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风拉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了方便电力的传输,工作人员铺设了越来越多的架空线路,而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在架空线路上应用较广,它可以实现防风保护功能,然而现在的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存在不易拼装维护、不易调整防风绳结构的强度、不易固定安装、稳定性差以及强度低、耐磨防腐效果差、不易进行保养维护的问题,这导致装置的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易拼装维护、不易调整防风绳结构的强度、不易固定安装、稳定性差以及强度低、耐磨防腐效果差、不易进行保养维护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顶部安装有上装配筒,所述第二拉绳安装于第一拉绳的底部,所述第三拉绳安装于第二拉绳的底部,所述第三拉绳的底部安装有下装配筒,所述第一拉绳的底部和第二拉绳的底部皆固定有预留块,所述第二拉绳的顶部和第三拉绳的顶部皆固定有和预留块相匹配的预留槽,所述第一拉绳的顶部和第三拉绳的底部皆设置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上焊接有连接卡柱,所述上装配筒和下装配筒上皆设置有与连接卡柱相匹配的连接卡槽,所述装配块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挂钩,所述连接卡槽外侧上装配筒和下装配筒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与限位挂钩相匹配的限位挂环。
5.优选的,所述上装配筒的一端焊接有固定片,所述下装配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固定桩,提升了装置安装时的牢固性能。
6.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皆与第二拉绳构成拆卸安装结构,所述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之间构成螺纹连接,保证了装置利用时的安全性能。
7.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与第二拉绳的材料皆为碳素钢,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外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耐磨层,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耐磨和防腐效果。
8.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和第二拉绳侧壁的内部皆设置有聚砜刚性层,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强度和抗拉性能。
9.优选的,所述预留块和预留槽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预留块和预留槽的两端皆焊接有锁紧环,使其可以实现对于防风绳结构使用长度的调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拉绳、锁紧环和第二拉绳,使
得装置优化了自身的结构,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拉绳的底部和第二拉绳的底部皆固定有预留块,且在第二拉绳的顶部和第三拉绳的顶部皆固定有和预留块相匹配的预留槽,利用预留块和预留槽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可以将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进行组装,从而既使得防风绳结构实现了组合式的优点,便于维护和更换,又可以通过增设第二拉绳的数量,实现对于防风绳结构使用长度的调整,并且通过在预留块和预留槽的两端皆焊接有锁紧环,通过钢丝将对应的锁紧环进行绑缚,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下,对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的连接处实现进一步加固,进而稳固性;
12.(2)、该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通过安装有固定片、限位挂钩和限位挂环,使得装置优化了自身的性能,使用时,一方面使用者可以将固定片与相应的架空线路支架进行焊接,实现第一拉绳的装配,并且利用固定桩插入相应的地面,且在固定桩和预埋孔之间加固填塞有水泥,从而提升了装置安装时的牢固性能,另一方面防风绳结构的两端进行装配时,利用限位挂钩和限位挂环构成的连接作用,可以对防风绳结构两端的安装点进行加固,提升了稳定性;
13.(3)、该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拉绳、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使得装置具体操作时,一方面通过将防风绳结构主体材质采用碳素钢,且在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外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耐磨层,从而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耐磨和防腐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和第二拉绳侧壁的内部皆设置有聚砜刚性层,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强度和抗拉性能,且,使用者可以利用连接卡柱和连接卡槽之间的连接作用,将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分别与对应的上装配筒和下装配筒进行拆装维护,从而便于防风绳结构两端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天气好时,将防风绳结构进行更换,并且将更换下的防风绳结构拿去检修和保养维护,从而保证了装置利用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装配筒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拉绳侧壁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固定片;2、上装配筒;3、第一拉绳;4、第二拉绳;5、第三拉绳;6、下装配筒;7、预留块;8、锁紧环;9、预留槽;10、连接卡柱;11、装配块;12、限位挂钩;13、限位挂环;14、连接卡槽;15、固定桩;16、聚砜刚性层;17、纳米陶瓷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配网架空线路防风拉线装置,包括第一拉绳3、第二拉绳4和第三拉绳5,第一拉绳3的顶部安装有上装配筒2,第二拉绳4安装于第一拉绳3的底部;
