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均衡充电,是均衡电池特性的充电,是指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的个体差异、温度差异等原因造成电池端电压不平衡,为了避免这种不平衡趋势的恶化,需要提高电池组的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活化充电,以达到均衡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特性,延长电池寿命的维护方法。
[0003]现有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均衡效率低、能量利用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均衡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所述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包括控制模块、自激振荡模块和均衡充电模块;
[0006]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均衡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均衡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均衡充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均衡充电模块的第四输入端连接;
[0007]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激振荡控制信号,所述自激振荡模块根据所述自激振荡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和第二均衡充电控制信号,所述均衡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对电池组中的各电池进行均衡充电。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09]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知,由于包括控制模块、自激振荡模块和均衡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激振荡控制信号,自激振荡模块根据自激振荡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和第二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均衡充电模块根据第一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和第二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对电池组中的各电池进行均衡充电,因此,提高了均衡效率和能量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包括控制模块01、自激振荡模块02和均衡充电03模块;控制模块01的第一输出端与自激振荡模块0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01的第二输出端与均衡充电模块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自激振荡模块02的第二输入端与均衡充电模块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自激振荡模块02的第一输出端与均衡充电模块03的第三输入端连接,自激振荡模块02的第二输出端与均衡充电模块03的第四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01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激振荡控制信号,自激振荡模块02根据自激振荡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和第二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均衡充电模块03根据第一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和第二均衡充电控制信号对电池组中的各电池进行均衡充电。
[0014]具体实施中,为了最大效率的利用电能,在控制方式上可采用在电池SOC(Stateof Charge,荷电状态)大于80%或SOC小于40%时,启动锂电池均衡充电电路,以保证了电池能量的可利用率。
[0015]控制模块01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l以及第一电感LI。
[0016]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为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为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为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为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17]具体实施中,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可与微处理器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可与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当电池容量出现不均衡方式时,电路由微处理器的软件控制开始工作,实现主动均衡,起到保护电池的目的。
[0018]自激振荡模块02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
[0019]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以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为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以及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为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为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20]具体实施中,自激振荡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可与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0021]由于采用自激振荡模块,最大可能的降低了物料成本,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
[0022]均衡充电模块03包括变压器Tl、第一场效应管Ml、第二场效应管M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
[0023]变压器Tl的原边的第一端为均衡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变压器Tl的原边的第二端与第一场效应管Ml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l的原边的第三端与第二场效应管M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