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电机启动瞬时电流的电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电机启动瞬时电流的电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
[0002]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目前,运用在电动汽车中的电机在上电时,通常瞬时电流较大,容易对逆变器、整流器等电路造成损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动机的损坏,影响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维修和维护费用,给人们的使用带来困扰,给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造成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电路中的逆变电路,它结构设计合理,在电机控制电路中中加入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在上电时能够对设置在逆变电路中的电容进行充电,使得电流缓慢增大,避免了瞬时电流过大对逆变器、整流器以及电机造成损坏,保证了电机的正常使用,大大降低了维修和维护费用,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方便,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控制电机启动瞬时电流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一电池组,电池组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池放电电路相连,还包括一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入端均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相连,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相连,一控制单元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又通过一驱动电路分别与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相连。
[0006]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一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电池组相连,在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阻R96和二极管D17,三个相互并联的电阻R97、电阻R117和电阻R118的一并联端与场效应管Q12的漏极相连,另一并联端分别与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98与场效应管Q12的栅极相连,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99与控制单元相连,在三极管Q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容ClOO和电阻R100,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0007]所述电容放电电路包括一三极管Q15,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02与电池组相连,在三极管Q15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一电阻RlOl,三极管Q15的发射极分别与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一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03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相连,在三极管Q1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阻R105和电容C102,在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阻Ql 14和二极管D18,三极管Q1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3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相连,相互并联的电阻Rl 16和电阻Rl 15的一并联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相连,另一并联端与一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13的栅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Q13的源极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相连,又接地设置。
[0008]所述U相逆变电路包括一逆变转换电路和与其相连的U相电容电路,所述逆变转换电路包括第一逆变桥和第二逆变桥,所述第一逆变桥和第二逆变桥均包括通过漏极和源极相互并联的五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第一逆变桥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入端,其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相连,第二逆变桥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出端,其与电机相连,在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均连接有相互并联的逆变电路电阻和逆变电路二极管,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栅极均通过一驱动电路连接电阻与驱动电路相连;所述U相电容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9和电容C11,其中一并联端与U相逆变电路中的第一逆变桥中的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另一并联端与第二逆变桥中的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
[0009]所述V相逆变电路包括一逆变转换电路和与其相连的V相电容电路,所述逆变转换电路包括第一逆变桥和第二逆变桥,所述第一逆变桥和第二逆变桥均包括通过漏极和源极相互并联的五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第一逆变桥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入端,其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相连,第二逆变桥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出端,其与电机相连,在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均连接有相互并联的逆变电路电阻和逆变电路二极管,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栅极均通过一驱动电路连接电阻与驱动电路相连;所述V相电容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和电容C16,其中一并联端与V相逆变电路中的第一逆变桥中的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另一并联端与第二逆变桥中的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
[0010]所述W相逆变电路包括一逆变转换电路和与其相连的W相电容电路,所述逆变转换电路包括第一逆变桥和第二逆变桥,所述第一逆变桥和第二逆变桥均包括通过漏极和源极相互并联的五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第一逆变桥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入端,其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相连,第二逆变桥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出端,其与电机相连,在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均连接有相互并联的逆变电路电阻和逆变电路二极管,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栅极均通过一驱动电路连接电阻与驱动电路相连;所述W相电容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和电容C26,其中一并联端与W相逆变电路中的第一逆变桥中的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另一并联端与第二逆变桥中的逆变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在电机控制电路中中加入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在上电时能够对设置在逆变电路中的电容进行充电,使得电流缓慢增大,避免了瞬时电流过大对逆变器、整流器以及电机造成损坏,保证了电机的正常使用,大大降低了维修和维护费用,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方便,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
【附图说明】
: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U相逆变电路电路原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V相逆变电路电路原理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W相逆变电路电路原理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放电电路电路原理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充电电路电路原理图。
[0018]图中,1、第一逆变桥,2、第二逆变桥,3、逆变电路场效应管,4、逆变电路,5、逆变电路电阻,6、逆变电路二极管,7、驱动电路连接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
[0019]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20]如图1-6所示,一种可控制电机启动瞬时电流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一电池组,电池组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池放电电路相连,还包括一逆变电路4,所述逆变电路4包括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入端均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相连,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相连,一控制单元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又通过一驱动电路分别与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相连。
[0021]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一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电池组相连,在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阻R96和二极管D17,三个相互并联的电阻R97、电阻R117和电阻R118的一并联端与场效应管Q12的漏极相连,另一并联端分别与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98与场效应管Q12的栅极相连,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99与控制单元相连,在三极管Q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容ClOO和电阻R100,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0022]所述电容放电电路包括一三极管Q15,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02与电池组相连,在三极管Q15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一电阻RlOl,三极管Q15的发射极分别与U相逆变电路、V相逆变电路和W相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一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03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相连,在三极管Q1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阻R105和电容C102,在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电阻Ql 14和二极管D18,三极管Q1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3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相连,相互并联的电阻Rl 16和电阻Rl 15的一并联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相连,另一并联端与一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13的栅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Q13的源极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相连,又接地设置。
[0023]所述U相逆变电路包括一逆变转换电路和与其相连的U相电容电路,所述逆变转换电路包括第一逆变桥I和第二逆变桥2,所述第一逆变桥I和第二逆变桥2均包括通过漏极和源极相互并联的五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3,第一逆变桥I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入端,其分别与电容充电电路和电容放电电路相连,第二逆变桥2的漏极并联端为输出端,其与电机相连,在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均连接有相互并联的逆变电路电阻5和逆变电路二极管6,每个逆变电路场效应管3的栅极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