21.第三拉绳5安装于第二拉绳4的底部,第三拉绳5的底部安装有下装配筒6,第一拉
绳3的底部和第二拉绳4的底部皆固定有预留块7,第二拉绳4的顶部和第三拉绳5的顶部皆固定有和预留块7相匹配的预留槽9;
22.第一拉绳3的顶部和第三拉绳5的底部皆设置有装配块11,装配块11上焊接有连接卡柱10,上装配筒2和下装配筒6上皆设置有与连接卡柱10相匹配的连接卡槽14;
23.装配块11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挂钩12,连接卡槽14外侧上装配筒2和下装配筒6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与限位挂钩12相匹配的限位挂环13;
24.上装配筒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片1,下装配筒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固定桩15;
25.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固定片1与相应的架空线路支架进行焊接,实现第一拉绳3的装配,并且利用固定桩15插入相应的地面,且在固定桩15和预埋孔之间加固填塞有水泥,从而提升了装置安装时的牢固性能;
26.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皆与第二拉绳4构成拆卸安装结构,连接卡柱10和连接卡槽14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27.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利用连接卡柱10和连接卡槽14之间的连接作用,将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分别与对应的上装配筒2和下装配筒6进行拆装维护,从而便于防风绳结构两端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天气好时,将防风绳结构进行更换,并且将更换下的防风绳结构拿去检修和保养维护,从而保证了装置利用时的安全性能;
28.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与第二拉绳4的材料皆为碳素钢,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和第二拉绳4的外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耐磨层17;
29.使用时,通过将防风绳结构主体材质采用碳素钢,且在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和第二拉绳4的外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耐磨层17,从而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耐磨和防腐效果;
30.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和第二拉绳4侧壁的内部皆设置有聚砜刚性层16;
31.使用时,利用聚砜刚性层16,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强度和抗拉性能;
32.预留块7和预留槽9之间构成螺纹连接,预留块7和预留槽9的两端皆焊接有锁紧环8;
33.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拉绳3的底部和第二拉绳4的底部皆固定有预留块7,且在第二拉绳4的顶部和第三拉绳5的顶部皆固定有和预留块7相匹配的预留槽9,利用预留块7和预留槽9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可以将第一拉绳3、第二拉绳4和第三拉绳5进行组装,从而既使得防风绳结构实现了组合式的优点,便于维护和更换,又可以通过增设第二拉绳4的数量,实现对于防风绳结构使用长度的调整,并且通过在预留块7和预留槽9的两端皆焊接有锁紧环8,通过钢丝将对应的锁紧环8进行绑缚,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下,对第一拉绳3、第二拉绳4和第三拉绳5的连接处实现进一步加固,进而稳固性。
34.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固定片1与相应的架空线路支架进行焊接,实现第一拉绳3的装配,并且利用固定桩15插入相应的地面,且在固定桩15和预埋孔之间加固填塞有水泥,从而提升了装置安装时的牢固性能,同时通过在第一拉绳3的底部和第二拉绳4的底部皆固定有预留块7,且在第二拉绳4的顶部和第三拉绳5的顶部皆固定有和预留块7相匹配的预留槽9,利用预留块7和预留槽9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可以将第一拉绳3、第二拉绳4和第三拉绳5进行组装,从而既使得防风绳结构实现了组合式的优点,便于维护和更换,又可以通过增设第二拉绳4的数量,实现对于防风绳结构使用长度的调整,并且通过在
预留块7和预留槽9的两端皆焊接有锁紧环8,通过钢丝将对应的锁紧环8进行绑缚,可以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下,对第一拉绳3、第二拉绳4和第三拉绳5的连接处实现进一步加固,进而稳固性,此外,一方面通过将防风绳结构主体材质采用碳素钢,且在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和第二拉绳4的外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耐磨层17,从而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耐磨和防腐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和第二拉绳4侧壁的内部皆设置有聚砜刚性层16,提升了防风绳结构的强度和抗拉性能,且,使用者可以利用连接卡柱10和连接卡槽14之间的连接作用,将第一拉绳3和第三拉绳5分别与对应的上装配筒2和下装配筒6进行拆装维护,从而便于防风绳结构两端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天气好时,将防风绳结构进行更换,并且将更换下的防风绳结构拿去检修和保养维护,从而保证了装置利用时的安全性能,并且防风绳结构的两端进行装配时,利用限位挂钩12和限位挂环13构成的连接作用,可以对防风绳结构两端的安装点进行加固,提升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