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8282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都需要配套使用充电器,然而不同移动终端所用的电池容量不同,充放电特性不同,所适应的充电电流也不同。大电流充电虽然可以较快的将电池充满电,但是同时对电池的损耗也很大,也不够安全。为了安全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都是采用较小的电流来充电,但是小电流充电又会导致充电过慢,充电时间较长。因此,一种输出电流可调节的以适合多种移动终端充电的充电器尤为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充电器在给移动终端充电时,只能提供一种充电电流,不能实现不同移动终端对不同电流大小的需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内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外部触摸信号的金属片,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电阻调控电路及控制器;
[0005]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外部电源电压转换成电池所需的充电电压,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流大小的第一电阻;
[0006]所述电阻调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当所述电阻调控电路导通时,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
[0007]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金属片、电阻调控电路及电压转换电路,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触摸信号调节所述电阻调控电路的通断。
[0008]优选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调节芯片、整流桥及变压器,所述电压调节芯片包括电源输入引脚、环路补偿引脚、电压反馈引脚、电流检测端引脚、两个MOS管漏极引脚以及两个接地引脚;所述整流桥包括与所述电压调节芯片连接的正输入端及负输入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辅助绕组及次级绕组;
[0009]所述电源引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电阻Rl和电阻R2之间连接的节点与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环路补偿引脚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电压反馈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反馈引脚与所述电阻R6连接的节点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辅助绕组的一端,所述辅助绕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与所述辅助绕组连接的节点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该二极管Dl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l接地;所述电流检测端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的一端,第一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两个MOS管漏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该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两个接地引脚接地;
[0010]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单片机,该单片机的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正输出端,该单片机的第一 A/D转换接入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第二 A/D转换接入引脚连接所述金属片,该单片机的接地引脚接地。
[0011]优选地,电阻调控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PNP型三极管及NPN型三极管,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阳极通过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阴极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该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驱动输入/输出端,该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射极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该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芯片之间连接的节点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2]优选地,所述充电器内还设置有用于指示电池的充电情况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3]优选地,当该充电器给电池充电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指示灯呈现明暗交替的呼吸式发光。
[0014]优选地,所述充电器给电池充电时,所述指示灯的呼吸频率随充电时间延长而逐渐变低。
[0015]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及将所述基座盖合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半透明壳体。
[0016]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图案,所述图案所对应壳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其他位置的厚度。
[0017]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及将所述基座盖合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图案,所述图案所在位置对应的壳体半透明。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电器的本体上设置一金属片,在本体内设置连接所述金属片的电阻调控电路及控制器,当该充电器给连接电源时,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所述金属片来调节所述充电器输出端电流大小,实现不同移动终端对不同电流大小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充电时的流程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内部的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充电器的一个侧面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10,包括本体12及设置于本体12内的电压转换电路101,所述本体12包括基座122及将所述基座122盖合的壳体121,所述本体12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外部触摸信号的金属片13,所述本体12内还设置有电阻调控电路103及控制器102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用于将外部电源200电压转换成电池300所需的充电电压。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的输出端电流大小的第一电阻R3 ;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当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导通时,所述第二电阻R4与所述第一电阻R3并联;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金属片13、电阻调控电路103及电压转换电路101,所述控制器102根据接收到的触摸信号调节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的通断。
[0027]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内设置第一电阻R3,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内设置第二电阻R4,当用户触摸所述金属片13时,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导通,所述第一电阻R3与所述第二电阻R4并联,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输出端的电流变大;当用户再次触摸所述金属片13时,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断开,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输出端的电流变小。
[0028]具体的,电压转换电路101包括电压调节芯片、整流桥及变压器,所述电压调节芯片包括电源输入引脚、环路补偿引脚、电压反馈引脚、电流检测端引脚、两个MOS(MetalOxid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漏极引脚以及两个接地引脚;所述整流桥包括与所述电压调节芯片连接的正输入端及负输入端;所述变压器Tl包括初级绕组、辅助绕组及次级绕组。
[0029]所述电源引脚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电阻Rl和电阻R2之间连接的节点与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环路补偿引脚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电压反馈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反馈引脚与所述电阻R6连接的节点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辅助绕组的一端,所述辅助绕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与所述辅助绕组连接的节点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该二极管Dl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l接地。所述电流检测端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的一端,第一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两个MOS管漏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该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正输入端;所述两个接地引脚接地。
[0030]所述电压转换电路101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插头11连接,所述输出端连接电池300的输出接口 14 (参照图4),用于给电池300充电。所述输出端包括正输出端及负输出端,在所述负输出端上设置有一电流检测电阻R10,设置该电流检测电阻RlO后,充电器10给电池300充电时,所述负输出端的电流大小随充电时间的延长逐渐变低。所述控制器102包括一单片机,用于控制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的通断,如80系列或XY27x系列的单片机。所述正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所述负输出端连接该单片机的第一 A/D转换接入引脚,该单片机通过接地引脚接地。
[0031]所述电阻调控电路103包括一光电耦合器,如:PC817。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阳极连接一电阻R8的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