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转子液压整形及高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8550发布日期:2022-07-09 01:2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马达定子转子液压整形及高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马达定子转子液压整形及高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其中定子和转子是马达内部非常重要的两个部件,定子和转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马达的性能。
3.现有的转子和定子一般采用多个转子冲片或定子冲片挤压在一起成型,一般采用人工使用等高块的方法进行转子或者定子高度检测检测,不仅误差较大,而且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够,不利于大批量的检测,也有半自动化的检测装置,但是只能对单一的定子或者单一的转子进行检测,功能性较为单一,无法同时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整形和高度检测,使用局限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定子和转子的整形以及高度检测方式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转子液压整形及高度检测设备,其通过设置有用于输送定子的第一上料槽以及用于输送转子的第二上料槽,并配合感应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检测时可通过感应装置感应出待检测的工件为定子还是转子,可实现同时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整形和高度检测,相较于人工的方式,自动化程度更高,检测效率更快,误差也更小,相较于现有的高度检测装置,功能性更强,使用局限性也更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马达定子转子液压整形及高度检测设备,包括有机架、控制器、上料装置、送料装置、整形装置、拨料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检测装置;该控制器设置在机架上;该上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侧旁,上料装置上具有用于输送定子的第一上料槽以及用于输送转子的第二上料槽;该送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连接,送料装置具有与第一上料槽输出端连通的第一送料机构以及与第二上料槽输出端连通的第二送料机构;该整形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输出端的侧旁,整形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该拨料装置来回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侧旁,拨料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该感应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输出端侧旁,感应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该检测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输出端侧旁,检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且检测装置位于感应装置后方。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有一上料架,该上料架位于机架侧旁,第一上料槽和第二上料槽均设置在上料架上,第一上料槽和第二上料槽的输入端均与外界上
料设备的输出端连通。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有第一送料槽、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送料槽、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送料槽以及第三驱动机构,第一送料槽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第一上料槽的输出端连通,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正对第一送料槽的输入端,且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一送料槽的输入端内,第一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第二送料槽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第一送料槽的输出端连通,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送料槽的输出端侧旁并与第二送料槽的输入端正对,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二送料槽的输入端内,第二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第三送料槽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第二送料槽的输出端连通,该第三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送料槽的输出端侧旁并与第三送料槽的输入端正对,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三送料槽的输入端内,第三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装置上还设置有一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来回翻转于第一上料槽的输出端侧旁和第一送料槽的输入端侧旁,翻转机构包括有翻转架以及翻转气缸,翻转架内具有一容纳定子的容置腔,容置腔底部贯穿有一顶出孔,第一上料槽的输出端侧旁具有一顶出气缸,该顶出气缸输出端与容置腔位置对应,顶出气缸与控制器连接,该翻转气缸设置在机架上并带动翻转架来回翻转,翻转气缸与控制器连接,前述第一驱动机构与顶出孔位置对应。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有第四送料槽、第四驱动机构以及第五驱动机构;该第四送料槽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第二上料槽的输出端连通,该第四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第四送料槽的输入端正对,第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四送料槽的输入端内,第四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第五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四送料槽的输出端侧旁,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四送料槽的输出端和整形装置的正下方,第五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有支架、整形块以及第六驱动机构,该支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正上方,该整形块可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输出端的侧旁,该第六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并带动整形块来回活动,第六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六驱动机构为液压缸。