上的位置不做限定。
71.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充电装置100的下面板101的下方设置风速传感器4。
72.具体的,在所述充电装置100上设置控制部(图中未显示)。
73.具体的,在所述发热模块3的四周设置通风网(图中未显示),在蓄热模块组件7上设置除尘装置。
74.更具体的,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刷和第二安装板(图中未显示)。所述除尘刷通过第二安装板安装在蓄热模块组件7上靠近通风网的一侧上端。
75.当蓄热驱动模块组件5驱动蓄热模块组件7上下运动进行散热时,同时除尘刷还能够对通风网的网面进行除尘,避免通风网内部沉积灰尘影响通风使用。
7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当发热模块温度较高时,通过设置的蓄热模块组件将发热模块上的热量进行收集、转移和蓄热,从而实现对发热模块的精准散热,减少能耗,散热可靠,既能充分的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又能保证充电装置工作稳定。
77.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