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隔离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1697发布日期:2022-07-26 22:3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机隔离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限位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机隔离电路。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电机控制器来控制机械限位电机正转、反转以及停转。配合图1所示,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口input具有第一火线端l1、第二火线端l2和零线端n,其中第一火线端l1和零线端n用于给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供电,第二火线端l2和零线端n用于给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线圈l2供电。当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输出交流电且第二火线端l2不输出交流电时,此时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通电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正转,当机械限位电机m正转到位时,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限位开关s1受到机械作用而断开,以使得正转线圈l1断电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停止正向转动;当输出端口input的第二火线端l2输出交流电且第一火线端l1不输出交流电时,此时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线圈l2通电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反转,当机械限位电机m反转到位时,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限位开关s2受到机械作用而断开,以使得反转线圈l2断电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停止反转转动。
3.现有的电机控制器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输出端口input只能连接一个机械限位电机m,若是一个输出端口input连接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m时,对机械限位电机m的控制就会容易出错;具体的,配合图2所示,在输出端口input连接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情况下,容易存在以下两种错误情况:
4.第一种错误情况:当与输出端口input连接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进行正向转动时,若是其中一个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先于其他机械限位电机m正转到位,则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自动使其自身的正转线圈l1断电,此时其他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的电流会通过各自的反向线圈l2和第二火线端l2流入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向线圈l2,最后再由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向线圈l2流入零线端n,使得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向线圈l2和其他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向线圈l2都通电,此时与输出端口input连接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都出现运行错误;
5.第二种错误情况:当与输出端口input连接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进行反向转动时,若是其中一个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先于其他机械限位电机m反转到位,则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自动使其自身的反转线圈l2断电,此时其他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线圈l2的电流会通过各自的正转线圈l1和第一火线端l1流入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最后再由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流入零线端n,使得该错误的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和其他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都通电,此时与输出端口input连接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都出现运行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隔离电路,其能使得电机控制器的一个输出
端口能连接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并保证各机械限位电机运行正常。
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8.一种电机隔离电路,其包括第一火线输入端、第二火线输入端、零线输入端、第一火线输出端、第二火线输出端、零线输出端、控制继电器以及继电器供电模块;所述控制继电器具有控制线圈、常开开关和常闭开关;当控制线圈断电时,常开开关断开,常闭开关闭合;当控制线圈通电时,常开开关闭合,常闭开关断开;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串联于第一火线输入端和第一火线输出端之间,控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串联于第二火线输入端和第二火线输出端之间,控制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继电器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控制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输出端接地,零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出端相连。
9.所述控制继电器为双刀双掷继电器,该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开关的第一动触点和第一常开触点构成所述常开开关,该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二开关的第二动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构成所述常闭开关。
10.所述控制继电器为双刀单掷继电器,该双刀单掷继电器的两个开关分别为所述常开开关和所述常闭开关。
11.所述继电器供电模块包括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整流电路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分别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通过稳压电路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的输出端。
12.所述继电器供电模块还包括滤波保护电路,整流电路的第一交流输入端通过滤波保护电路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13.所述滤波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滤波电阻和滤波电容;保险丝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滤波电阻的第二端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整流电路的第一交流输入端。
14.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管和稳压电容,稳压管的阴极和稳压电容的正极连接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和继电器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稳压管的阳极和稳压电容的负极接地。
15.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
16.采用上述方案后,当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分别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来连接电机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口时,若是该输出端口的第一火线端输出交流电、第二火线端不输出交流电时,此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会使得第一火线端给各个机械限位电机的正转线圈供电,同时会使得各个机械限位电机的反转线圈都断开与输出端口的第二火线端的电性导通,从而使得各个机械限位电机可以正常正转;而若是该输出端口的第一火线端不输出交流电、第二火线端输出交流电时,此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会使得第二火线端给各个机械限位电机的反转线圈供电,同时会使得各个机械限位电机的正转线圈都断开与输出端口的第一火线端的电性导通,从而使得各个机械限位电机可以正常反转。
17.综上可知,当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分别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来连接电机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口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可以保证各个机械限位电机运转正常。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的控制继电器可以自动切换,且不需要增加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控制继电器,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使用时极为方便,可以完
美兼容现有的电机控制器。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的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连接一个机械限位电机的示意图;
