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起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2.起动机碳刷,碳刷架是起动电机的定子、转子间的导电连接件。起动机碳刷架安装固定在后盖内,起动机碳刷安装在碳刷架的刷盒中,碳刷架上的碳刷弹簧压住碳刷,使起动机碳刷和转子换向器形成可靠的连接。在起动机工作的过程中,起动机转子高速旋转,起动机碳刷在转子换向器上不停的磨损,碳刷弹簧不停的下压起动机碳刷,保证碳刷和换向器之间的电流有效导通,起动机可靠工作。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碳刷和刷盒之间间隙较小,且现有的汽车启动机内的刷盒为金属材料制成,工作后碳刷发热,水汽集中在碳刷和刷盒上之间,长时间后碳刷和刷盒之间产生锈蚀,碳刷弹簧下压压不动碳刷,碳刷卡死在刷盒中,碳刷和换向器接触不良,起动机失效。目前已经存在的解决办法是提高碳刷架抗腐蚀的能力:碳刷架镀锌镍合金,碳刷架镀铜,效果不理想;另外碳刷是连接定子与转子换向器的导体,工作时,负极主电流通过碳刷引线流向刷架底板到电机外壳,有小部分电流通过碳刷经过负极刷盒流向刷架底板到电机外壳,最后都回到电瓶负极的过程,由于电流流过,会加速刷盒锈蚀;此外目前刷架总成是靠刷架底板上的两个螺纹孔,通过两个金属螺钉锁紧在后盖的底面上。电机的热量通过定子、刷架和后盖散出,刷架上就易产生水汽,长时间后刷架底板和刷盒锈蚀,导致碳刷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刷架底板和刷盒的锈蚀、避免碳刷因刷盒及底板锈蚀而失效、整体结构简单和内部结构设置合理的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
6.(二)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包括刷架板、若干个刷盒以及与所述刷盒对应的碳刷,其中所述刷盒采用非金属材料,所述刷架板设置起动机的机壳和后盖之间并通过所述后盖将所述刷架板限位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刷盒环形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刷架板上,所述刷盒卡装固定在所述刷架板上,所述刷盒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碳刷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碳刷与所述刷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刷簧,所述刷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刷盒的内侧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碳刷上用于压紧所述碳刷使其与所述机壳内的转子组件配合,此结构的设置利用所述刷簧的设置能够保持所述碳刷与所述转子组件的配合,从而保证起动机的正常使用,同时将所述刷架板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端面上,利用所述后盖进行限位固定,能够避免所述刷盒与所述后盖的接触,避免了热交换产生的水汽,导致刷架底板和刷盒锈蚀问题。
8.进一步的,所述刷架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刷盒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一卡装部,所述
第一卡装部与所述卡槽卡装配合,所述刷盒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卡装部,所述第二卡装部与所述卡槽的侧壁卡装配合,利用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卡装部以及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二卡装部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刷盒和所述刷架板之间的限位固定,能够保证所述刷盒的稳固性,避免所述刷盒与所述后盖接触从而发生锈蚀现象。
9.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卡装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卡装部的开口方向垂直,能够进一步得使所述刷盒实现前后左右的四向限位固定,保证内部结构更稳固,同时能够保证所述碳刷与所述转子组件的接触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刷盒的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碳刷的连接端置于所述限位槽限位移动,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刷架板或所述机壳上的定子焊接,此结构的设置通过所述限位槽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碳刷之间的同步移动,保证所述碳刷的正常使用,整体结构简单。
11.进一步的,所述刷盒的上端面开设有通槽,能够有效避免所述碳刷和所述刷盒之间的水汽导致锈蚀问题,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散热作用,使内部的热交换产生的水汽产生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提高防锈蚀能力。
12.进一步的,所述刷架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机壳内侧的凸起部配合实现所述刷架板在所述机壳一侧的转动限位,此结构的设置通过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能够保证所述刷架板和所述机壳之间的限位转动,使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13.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上形成有止口部,所述止口部与所述刷架板配合使所述刷架板限位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止口部的设置能够将所述刷架板限位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避免穿的利用螺钉进行锁紧,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能够避免所述刷盒所述后盖的接触,有效避免热交换产生的水汽问题。