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有一第五送料槽,前述拨料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检测装置均位于第五送料槽侧旁,第五送料槽的输入端与整形装置的正下方连通。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位于送料装置的输出端侧旁,且第一滑轨与送料装置输出端延伸方向相同;拨料装置包括有活动架、第七驱动机构、活动板、第八驱动机构以及拨爪;该活动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配合的第一滑脚,该第七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带动活动架沿着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来回活动,第七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活动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滑轨,活动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二滑脚,该第八驱动机构设置在活动架上并带动活动板沿着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来回活动,第八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拨爪设置在活动板上并向内伸入送料装置的输出端内。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有感应架、感应头以及第九驱动机构;该感应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的输出端侧旁,该感应头可朝向送料装置输出端内部来回活动地设置在感应架上,感应头与控制器连接,该第九驱动机构设置在感应架上并带动
感应头来回活动,该第九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检测架以及检测头,该检测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的输出端侧旁,该检测头设置在检测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输出端的正上方,检测头与控制器连接。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7.通过设置上料装置上具有用于输送定子的第一上料槽以及用于输送转子的第二上料槽,可实现马达定子和转子的同时上料,另外配合整形装置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整形,并配合感应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输出端侧旁,当进行整形完成后,可对待检测的产品进行感应,可以分辨出待检测的产品为定子或者转子,之后再通过检测装置进行高度检测,相较于人工的检测方式,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的效率,而且检测精度也更高,便于大批量的检测,另外相较于现有的检测装置,功能性更强,不仅可以单独对定子或者单独对转子进行检测,还可以同时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检测,使用局限性更小。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局部组装示意图。
23.附图标识说明:
24.10、机架
ꢀꢀꢀꢀꢀꢀꢀꢀꢀꢀꢀꢀꢀꢀꢀꢀꢀ
11、第一滑轨
25.20、控制器
ꢀꢀꢀꢀꢀꢀꢀꢀꢀꢀꢀꢀꢀꢀꢀ
30、上料装置
26.31、第一上料槽
ꢀꢀꢀꢀꢀꢀꢀꢀꢀꢀꢀ
32、第二上料槽
27.33、上料架
ꢀꢀꢀꢀꢀꢀꢀꢀꢀꢀꢀꢀꢀꢀꢀ
34、顶出气缸
28.40、送料装置
ꢀꢀꢀꢀꢀꢀꢀꢀꢀꢀꢀꢀꢀ
401、第一送料槽
29.402、第二送料槽
ꢀꢀꢀꢀꢀꢀꢀꢀꢀꢀ
403、第三送料槽
30.404、容置腔
ꢀꢀꢀꢀꢀꢀꢀꢀꢀꢀꢀꢀꢀꢀ
405、顶出孔
31.406、第四送料槽
ꢀꢀꢀꢀꢀꢀꢀꢀꢀꢀ
407、第五送料槽
32.41、第一送料机构
ꢀꢀꢀꢀꢀꢀꢀꢀꢀ
411、第一驱动机构
33.412、第二驱动机构
ꢀꢀꢀꢀꢀꢀꢀꢀ
413、第三驱动机构
34.42、第二送料机构
ꢀꢀꢀꢀꢀꢀꢀꢀꢀ
421、第四驱动机构
35.422、第五驱动机构
ꢀꢀꢀꢀꢀꢀꢀꢀ
43、翻转机构
36.431、翻转架
ꢀꢀꢀꢀꢀꢀꢀꢀꢀꢀꢀꢀꢀꢀ
432、翻转气缸
37.50、整形装置
ꢀꢀꢀꢀꢀꢀꢀꢀꢀꢀꢀꢀꢀ
51、支架
38.52、整形块
ꢀꢀꢀꢀꢀꢀꢀꢀꢀꢀꢀꢀꢀꢀꢀ
53、第六驱动机构
39.60、拨料装置
ꢀꢀꢀꢀꢀꢀꢀꢀꢀꢀꢀꢀꢀ
61、活动架
40.611、第一滑脚
ꢀꢀꢀꢀꢀꢀꢀꢀꢀꢀꢀꢀ
612、第二滑轨
41.62、第七驱动机构
ꢀꢀꢀꢀꢀꢀꢀꢀꢀ
63、活动板
42.631、第二滑脚
ꢀꢀꢀꢀꢀꢀꢀꢀꢀꢀꢀꢀ
64、第八驱动机构
43.65、拨爪
ꢀꢀꢀꢀꢀꢀꢀꢀꢀꢀꢀꢀꢀꢀꢀꢀꢀ
70、感应装置
44.71、感应架
ꢀꢀꢀꢀꢀꢀꢀꢀꢀꢀꢀꢀꢀꢀꢀ
72、感应头
45.73、第九驱动机构
ꢀꢀꢀꢀꢀꢀꢀꢀꢀ
80、检测装置
46.81、检测架
ꢀꢀꢀꢀꢀꢀꢀꢀꢀꢀꢀꢀꢀꢀꢀ
82、检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47.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机架10、控制器20、上料装置30、送料装置40、整形装置50、拨料装置60、感应装置70以及检测装置80。
48.该控制器20设置在机架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1,第一滑轨11位于送料装置40的输出端侧旁,且第一滑轨11与送料装置40输出端延伸方向相同。
49.该上料装置30设置在机架10侧旁,上料装置30上具有用于输送定子的第一上料槽31以及用于输送转子的第二上料槽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30还包括有一上料架33,该上料架33位于机架10侧旁,第一上料槽31和第二上料槽32均设置在上料架上33,第一上料槽31和第二上料槽32的输入端均与外界上料设备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上料槽31的输出端侧旁具有一顶出气缸34,顶出气缸34与控制器20连接。
50.该送料装置4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控制器20连接,送料装置40具有与第一上料槽31输出端连通的第一送料机构41以及与第二上料槽32输出端连通的第二送料机构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41包括有第一送料槽401、第一驱动机构411、第二送料槽402、第二驱动机构412、第三送料槽403以及第三驱动机构413,第一送料槽402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第一上料槽31的输出端连通,第一驱动机构411设置在机架10上并正对第一送料槽401的输入端,且第一驱动机构411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一送料槽401的输入端内,第一驱动机构411与控制器20连接;第二送料槽402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第一送料槽401的输出端连通,该第二驱动机构412设置在第一送料槽401的输出端侧旁并与第二送料槽402的输入端正对,第二驱动机构412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二送料槽402的输入端内,第二驱动机构412与控制器20连接;第三送料槽403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第二送料槽402的输出端连通,该第三驱动机构413设置在第二送料槽402的输出端侧旁并与第三送料槽403的输入端正对,第三驱动机构413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三送料槽403的输入端内,第三驱动机构413与控制器20连接。
