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的。当然,如果元器件110端口处并没有静电,则静电保护结构100不会工作,元器件110也正常工作。
[003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静电保护结构100中包括两对放电部,每对放电部中分别包括一第一放电部110和一第二放电部120,且每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110和其包括的第二放电部120对应设置。另外,两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110分别与该元器件110的通信线A连接、第二放电部120分别接地。在工作过程中,这两对放电部同时工作对元器件110进行静电防护,保障元器件110的正常工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我们对放电部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040]对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改进得到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静电保护结构100中包括多对放电部,每对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且该多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110通过与信号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0相互连接;多对放电部中的第二放电部120通过接地的第二连接部140相互相接。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30作为第一放电部110与通信线A之间的传输媒介、第二连接部140作为第二放电部120与接地线之间的传输媒介,故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都为导电介质材料制成,导电介质可以为铜、铝等,以保证第一导电部和通信线A之间的连接、第二导电部与地线之间的连接。
[0041]在工作过程中,当有静电冲击第一连接部130时,则与之连接的第一放电部110电离周边空气将静电荷转移到与该第一放电部110对应的第二放电部120中,最后通过第二连接部140将静电荷释放到地表。
[004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静电保护结构100中包括两对放电部,每对放电部中分别包括一第一放电部110和一第二放电部120,且每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110和其包括的第二放电部120对应设置。其中,两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110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30连接,第一连接部130与该元器件110的通信线A连接;两对放电部中的第二放电部120分别与第二放电部120连接,第二连接部140接地。在工作过程中,这两对放电部同时工作对元器件110进行静电防护,保障元器件110的正常工作。当然,这里我们对放电部的数量同样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043]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为锥形。当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的形状为三角形时,则以曲率最大的那个角(角度最小的角)作为放电的尖端,如图2-3所示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的形状为三角形。当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都为锥形时,则以锥角作为放电的尖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中的尖端相对设置。
[0044]对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进行改进,得到如图4所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实施方式中,每对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中都包括曲率相同的多个尖端,且第一放电部110中尖端的数量和第二放电部120中尖端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设置。工作原理与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4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对放电部中包括的第一放电部110中包括两个尖端,两个放电尖端通过同一条线与元器件110的通信线A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冲击在该第一放电部110中的静电会同时通过这两个尖端同时进行放电,实现目的。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我们通过在同一放电部中设置多个尖端来实现目的,至于同一放电部中包括的尖端的数量、静电保护结构100中包括的放电部的数量都不做具体限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静电保护结构100中包括的多对放电部可以分别与通信线A连接,如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30再与通信线A连接,如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连接方式。
[0046]更具体来说,在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由导电硬质材料制成,导电硬质材料为铜或铝或合金金属,且第一放电部110中的尖端正对第二放电部120的尖端设置。
[0047]更进一步来说,由尖端放电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每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之间都设有一气隙层(即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的尖端不宜紧靠在一起设置),如空气层。这样,第一放电部110和第二放电部120配合使用进行放电时,通过电离气隙层中的空气实现静电荷的转移,达到尖端放电的目的,保护元器件110不被静电充电进而损坏。
[004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元器件110封装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在该元器件110封装结构中包括上述静电保护结构100,静电保护结构100集成封装在元器件110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且静电保护结构100中的第一放电部110与信号线连接、第二放电部120接地。至于放电部的结构设计参见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0049]作为一个完整实施例,以下以元器件为开关按钮SW,静电保护结构中包括一对放电部为例:
[0050]如图5所示,该开关按钮SW中包括4个端口(图示中1/2/3/4),其中端口 2/3/4都与地连接,端口 I与外界进行通信。第一放电部连接于端口 I与外界通信的通信线A上,第二放电部与地连接。这样,当开关按钮SW的通信端口(端口 I)周围累积了静电,就会通过该对放电部进行放电,将静电荷接地进行释放,简单直接。
[0051 ]另外,如图所示,在该电路图中还包括电阻Rl和R2、电容C以及供电电源VCC,其中电阻Rl和R2、电容C用于辅助配置该开关按钮SW正常工作,供电电源VCC用于给开关按钮SW、电阻Rl和R2、电容C等电子器件供电。
[0052]在工作过程中,当开关按钮SW按下,则开关按钮SW接通,发送复位信号RST_PBC至与该电路连接的线路中。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按钮为一型号为TS-6601A的贴片轻触开关,电阻Rl为OR,电阻R2的阻值为4.7K,电容C的容量为0.luF。
[0053]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元器件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保护结构中包括至少一对放电部,每对所述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且所述第一放电部和所述第二放电部中都包括用于放电的尖端;第一放电部和所述第二放电部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电部中的尖端和所述第二放电部中的尖端相对设置; 每对所述放电部中的所述第一放电部与信号线连接、第二放电部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保护结构中包括多对放电部,每对所述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 所述多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通过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信号线连接; 所述多对放电部中的第二放电部通过第二连接部相互相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接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为锥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中都包括曲率相同的多个尖端,且第一放电部中尖端的数量和第二放电部中尖端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部和所述第二放电部由导电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导电硬质材料为铜或铝或合金金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且第一放电部中的尖端正对第二放电部的尖端设置。7.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之间设有一气隙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层为空气层。9.一种元器件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封装结构中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保护结构,所述静电保护结构集成封装在所述元器件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口,且所述静电保护结构中的第一放电部与信号线连接、第二放电部接地。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元器件的静电保护结构和一种元器件封装结构,其中,静电保护结构中包括至少一对放电部,每对放电部中包括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且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中都包括用于放电的尖端;第一放电部和第二放电部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放电部中的尖端和第二放电部中的尖端相对设置;每对放电部中的第一放电部与信号线连接、第二放电部接地。当元器件通信端口处聚集了静电,则与该通信线连接的第一放电部就会借由尖端放电现象将静电荷转移到第二放电部,第二放电部随即将静电荷直接转移到地表,从而达到放电的目的,增强元器件抗静电能力。
【IPC分类】H02H9/06
【公开号】CN105680434
【申请号】CN201610056325
【发明人】陈翠平
【申请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