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5140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音圈马达,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光学镜头的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0002]现今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镜头中,通常使用音圈马达(VCM)作为提供光学镜头自动对焦的机构,其中音圈马达的弹簧片安装于载体(carrier)上,当载体带动光学镜头移动时,弹簧片受力形变而提供载体移动所需的自由度及回复力,以达成光学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
[0003]然而,在音圈马达与光学镜头的组装过程中,落尘常透过金属外壳的开孔及基座的开孔掉至成像面上,以致降低组装良率及成像品质,进而难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0004]综上所述,如何在组装过程中降低成像面上的落尘,以提升成像品质及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通过设置于载体的遮罩部形成的一防尘功效,以及设置于基座的筒状侧壁形成的另一防尘功效,达成音圈马达中的双重防尘功效,更通过遮罩部与筒状侧壁的相对设置达成更佳的防尘功效,以在音圈马达与镜头的组装过程中,有效降低透过金属外壳的第二开孔及基座的第一开孔掉至成像面上的落尘,进而提升成像品质,并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包含一基座、一金属外壳、一载体、多个磁体、一线圈及至少二弹簧片。基座包含第一开孔及筒状侧壁,筒状侧壁沿第一开孔的周围设置。金属外壳耦合于基座,金属外壳包含第二开孔及前端部,其中筒状侧壁由第一开孔朝向第二开孔延伸,第二开孔设置于前端部,前端部包含多个阶梯状表面。载体可移动地设置于金属外壳内,载体包含遮罩部,遮罩部位于载体朝向基座的一侧并与筒状侧壁对应设置,其中遮罩部用以环绕筒状侧壁,且遮罩部较筒状侧壁远离第一开孔。磁体设置于金属外壳内,各阶梯状表面与各磁体对应设置,借以调整磁体与第二开孔在平行中心轴的相对位置。线圈环绕载体,并毗邻于磁体。各弹簧片为平整片状且耦合于载体。筒状侧壁平行中心轴的高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0.20mm<h<0.85mm。
[0007]借此,可透过遮罩部与筒状侧壁的相对设置达成更佳的防尘功效,有效降低掉至成像面上的落尘,提升成像品质。
[0008]根据前段所述的音圈马达,可还包含至少二金属端子,其嵌设于基座且电性连接弹簧片的至少一者。金属端子可以埋入射出制程嵌设于基座。各磁体可为梯形柱体,且磁体设置于金属外壳的内角并环绕线圈。线圈可为多边形。再者,线圈可为八边形。金属外壳可还包含多个内壁,内壁连接第二开孔并朝向基座的第一开孔设置。基座可还包含至少二径向凸起部,径向凸起部与筒状侧壁一体成型且凸出筒状侧壁的外侧。径向凸起部可对称设置于第一开孔的周围。载体可还包含至少二径向扩张部,其设置于遮罩部,且各径向扩张部与各径向凸起部对应设置。各径向扩张部可包含反向结构,反向结构由径向扩张部朝向中心轴凸起,并由第二开孔往第一开孔渐缩。各径向凸起部可包含凹陷结构,各凹陷结构与各径向扩张部的反向结构对应。弹簧片可分别为第一弹簧片以及第二弹簧片,第一弹簧片较第二弹簧片靠近第一开孔,第一弹簧片包含至少二径向匹配部,且各径向匹配部耦合于各径向扩张部。借此,有助于弹簧片在音圈马达与镜头的组装过程中维持平整性,进而避免弹簧片产生永久性的歪曲与变形,以满足镜头更精准的自动对焦要求。
【附图说明】
[0009]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音圈马达的爆炸图;
[0010]图2绘示图1的音圈马达配合镜头的爆炸图;
[0011]图3绘示图2的音圈马达与镜头组装的俯视图;
[0012]图4绘示依照图3剖面线4-4的局部剖视图;
[0013]图5绘示依照图3剖面线5-5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6绘示图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的俯视图;
[0015]图7绘示依照图6剖面线7-7的剖视图;以及
[0016]图8绘示图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及载体的示意图。
[0017]【符号说明】
[0018]100:音圈马达144:反向结构
[0019]110:基座145:凹槽
