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8431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车载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12V和5V双输出的车载电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上的电源转接产品鱼龙混杂。特别的,市场上很多车载电源转换产品的结构过于简单,容易造成输出电压波动,对需要充电的各种数码产品以及汽车本身的安全性等保障都带来了挑战。另外,许多数码产品的充电电压要求是12V,而一般的车载电源电压只带有5V的输出,不能稳定输出12V,满足不了消费者日常的使用需求。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保证稳定的5V和12V输出的车载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的输出电压有局限,并且容易产生波动、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源包括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相连的5V供电电路和12V供电电路;
[0005]所述5V供电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滤波单元、开关调整单元、反馈单元以及5V输出单元;所述12V供电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控制单元、主控单元、升降压反馈单元以及12V输出单元。
[0006]具体的,所述输入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l和电容C2 ;所述电容Cl和电容C2分别并接在电源输入端与地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开关调整单元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电感LI ;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IN引脚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电阻Rl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EN引脚之间,所述电容C4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SS引脚和GND引脚之间,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BS引脚和SW引脚之间,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SW引脚还通过所述电感LI同时接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入端和5V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FB引脚接所述反馈单元,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COMP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5、电阻R2接地。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解电容El和电容C6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l的FB引脚,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为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入端、同时接所述电感LI和所述5V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解电容El和电容C6接在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5V输出单元包括第一 5V输出端口、第二 5V输出端口、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 ;所述第一 5V输出端口的电源端VCCl、第二 5V输出端口的的电源端VCC2分别接所述开关调整单元和反馈单元的共接端,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分别并接在所述电源端VCCl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7和电阻R8分别并接在所述电源端VCC22与地之间。
[0010]更具体的,所述输入控制单元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ll、NPN型三极管Ql和齐纳二极管Zl ;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接所述齐纳二极管Zl的阴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齐纳二极管Zl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ll连接在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电容Cll和电容C12分别并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与地之间。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单元包括第二主控芯片U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阻R12、电阻R13、NPN型三极管Q2、PNP型三极管Q3和NMOS管Q4 ;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VCC引脚同时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SCP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3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EN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2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FB引脚接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COMP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4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OSC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电阻R13连接在所述电容C15的两端,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第二主控芯片U2的OUT引脚同时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和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接所述NMOS管Q4的栅极,所述NMOS管Q4的漏极为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接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NMOS管Q4的源极和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包括电感L11、电感L12、电容C16、电解电容E11、二极管D1、电阻R14和电阻R15 ;所述电感Lll的第一端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电感Lll的第二端同时接所述电解电容Ell的正极和NMOS管Q4的漏极,所述电解电容Ell的负极同时接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和所述电感L1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6并接在所述电解电容Ell的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为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依次串接在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的共接端为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感L12的第二端接地。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12V输出单元包括第一 12V输出端口、第二 12V输出端口、电容C17和电解电容E12 ;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 12V输出端口的供电端和第二 12V输出端口的供电端,所述电容C17和电解电容E12分别并接在所述升降压反馈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地之间。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电源,实现了小汽车和大货车兼容通用的双电源输出方案,能够同时输出稳定的5V和12V电压,给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狗、行车记录仪、影音产品以及其他各种车用电子产品充电。通过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大功率的小封装,并且自带过流、过载保护功能,实现无变压器的升降压双稳电路。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的电路结构框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中5V供电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中12V供电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的电路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
[0020]车载电源100,包括与电源输入端Vin分别相连的5V供电电路10和12V供电电路20。具体地,5V供电电路10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滤波单元U、开关调整单元12、反馈单元13以及5V输出单元14 ;12V供电电路20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控制单元21、主控单元22、升降压反馈单元23以及12V输出单元24。
[0021]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实现了双电源的输出方案,能够同时输出稳定的5V和12V电压,给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狗、行车记录仪、影音产品以及其他各种车用电子产品充电。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中5V供电电路的组成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
[0023]5V供电电路10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滤波单元11、开关调整单元12、反馈单元13以及5V输出单元14。具体地:
[0024]输入滤波单元11包括电容Cl和电容C2 ;电容Cl和电容C2分别并接在电源输入端Vin与地之间。
[0025]开关调整单元12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l、电阻Rl、电阻R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电感LI ;第一主控芯片Ul的IN引脚接电源输入端Vin,电阻Rl接在电源输入端Vin与第一主控芯片Ul的EN引脚之间,电容C4连接在第一主控芯片Ul的SS引脚和GND引脚之间,电容C3连接在第一主控芯片Ul的BS引脚和SW引脚之间,第一主控芯片Ul的SW引脚还通过电感LI同时接反馈单元13的输入端和5V输出单元14的输入端,第一主控芯片Ul的FB引脚接反馈单元13,第一主控芯片Ul的COMP引脚依次通过电容C5、电阻R2接地。
[0026]反馈单元13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解电容El和电容C6 ;电阻R3的第一端、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主控芯片Ul的FB引脚,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4的第二端为所述反馈单元13的输入端、同时接电感LI和5V输出单元14的输入端,电解电容El和电容C6接在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
[0027]5V输出单元14包括第一 5V输出端口、第二 5V输出端口、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 ;第一 5V输出端口的电源端VCCl、第二 5V输出端口的的电源端VCC2分别接开关调整单元12和反馈单元13的共接端,电阻R5和电阻R6分别并接在电源端VCCl与地之间,电阻R7和电阻R8分别并接在电源端VCC22与地之间。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中12V供电电路的组成示意图。同样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
[0029]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