19.图2为现有的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连接两个机械限位电机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4.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其包括第一火线输入端vin-l1、第二火线输入端vin-l2、零线输入端vin-n、第一火线输出端vout-l1、第二火线输出端vout-l2、零线输出端vout-n、控制继电器relay以及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其中所述控制继电器relay具有控制线圈kl、常开开关ka和常闭开关kb;当控制线圈kl断电时,常开开关ka断开,常闭开关kb闭合;当控制线圈kl通电时,常开开关ka闭合,常闭开关kb断开。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继电器relay的常开开关ka串联于第一火线输入端vin-l1和第一火线输出端vout-l1之间,控制继电器relay的常闭开关kb串联于第二火线输入端vin-l2和第二火线输出端vout-l2之间,控制继电器relay的控制线圈kl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输出端,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火线输入端vin-l1和零线输入端vin-n,控制继电器relay的控制线圈kl的输出端接地,零线输入端vin-n和零线输出端vout-n相连。
26.配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的第一火线输入端vin-l1、第二火线输入端vin-l2、零线输入端vin-n分别连接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第二火线端l2和零线端n;而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的第一火线输出端vout-l1、第二火线输出端vout-l2和零线输出端vout-n分别连接机械限位电机m的第一火线接口端、第二火线接口端和零线接口端。
27.本实用新型当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输出交流电且第二火线端l2不输出交流电时,此时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通电而给控制继电器relay的控制线圈kl供电,进而使得控制继电器relay的常开开关ka闭合、常闭开关kb断开;此时因常开开关ka闭合和正转限位开关s1闭合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与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导通,而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线圈l2则因常闭开关kb断开而与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二火线端l2断开导通;这样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通电、反转线圈l2断电,机械限位电机m进行正向转动;当机械限位电机m正转到位时,正转限位开关s1受到机械作用断开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停止正转。
28.本实用新型当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二火线端l2输出交流电且第一火线端l1不输出交流电时,此时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断电而使控制继电器relay的控制线圈kl
断电,进而使得控制继电器relay的常开开关ka断开、常闭开关kb闭合;此时因常闭开关kb闭合和反转限位开关s2闭合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线圈l2与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二火线端l2导通,而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则因常开开关ka断开而与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断开导通;这样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断电、反转线圈l2通电,机械限位电机m进行反向转动;当机械限位电机m反转到位时,反转限位开关s2受到机械作用断开而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停止反转。
29.由上可知,当机械限位电机m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来连接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口input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可以使得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和反转线圈l2中的一个线圈通电时,另一个线圈则断开与其对应的输出端口input的火线端(其中,正转线圈l1对应第一火线端l1,反转线圈l1对应第二火线端l2)的导通。这样当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m分别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来连接电机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口input时,若是该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输出交流电、第二火线端l2不输出交流电时,此时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的反转线圈l2都断开与输出端口input的第二火线端l2的电性导通,使得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可以正常正转;而若是该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不输出交流电、第二火线端l2输出交流电时,此时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的正转线圈l1都断开与输出端口input的第一火线端l1的电性导通,使得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可以正常反转。
30.综上可知,当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m分别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来连接电机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口input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可以保证各个机械限位电机运转正常。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的控制继电器relay可以自动切换,且不需要增加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控制继电器relay,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使用时极为方便,可以完美兼容现有的电机控制器。
31.配合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控制继电器relay可为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其中该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的第一开关k1的第一动触点k21和第一常开触点k22构成所述常开开关ka,该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的第二开关k2的第二动触点k21和第二常闭触点k22构成所述常闭开关kb。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当控制线圈kl通电时,第一开关k1的第一动触点k21和第一常开触点k22闭合而使得常开开关ka闭合,第二开关k2的第二动触点k21和第二常闭触点k22断开而使得常闭开关kb断开;而当控制线圈kl断电时,第一开关k1的第一动触点k21和第一常开触点k22断开而使得常开开关ka断开合,第二开关k2的第二动触点k21和第二常闭触点k22闭合而使得常闭开关kb闭合。
32.配合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控制继电器relay也可为双刀单掷继电器relay2,该双刀单掷继电器relay2的两个开关分别为所述常开开关ka和所述常闭开关kb。
33.配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包括整流电路1和稳压电路2,整流电路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分别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整流电路1的直流输出端通过稳压电路2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整流电路1和稳压电路2可以给控制线圈kl提供合适的直流电流。其中所述稳压电路1可包括稳压管zd1和稳压电容zc1,稳压管zd1的阴极和稳压电容zc1的正极
连接整流电路1的直流输出端和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输出端,稳压管zd1的阳极和稳压电容zc1的负极接地;而所述整流电路1可为全桥整流电路。
34.配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还包括滤波保护电路3,整流电路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通过滤波保护电路3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第一输入端。具体的,所述滤波保护电路1包括保险丝f1、滤波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的第一输入端,保险丝f1的第二端连接滤波电阻r1的第一端和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滤波电阻r1的第二端和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整流电路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其中保险丝f1可以避免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因电流过大而损坏;滤波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可以使得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能给控制线圈kl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流,使得控制继电器relay工作正常。
35.在本实用新型中,当两个以上的机械限位电机m分别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来连接电机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口input时,各个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可以共用一个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这样在保证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运转正常下,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当然,各个电机隔离电路isolator可独立配备一个继电器供电模块power,这样也能保证各个机械限位电机m运转正常。
3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