51.所述上料装置上还设置有一翻转机构43,该翻转机构43设置在机架10上并来回翻转于第一上料槽31的输出端侧旁和第一送料槽401的输入端侧旁,翻转机构43包括有翻转架431以及翻转气缸432,翻转架431内具有一容纳定子的容置腔404,容置腔404底部贯穿有一顶出孔405,前述顶出气缸34输出端与容置腔404位置对应,该翻转气缸432设置在机架10上并带动翻转架431来回翻转,翻转气缸432与控制器20连接,前述第一驱动机构411与顶出孔405位置对应。翻转机构43的设置,可以将放平的定子翻转为竖直状态,从而不会影响后续整形工艺的加工。
52.所述第二送料机构42包括有第四送料槽406、第四驱动机构421以及第五驱动机构422;该第四送料槽406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第二上料槽32的输出端连通,该第四驱动机构42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第四送料槽406的输入端正对,第四驱动机构421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四送料槽406的输入端内,第四驱动机构421与控制器20连接;第五驱动机构422设置在机架上10并位于第四送料槽406的输出端侧旁,第五驱动机构422的输出端来回活动于第四送料槽406的输出端和整形装置50的正下方,第五驱动机构422与控制器20连接;所述送料装置40包括有一第五送料槽407,前述拨料装置60、感应装置70以及检测装置80均位于第五送料槽407侧旁,第五送料槽407的输入端与整形装置50的正下方连通。
53.该整形装置5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一送料机构41和第二送料机构42输出端的侧旁,整形装置50与控制器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形装置50包括有支架51、整形块52以及第六驱动机构53,该支架5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正上方,该整形块52可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送料机构41和第二送料机构42输出端的侧旁,该第六驱动机构53设置在支架51上并带动整形块52来回活动,第六驱动机构53与控制器20连接,所述第六驱动机构53为液压缸。
54.该拨料装置60来回活动地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侧旁,拨料装置60与控制器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拨料装置60包括有活动架61、第七驱动机构62、活动板63、第八驱动机构64以及拨爪65;该活动架61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11配合的第一滑脚611,该第七驱动机构62设置在机架10上并带动活动架61沿着第一滑轨11的延伸方向来回活动,第七驱动机构62与控制器20连接;活动架61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11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滑轨612,活动板63上设置有与第二滑轨612配合的第二滑脚631,该第八驱动机构64设置在活动架61上并带动活动板63沿着第二滑轨612的延伸方向来回活动,第八驱动机构64与控制器20连接;该拨爪65设置在活动板63上并向内伸入送料装置40的输出端内。
55.该感应装置7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输出端侧旁,感应装置70与控制器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70包括有感应架71、感应头72以及第九驱动机构73;该感应架7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的输出端侧旁,该感应头72可朝向送料装置40输出端内部来回活动地设置在感应架71上,感应头72与控制器20连接,该第九驱动机构73设置在感应架71上并带动感应头72来回活动,该第九驱动机构73与控制器20连接。
56.该检测装置8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输出端侧旁,检测装置80与控制器20连接,且检测装置80位于感应装置70后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80包括有检测架81以及检测头82,该检测架8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的输出端侧旁,该检测头82设置在检测架81上并位于送料装置40输出端的正上方,检测头82与控制器20连接。
57.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58.工作时,先打开设备电源,然后外界上料设备会将待检测的马达定子和转子分别输送至第一上料槽31和第二上料槽32中,定子为平躺输送状态,定子会通过第一上料槽31先到达第一上料槽31的输出端,然后由顶出气缸34将平躺的定子推入容置腔404中,接着翻转气缸432会带动翻转架431以及容置腔404中的定子进行90
°
翻转,使得定子翻转为竖直状态,翻转完成后由第一驱动机构411将定子推入第一送料槽401中,然后通过第一送料机构41被输送至整形装置50下方通过整形块52进行液压整形,对应的,转子会通过第二送料机构42输送至整形装置50下方进行液压整形,整形完成后,定子和转子都会在第五驱动机构
422的带动下进入第五送料槽407,接着拨料装置60会将定子和转子一个个沿着第五送料槽拨动,当拨动至感应装置70侧旁时,第九驱动机构73会带动感应头72朝向第五送料槽407活动,其中转子的直径与第五送料槽407宽度相等,因此感应头72触碰到转子时,无法继续向前移动,当感应头72触碰到定子时,感应头72还可以继续向前移动,同时感应头72会将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20,控制器20用以调用适合的检测程序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检测,感应完成后,拨料装置60会继续将产品向后拨动至检测装置80的正下方,检测装置80会根据控制器20传递的信号对转子和定子进行高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20进行记录,最后由拨料装置60将产品送出第五送料槽407即可。
59.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上料装置上具有用于输送定子的第一上料槽以及用于输送转子的第二上料槽,可实现马达定子和转子的同时上料,另外配合整形装置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整形,并配合感应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输出端侧旁,当进行整形完成后,可对待检测的产品进行感应,可以分辨出待检测的产品为定子或者转子,之后再通过检测装置进行高度检测,相较于人工的检测方式,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的效率,而且检测精度也更高,便于大批量的检测,另外相较于现有的检测装置,功能性更强,不仅可以单独对定子或者单独对转子进行检测,还可以同时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检测,使用局限性更小。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