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修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补修管。
【背景技术】
[0002]电力线路施工基本是在野外作业,在电力架空线路施工中,在牵引车长距离牵引导线时,经常会发生钢芯铝绞线的外层铝股磨损、折断;在线路运行中也会因为外力的作用产生断股,使用单金属导线也同样会出现截面损伤,这就需要及时适当的对导线进行修补,避免因为散股或截面损伤扩大而导致的传输、机械性能下降,甚至断线。在损伤的部位要求采取补修措施,以保证导线的有效抗拉强度和导线的横截面。根据国家标准GBJ233《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钢芯铝合金绞线在同一截面处的损伤面积占铝股总面积的7%?25%者,应采用补修管进行补修。现有技术中补修管大多采用两个半管体抽匣式对接,然后用压接钳将两个半管体压接变形,从而固定在导线上。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20219889.8的中国专利,它公开了一种补修管,以及,申请号为201420309499.X的中国专利,它公开了一种铝包钢芯铝绞线用补修管,这两个中国专利所公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补修管包括有C形补修管本体和C形封盖,C形补修管本体设有用于与C形封盖相适配的滑槽,滑槽在C形补修管本体的外表面上的开口距离小于滑槽在C形补修管本体内侧的开口距离,C形封盖包括有可与滑槽的内侧壁相抵触的楔形面,C形补修管本体与C形封盖抽屉式对接后,C形补修管本体的外表面与C形封盖的外表面构成完整圆形弧面,C形补修管本体的内表面和C形封盖的内表面构成完整圆形弧面,C形补修管本体的内表面和C形封盖的内表面均为半圆形弧面。
[0004]同时市场上的补修管也为了加工方便将C形补修管本体的内表面和C形封盖的内表面均设置成半圆形弧面,即滑槽的槽底与C形补修管本体的内表面所构成圆形弧面的圆心重合。
[0005]上述的补修管结构虽然都能达到线路补修的效果,但这两种结构的补修管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以下问题:1、滑槽的槽深尺寸等于C形补修管本体的半径,这样滑槽的深度会较深,而滑槽两侧的变形夹持部也会较长,这样在使用压接钳将C形补修管本体的开口夹持时,变形夹持部的受力变形程度也会增加,使变形夹持部受应力集中而在根处产生开裂,甚至折断,严重影响了补修管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寿命;2、由于C形补修管本体的内表面为半圆形弧面,因此在将导线嵌入C形补修管本体内时,导线会因弹力会向四周扩散,特别是C形补修管本体的开口处由于没有对导线进行限定,会不便于操作人员将其扣合在C形补修管本体与C形封盖构成的容腔内,甚至C形补修管本体与C形封盖在扣合过程中会再次对导线产生损伤,降低了修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久耐用且便于夹线的补修管。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补修管,包括C形补修管本体和C形封盖,所述C形补修管本体设有用于与C形封盖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设有变形夹持部,所述C形封盖包括有可与变形夹持部相抵触的楔形面,所述C形补修管本体设有容置弧槽,所述C形封盖设有容置弧帽,所述容置弧槽与容置弧帽可合围成完整圆形弧面,所述滑槽的槽底高于容置弧槽的圆心,所述容置弧槽的开口处设有高于圆心所在水平线的聚集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滑槽的深度小于C形补修管本体的半径,通过控制滑槽的深度从而控制变形夹持部大小,避免因变形夹持部较长从而影响补修管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寿命;同时滑槽的槽底高于容置弧槽的圆心时,容置弧槽的开口处便形成有聚集部,而聚集部在将导线嵌入C形补修管本体内时,能够起到有效避免导线因扩散而被C形封盖在扣合过程中对导线产生的损伤,提高了修补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形补修管本体的半径为R,所述滑槽的深度为D,D 彡 0.8R。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控制滑槽的深度达到控制变形夹持部大小,一来避免变形夹持部过大,从而防止变形夹持部的受力变形程度增加,防止变形夹持部在受应力集时从根处产生开裂,甚至折断;二来当R与D的比例关系为D彡0.8R时,即能让C形封盖在滑槽内正常滑移,还可有效控制槽深避免变形夹持部过大,同时使容置弧槽的开口处形成聚集部起到聚合导线的作用。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开口处棱边设有倒圆角。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导线嵌入C形补修管本体内时C形补修管本体的开口有倒圆角,因此不会有锋利的锐角会对导线产生划伤,避免对导线产生进一步的伤害;此外当操作人员手握C形补修管本体时,其棱边处的倒圆角不会划破操作工人的手套,更不会将其手掌划破,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槽底处棱边设有倒圆角。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压接钳将C形补修管本体的开口缩小时,滑槽底部的倒圆角可避免变形夹持部因应力集中而在根处产生开裂,避免C形补修管本体在夹持过程中直接损坏,同时有利于延长补修管的使用寿命。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楔形面相对于滑槽的槽底一侧设有倒圆角。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面底部的倒圆角与滑槽底部的倒圆角配合,既便于C形封盖在滑槽内滑移,同时也可避免手握C形封盖时,C形封盖的棱边不会划破操作工人的手套,更不会将其手掌划破,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补修管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修管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补修管的立体结构示意视图。
[0020]附图标记:1、C形补修管本体;11、滑槽;12、变形夹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