[0020]111:第一开孔150:线圈
[0021]112:筒状侧壁160:磁体
[0022]113:径向凸起部170:金属外壳
[0023]114:凹陷结构171:第二开孔
[0024]120:金属端子175:内壁
[0025]130:第一弹簧片176:前端部
[0026]133:径向匹配部177:阶梯状表面
[0027]139:第二弹簧片200:镜头
[0028]140:载体h:筒状侧壁平行中心轴的高度z:
[0029]142:遮罩部中心轴
[0030]143:径向扩张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配合参照图1,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音圈马达100的爆炸图。由图1可知,音圈马达100包含基座110、金属外壳170、载体140、磁体160、线圈150以及至少二弹簧片,其中图1实施方式中,音圈马达100包含二弹簧片,分别为第一弹簧片130及第二弹簧片139,但不以此为限。
[0032]配合参照图2及图3,其中图2绘示图1的音圈马达100配合镜头200的爆炸图,图3绘示图2的音圈马达100与镜头200组装的俯视图。由图2及图3可知,本实施方式的音圈马达100可与镜头200组装,以作为提供镜头200自动对焦的机构。
[0033]配合参照图4及图5,其中图4绘示依照图3剖面线4-4的局部剖视图,图5绘示依照图3剖面线5-5的局部剖视图。一并参照图1、图4及图5可知,金属外壳170耦合于基座110,载体140可移动地设置于金属外壳170内,磁体160设置于金属外壳170内,线圈150环绕载体140并毗邻于磁体160,第一弹簧片130及第二弹簧片139分别耦合于载体140。
[0034]由图1可知,基座110包含第一开孔111及筒状侧壁112,筒状侧壁112沿第一开孔111的周围设置。
[0035]金属外壳170耦合于基座110,金属外壳170包含第二开孔171及前端部176,其中筒状侧壁112由第一开孔111朝向第二开孔171延伸,第二开孔171设置于前端部176,前端部176包含多个阶梯状表面177。
[0036]由图2可知,当音圈马达100与镜头200组装时,成像面(图未揭示)邻近第一开孔111,且在第一开孔111远离第二开孔171的一侧。
[0037]由图1及图4可知,载体140可移动地设置于金属外壳170内,载体140包含遮罩部142,遮罩部142位于载体140朝向基座110的一侧,遮罩部142与筒状侧壁112对应设置,其中遮罩部142用以环绕筒状侧壁112,且遮罩部142较筒状侧壁112远离第一开孔111;也就是说,遮罩部142与中心轴z的径向距离大于筒状侧壁112与中心轴z的径向距离。借此,除载体140的遮罩部142形成一防尘功效,基座110的筒状侧壁112形成另一防尘功效,达成音圈马达100中的双重防尘功效外,更通过遮罩部142与筒状侧壁112的相对设置达成更佳的防尘功效,以在音圈马达100与镜头200的组装过程中,有效降低透过金属外壳170的第二开孔171及基座110的第一开孔111掉至成像面上的落尘,进而提升成像品质,并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0038]配合参照图6及图7,其中图6绘示图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110的俯视图,图7绘示依照图6剖面线7-7的剖视图。由图6及图7可知,筒状侧壁112平行中心轴z的高度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0.20mm〈h〈0.85mm。借此,可使音圈马达100维持小型化,并可加强筒状侧壁112的防尘功效,有效降低透过金属外壳170的第二开孔171及基座110的第一开孔111掉至成像面上的落尘。依据本实施方式,其满足下列条件:h = 0.49mm,但不以此为限。
[0039]由图1可知,磁体160设置于金属外壳170内,各阶梯状表面177与各磁体160对应设置,以调整磁体160与第二开孔171在平行中心轴z的相对位置,使磁体160与第二开孔171在平行中心轴z的方向上有适当的相对位置,进而使线圈150在小型化的音圈马达100中具有足够的可作动范围。依据本实施方式,磁体160及阶梯状表面177的数量相同且皆为四个,但不以此为限。
[0040]第一弹簧片130及第二弹簧片139分别耦合于载体140,且第一弹簧片130及第二弹簧片139为平整片状,即第一弹簧片130及第二弹簧片139无平行于中心轴z的凸出折迭结构或相互连接结构。借此,可节省第一弹簧片130及第二弹簧片139的加工时间及成本。
[0041]详细来说,由图1及图6可知,音圈马达100可还包含至少二金属端子120,其嵌设于基座110,且金属端子120电性连接第一弹簧片130。第一弹簧片130较第二弹簧片139靠近基座1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