14.进一步的,所述刷盒由电木粉材料制成,所述刷盒通过电木粉压铸成型,代替传统的金属刷盒,能够达到避免或减少碳刷和刷盒之间的锈蚀面积,避免锈蚀失效,电木粉压铸成型的刷盒,具有高绝缘性能,避免了金属刷盒过电流锈蚀问题。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所述碳刷和所述刷盒之间以及所述刷盒和所述刷架板之间的锈蚀问题,有效减少内部结构锈蚀的问题,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绝缘性能,避免了由于金属刷盒内电流流过而产生的锈蚀问题,通过刷架板固定设置在机壳上,后盖进行压紧的结构能够防止刷盒与后盖之间的接触,避免了热交换产生的水汽,导致刷架板和刷盒锈蚀问题,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碳刷的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底部向上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除去碳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刷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刷盒底部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刷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的剖视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和机壳的立体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机壳和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起动机的剖视图;
27.其中:1为刷架板、101为卡槽、2为刷盒、3为碳刷、301为连接端、4为容置腔、5为刷簧、6为机壳、7为后盖、8为转子组件、901为第一卡装部、902为第二卡装部、10为限位槽、11为定子、12为通槽、13为限位块、14为凸起部、15为止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参阅图1~图10,一种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包括刷架板1、若干个刷盒2以及与刷盒2对应的碳刷3,刷架板1设置起动机的机壳6和后盖7之间并通过后盖7将刷架板1限位设置在机壳6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刷盒2由电木粉材料制成,刷盒2通过电木粉压铸成型,代替传统的金属刷盒,能够达到避免或减少碳刷3和刷盒2之间的锈蚀面积,避免锈蚀失效,电木粉压铸成型的刷盒2,具有高绝缘性能,避免了金属刷盒过电流锈蚀问题;刷盒2环形等间距地设置在刷架板1上,刷盒2卡装固定在刷架板1上,刷盒2内形成有容置腔4,碳刷3置于容置腔4内且碳刷3与刷盒2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刷簧5,刷簧5的一端抵靠在刷盒2的内侧壁上,其另一端抵靠在碳刷3上用于压紧碳刷3使其与机壳6内的转子组件8配合,利用刷簧5的设置能够保持碳刷3与转子组件8的配合,从而保证起动机的正常使用,同时将刷架板1设置在机壳6的端面上,利用后盖7进行限位固定,能够避免刷盒2与后盖7的接触,避免了热交换产生的水汽,导致刷架板1和刷盒锈蚀问题。
30.参阅土4和图5,刷架板1上开设有卡槽101,刷盒2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一卡装部901,第一卡装部901与卡槽101卡装配合,刷盒2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卡装部902,第二卡装部902与卡槽101的侧壁卡装配合,利用卡槽101和第一卡装部901以及卡槽101和第二卡装部902的设置能够保证刷盒2和刷架板1之间的限位固定,能够保证刷盒2的稳固性,避免刷盒2与后盖7接触从而发生锈蚀现象。
31.参阅图2和图6,卡槽101呈阶梯状,第一卡装部90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卡装部902的开口方向垂直,能够进一步得使刷盒2实现前后左右的四向限位固定,保证内部结构更稳固,同时能够保证碳刷3与转子组件8的接触配合。
32.参阅图1、图2和图8,刷盒2的两侧开设有限位槽10,碳刷3的连接端301置于限位槽10限位移动,连接端301与刷架板1或机壳6上的定子11焊接,刷盒2的上端面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碳刷3和刷盒2之间的水汽导致锈蚀问题,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散热作用,使内部的热交换产生的水汽产生于后盖7的内壁上,提高防锈蚀能力,通过限位槽10的设置能够保证连接端301与碳刷3之间的同步移动,保证碳刷3的正常使用,整体结构简单。
33.参阅图2、图6、图8和图9,刷架板1靠近机壳6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与机壳6内侧的凸起部14配合实现刷架板1在机壳6一侧的转动限位,通过限位块13和凸起部
14的配合能够保证刷架板1和机壳6之间的限位转动,使内部结构更加稳。
34.参阅图10,后盖7上形成有止口部15,止口部15与刷架板1配合使刷架板1限位固定在机壳6的一侧,止口部15的设置能够将刷架板1限位设置在机壳6的一侧,避免穿的利用螺钉进行锁紧,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能够避免刷盒2后盖7的接触,有效避免热交换产生的水汽问题。
35.本实施例防锈蚀刷架总成结构通过刷架板固定设置在机壳上,后盖进行压紧的结构能够防止刷盒与后盖之间的接触,能够有效避免所述碳刷和所述刷盒之间以及所述刷盒和所述刷架板之间的锈蚀问题,有效减少内部结构锈蚀的问题,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绝缘性能,避免了由于金属刷盒内电流流过而产生的锈蚀问题,避免了热交换产生的水汽,导致刷架板和刷盒锈蚀问题,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碳刷的使用效果更好。
3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