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振基座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2119发布日期:2022-09-03 02:3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基座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在一些船舶上安装使用时,容易产生晃动,需要对其进行减振,大多数配电柜通过设置减振基座,减振基座内设有阻尼弹簧,达到减振的效果,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阻尼弹簧受损,需要进行拆卸更换,拆卸更换较为复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减振基座的配电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减振基座的配电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减振基座的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端铰接设有柜门,所述柜体下端设有减振基座;
6.所述减振基座包括上壳体和滑动设于上壳体中部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顶面通过螺栓与柜体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内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阻尼弹簧,所述下壳体外侧上端嵌设有与上壳体内壁相配合的密封圈,所述上壳体内顶面中部设有气囊,所述上壳体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气囊与空腔内部相连通,所述上壳体内顶面对称设有两个通口,两个所述通口分别与空腔两端相连通,所述上壳体两端对称设有辅助组件。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开设于上壳体顶面中部的安装腔、开设于上壳体上端面的凹槽和开设于上壳体侧壁中部的滑腔,所述滑腔中部竖直滑动设有内螺纹筒,所述安装腔内部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端贯穿进凹槽内并设有操作块,所述转动轴下端贯穿出安装腔外并设有一段第一螺纹圈,所述转动轴中部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腔内顶面转动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下端设有与内螺纹筒相配合的外螺纹杆。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操作块上端中部开设有内六角槽,所述转动轴下端面与上壳体侧壁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下壳体侧壁中部开设有与转动轴相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开口端设有一段与第一螺纹圈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圈。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一螺纹圈与外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同且螺纹间距相同。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其中一个所述通口中部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输出端与空腔内部相连通,另外一个所述通口中部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输入端与空腔内部相连通。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内螺纹筒、外螺纹杆和转动轴的相互配合,使得上壳体被顶起,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分离,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阻尼弹簧进行更换,避免阻尼弹簧设置在基座内部,解决了阻尼弹簧难以拆卸更换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壳体、下壳体与阻尼弹簧的相互配合,实现减振的效果,通过设置气囊可以有效避免上壳体与下壳体产生碰撞。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柜外观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基座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1、柜体;2、柜门;3、减振基座;301、上壳体;302、下壳体;303、阻尼弹簧;304、气囊;4、辅助组件;401、内螺纹筒;402、转动轴;403、操作块;404、第一齿轮;405、第二齿轮;406、外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具有减振基座的配电柜,包括柜体1,柜体1前端铰接设有柜门2,柜体1下端设有减振基座3;
27.减振基座3包括上壳体301和滑动设于上壳体301中部的下壳体302,上壳体301内顶面通过螺栓与柜体1下端面固定连接,下壳体302内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阻尼弹簧303,下壳体302外侧上端嵌设有与上壳体301内壁相配合的密封圈,上壳体301内顶面中部设有气囊304,上壳体301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气囊304与空腔内部相连通,上壳体301内顶面对称设有两个通口,两个通口分别与空腔两端相连通,上壳体301两端对称设有辅助组件4。
28.进一步,辅助组件4包括开设于上壳体301顶面中部的安装腔、开设于上壳体301上端面的凹槽和开设于上壳体301侧壁中部的滑腔,滑腔中部竖直滑动设有内螺纹筒401,安装腔内部转动设有转动轴402,转动轴402上端贯穿进凹槽内并设有操作块403,操作块403上端中部开设有内六角槽,有效避免操作块403受到外力影响产生旋转,转动轴402下端贯穿出安装腔外并设有一段第一螺纹圈,第一螺纹圈与外螺纹杆406的螺纹旋向相同且螺纹间距相同,避免转动轴402转动造成上壳体301运动受到限制,下壳体302侧壁中部开设有与转动轴402相配合的插接槽,插接槽开口端设有一段与第一螺纹圈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圈,通过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相互配合,使得转动轴402完全插入插接槽内,转动轴402下端
面与上壳体301侧壁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便于工作人员将转动轴402与插接槽对接,转动轴402中部套设有第一齿轮404,安装腔内顶面转动设有与第一齿轮404相配合的第二齿轮405,第二齿轮405下端设有与内螺纹筒401相配合的外螺纹杆406。
29.进一步,其中一个通口中部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输出端与空腔内部相连通,另外一个通口中部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输入端与空腔内部相连通,当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之间形成的腔室空间变小时,会使得气体经过第一单向阀注入到气囊304内,使得气囊304鼓起,当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之间形成的腔室空间变大时,会使得气囊304内的气体经过第二单向阀被吸走。
30.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柜体1产生晃动时,会使得阻尼弹簧303被压缩,进而使得上壳体301向下运动,上壳体301向下运动使得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之间形成的腔室空间变小,然后气体会经过通口与空腔注入到气囊304内,使得气囊304逐渐鼓起,有效防止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产生碰撞;
31.当需要对阻尼弹簧303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借助内六角扳手使得操作块403顺时针转动,操作块403转动带动转动轴402转动,转动轴40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04转动,第一齿轮404转动通过齿块啮合使得第二齿轮405转动,第二齿轮405转动带动外螺纹杆406转动,外螺纹杆406转动使得内螺纹筒401沿着滑腔向下运动,当内螺纹筒401下端面与地面接触后,继续顺时针转动操作块403使得内螺纹筒401相对滑腔继续向下运动,此时会将上壳体301顶起,会使得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之间形成的腔室空间变大,使得腔室产生负压,然后气囊304内的气体经过第二单向阀被吸回至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之间形成的腔室内,上壳体301向上运动带动转动轴402向上运动,当转动轴402下端的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接触后,转动轴402继续转动会逐渐与插接槽脱离,上壳体301继续被向上顶起会与下壳体302脱离,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将下壳体302取出,便于对阻尼弹簧303进行更换;
32.更换完成后,工作人员将下壳体302放入上壳体301正下方,并使得插接槽与转动轴402位于同一轴线上,然后借助内六角扳手使得操作块403逆时针转动,操作块403逆时针转动带动转动轴402转动,转动轴402转动通过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的相互配合,使得转动轴402逐渐插入插接槽内,同时转动轴40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04转动,第一齿轮404转动通过齿块啮合使得第二齿轮405转动,第二齿轮405转动带动外螺纹杆406转动,外螺纹杆406转动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内螺纹筒401向上运动,进而使得上壳体301向下运动,此时会使得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之间形成的腔室空间变小,使得腔室内气压增大,腔室内的气体被挤压然后经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到空腔内,使得气囊304初步鼓起,然后会使得上壳体301的内顶面与阻尼弹簧303上端面相互接触,继续转动操作块403使得内螺纹筒401完全回收至滑腔内即可。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